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咨询有感——打破完美的魔咒,让理想化落地~ 我们内心那些痛苦的、黑暗的部分,那些伤口处,往往蕴含着资源。这都是认识与理解自己、走向疗愈的绝佳时机。 最痛的时候,不要再为难自己,雪上加霜,去觉察、去感受...... 内心的暗夜被允许、被接纳了,就首先为我们减少了一个烦恼。而当我们有了一个新的成功的经验,痛苦程度会更轻一些,走出来的时间也会快一点点。但要记得,不是再也没有痛苦。当我们能够去容纳、去坚持的时候,痛感有所减弱是一个自然的结果,慢慢地我们会创造出更多的资源,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负能量比正能量更具有价值,当我们积极地追求所谓正能量的时候,其实就割裂了和所谓负能量的联结,这种割裂是一个重大的损失。悲伤、愤怒、恐惧、内疚、嫉妒和羞耻,这是人的基本情绪,我们要通过打开这些感受的管道。感受生命力在我们身上的流动。随着这样的时刻累积,量变会带来质变,会从接受自己的一个部分到接受完整真实的自己。 正负能量都是我们自身,它们都是真实存在着的。愿我们拥有面对暗夜的勇气和力量,拥有整合的能力,让这些好与坏在一起,让自己完整起来。这样真实鲜活的生命力,胜过完美。
1 13李慧溪✨: 任何真切而纯粹的情绪、感受和体验都是大自然的馈赠。假若你学会敏锐捕捉并坦然接受它们,那么你就会获得不可思议的成长。
-
“不为外物所动之谓静,不为外物所实之谓虚。” 每周四晚上,空下来一起读读书,挺好~
-
上帝赐予我平静,让我接纳我无法改变的事; 上帝赐予我勇气,让我改变我可以改变的事; 上帝赐予我智慧,让我分辨二者的不同。 ——雷茵霍尔德.尼布尔
-
唐.米格尔.路易斯,曾说过:“我们最大的恐惧不是死亡,而是涉险而生。活着,并且表达真实的自我。” 人们对“展现真实自我”的恐惧,甚至超过对死亡的恐惧——因为真实的自我往往关联着天赋、潜能和独特性,而我们可能害怕因此被评判、被孤立,或是“不配”拥有这样的光芒。 这种“畏缩地活着”的状态,本质上是对自我价值的压抑。而勇敢活出真实,才是对生命最深刻的尊重。
-
减少对他人的期待,将注意力多拉回到自身。只要你愿意尝试,你会发现,很多快乐,是可以自己给自己的!
-
当你找到一个热爱的领域并深耕下去,你会发现,随着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你的不可替代性越来越强,人生的道路也会越走越宽。
-
有一个自己在留恋过去,有一个自己在担忧将来,还有一个自己在面对各种现实。这样的拉扯和撕裂在每一个人的自我之中都真实存在。 冲突和撕裂,本质上都源自于匮乏。一个人内心的丰富与内在的冲突成反比。 匮乏,限制人的自由;丰富,释放人的自由。在物质世界是如此,在人的精神世界,同样是如此。 如果一个人在当下的时候觉受是丰富的,甚至是丰盛的,回忆过去的那个自己就消失了,担忧将来的那个自己同样也就消失了。 “自我整合”不过只是一种文字概念,落实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就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给予自己丰富的生命体验。丰富,是用来进行自我整合的核心法则。
-
“通透”二字,从来都不指看世界、看别人、看事情,而是指看自己,最难的,还是把自己看透。
-
夜跑四公里,为健康,为身材负责!自律,是最大的自由!
-
感情也好,人生也好,最好的收场并非赢下所有回合。而是放下执念,走出喧嚣。在人生转角处寻找命运的新礼物。
-
世人外迷著相,内迷著空。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 真正的智慧是“于相离相,于空离空”——看到表象却不被其束缚,明白空性却不执着于空的概念,就像镜子照物,映现却不留痕,这样才能跳出“外迷”和“内迷”的局限,让心保持清明通透。就像吃饭时好好吃饭,做事时专注做事,不被杂念拉扯,也不刻意追求“空无一物”,这种“不迷”的状态,其实就是在生活里修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