-
“对待生命,不妨大胆一点,因为我们终将 要失去它。很多人活得小心翼翼,内心逃避 拧巴:“做不到”“不可能”“我不行”的限制是因为你还没真正的成为你自己,而只是依赖 着过去的经验和记忆,在无意识的模式中重 复生活着。 我们有时候说“我讨厌我自己”,如果说“我讨厌”的“我自己”是自己,那“我”又是谁呢?当你没有真正成为你自己,不管外在条件怎么样,你还是会觉得痛苦、迷茫,并且总觉得人生严重欠缺些什么。而当你真正成为你自己后,你就会生活得自在而饱满。
1 5刘建军: 不放大胆一点,因为我们终将失去它。赞!
-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改变你能改变的,臣服你不能改变的。当你学会不去对抗你不能改变的生活的部分而是臣服的时候,就把这股对抗的力量扭转了。因为越对抗,你越是在与之纠缠,越是纠缠,就越耗能量。
-
不是你在这个世界里,而是整个世界在你的意识当中。如果你对当下的生活不满意,转念到你想要的那种生活,意识创造一切,只要你坚信,你想要的那种生活最终会显化
-
人生不可能每一步都正确,不用回头看,也不要去批评那时候的自己,要始终相信,所走之路,所遇之人,所留之遗憾,都是你应该经历的。无论你遇到谁,他都是你生命中该出现的人,绝非菲偶然,他一定会教你一些什么。 当你的修行越来越高时,你就会真正理解周围的每一个人,没有好坏之分,没有对错,只是各自在不同的能量频率中,显化出了不同的状态做了不同的选择,有了不同的语言和行为。 明白了这一点,你就会生出真正的爱与慈悲,也就会允许、接纳、包容、善待以及真诚。
-
不必因为无法掌控一切,而一直担心和 焦虑。变化是这个世界的主题,对付变 化的唯一途径就是投入其中,随它流动, 比起掌控一切,这种随机应变才是无常 世界里最佳的生存之道。一切不安都是 “无中生有”,因为不安的本质是对未来 产生的情绪,而未来从未真实存在。我 们把自己绑定在目的地,却没有注意到, 目的地是一种局限性,它是对生命各种 可能性的排斥,是对生命力蓬勃向上, 顽强拼搏的局限。心理学家荣格说,我 们应该像一棵树一样的生长,因为树对 自己的生长法则一无所知。平静的,心 无旁骛的生长和生活,来什么就体验什 么的心态,恰到好处的接纳了生命的无 常,它会自然而然地指引我们把所有事 情都做得很好。
-
1.我很有价值,我不担心失去任何人,而是别人担心失去我 2.我不审视你,不考核你,我陪着你 3.我比我自己想象的还要好几十倍
-
一个常常苛责自己的人,其实是有着很大 羞耻感的人。因为这种羞耻感根植于潜意 识,所以较难被觉察。这种自我苛责,往 往不会局限在某件事上,而是表现在许多 事上。究其根源,主要是自己和自己在对 抗。就好比一个严厉的老板盯着员工的一 举一动,一旦哪里没表现好,就不停的苛 责:太糟糕了,这点事都做不好;太差劲 了,一点毅力也没有;此时的你,既是“老板”,也是“员工”,于是内耗就开始了。学 会从最小的事开始,肯定自己,可以和自己 重新建立合作接纳的良性关系。比如你天天 刷短视频,隔天哪怕刷短视频的时间比昨天 少了30分钟,都要给自己庆祝、肯定:“我 今天少刷了30分钟短视频”,而不是“我今 天又刷了一天短视频。”多给自己这种正面的肯定,是很滋养人的,不但让自己获得更多 动力,更可以接纳自己。凡事一旦接纳,它 就不会对你产生影响了。
-
一个人的好运来自他的身口意。会微笑的眼睛,不听是非的耳朵,不讲尖酸刻薄的嘴巴,心存感激,行为端正,一颗善良的心,做事有德,行为有品,好运自然来。你眼中的自己,不是你自己。别人眼中的你,也不是你自己。 你眼中的别人,才是你自己。
-
每个人的潜意识都会努力证明自己是对 的,也就是说,人会不自觉的按自己内 心的期望来行事,最终令自己当初的预 言发生。所以你相信什么,就会吸引什么。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自证预言。比 如说你内心非常讨厌一个人,即使他是 真的没有做任何伤害你的事,你也觉得 他是在惺惺作态。大部分人对一件事情 的判断,不是按照实际真相来的,而是 根据自己的内心感觉投射来的。内心的 投射会改变事情结果的走向。然后我们 会认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的。但其实, 事情原本可以有更多的可能性和其他的 结果。所以,换个心态,换个活法。
-
容错率低的人,对于发生在计划之外的事情,是焦虑,不安,恐惧的,很难接受失败,犯错及别人的批评。即便没有发生什么,也总是担心什么事情会出错,一直处于不安中。
-
对自己升起无限的耐心,没有对自己评判,指责。接受每个当下所发生的,就会生起内在的力量。 痛苦是因为一直和自己和他人和世界对抗。因为我们不接受无常。 变化才是活着永恒不变的规律,接受无常,让和痛苦对抗的小我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