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苏格拉底产婆术是指古希腊苏格拉底关于寻求普遍知识的方法。通过双方的交谈,在问答过程中,不断揭示对方谈话中自相矛盾之处;从而逐步从个别的感性认识,上升到普遍的理性认识、定义、知识。 由于苏格拉底把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因此,“苏格拉底方法”也被人们称为是“产婆术”。这一教育理论,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中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育的是教育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那么,为什么苏格拉底将这样通过交谈帮助别人获得一般性知识的过程称为产婆术呢?那是由于苏格拉底的母亲是一位产婆,虽然她年老不能生育,却能帮助别人接生孩子。正如他认为自己虽然无知,但是却能帮助别人获得知识一样,不论是生孩子还是帮助他人获得知识,都是一个引导的过程。这是西方最早的启发式教育,我国最早的启发式教育是教育家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从教材中我们知道苏格拉底的产婆术主要有三个步骤: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很多同学对于苏格拉底的产婆术是如何运用的可能不是很了解,下面给大家介绍苏格拉底是如何具体使用他的产婆术帮助别人得到真知。 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有关正义和非正义的对话,在这个对话中,苏格拉底就采用了这种方法。 苏格拉底要求学生列出两行,正义归于一行,非正义归于另一行。他首先问虚伪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又问,偷盗、欺骗、奴役等应归于哪一行?学生答,归于非正义的一行。苏格拉底反驳道,如果将军惩罚了敌人,奴役了敌人,战争中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作战时欺骗了敌人,这些行为是否是非正义的呢?学生最后得出结论,认为这些都是正义的,而只有对朋友这样做是非正义的。苏格拉底又提出,在战争中,将军为了鼓舞士气,以援军快到了的谎言欺骗士兵,制止了士气的消沉;父亲以欺骗的手段哄自己的孩子吃药,使自己的孩子恢复了健康;一个人因怕朋友自杀,而将朋友的剑偷去,这些行为又归于哪一行呢?学生得出结论,认为这些行为都是正义的,最后迫使他们收回了自己原来的主张。 由这个苏格拉底和学生具体的问答中可以看到苏格拉底通过一种学生和教师共同讨论、共同寻求正确答案的方法,激发和推动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亚里士多德将其称为“归纳的论证”。
0 1
-
推荐一本好书 读很多专业书籍是远远不够的,很多心理学相关的一些所谓的延伸读物,经常读一读也是会有很多的裨益的
-
1917年,弗洛伊德发表了《哀伤与抑郁》(TRAUER UND MELANCHOLIE)一文,提出了客体的爱的概念。他区分了客体的丧失与客体的爱的丧失,并在文中指出,与亲人的分离会导致孩子出现严重的反应 在接到的很多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很多孩子都有父母幼年期离开的经历,缺乏陪伴的孩子很多在以后的人生中出现各种类型的困难,早年的依恋失败,与成人期关系障碍密切相关
-
使用SCL90结合SDS对抑郁症进行诊断 依据常模对于换着的抑郁因子得分进行计算后 对于抑郁等级作出划分
-
SCL90 通过对90个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 90-阴性项目数算出阳性项目数 10个因子分别计算平均分数 用于人群中普查心理问题
-
智力测验 1.智力年龄 2.比率智商 用MA/CA 其假设前提为随着生理年龄增加 智力年龄也在同步增加 而两者 3. 离差智商 韦氏智力量表 比内智力量表 离差智商是智商的一种形式,是智力发展水平测试指标,由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在智力测验中首创。它以某一个年龄段内全体人的智力分布为正态分布,以该年龄组的平均智商为参照点,以标准差为单位求得的个体在智力测验中的标准分数。表示与同年龄组的人相比,某个体智力水平的高低。离差智商的平均数通常为100,标准差在韦克斯勒智力量表中为15,在斯坦福-比内量表中为16。离差智商=100+15Z或=100+16Z。 IQ=100+15Z=100+15(X-M)/S X为某人实得分数,M为某人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 Z是标准分数,其值等于被测人实得分数减去同龄人平均分数,除以该年龄组的标准差。 智商分级标准 智商等级 130 以上 非常优秀 120~129 优 秀 110~119 中上(聪明) 90~109 中 等 80~89 中下(迟钝) 70~79 临界状态 70 以下 智力缺陷
-
心理状态可以分为 健康 不健康 神经症 精神障碍 SAS SDS SCL90 EPQ 均用于不健康状态 MMPU 用于神经 汉密尔顿HALD抑郁量表 【他评】用于精神障碍 判断抑郁水平确定服药剂量 SDS常用于人群中普查抑郁症 SCL90 可用于普查心理健康状态 MMPI用于普查精神障碍 应用心理学量表需要遵循是三个原则 1.标准化 2.保密原则 3.客观原则 好量表的指标需要考虑其信度【稳定性 可靠性】 效度【准确性】 常模
-
森田疗法又叫禅疗法,是一种顺其自然、为所当为的心理治疗方法,由森田正马教授创立,其弟子命名 森田疗法主要适用于治疗神经症、植物神经失调等身心疾病。森田对神经症的发生机制有独特的见解,他认为神经症发生的基础是神经质,其表现是精神内向、内省力很强、有疑病倾向,对自己心身的活动状态及异常都很敏感过分注意、担心自己的心身健康。生存欲强,求全欲也强。他们经常把人们司空见惯了的正常生理反应或轻度不适感视为病态,精神过度紧张、忧心忡忡,久而久之,导致疾病,并于身心之间造成恶性循环。使病症愈演愈烈。森田正马认为:“神经质”症状纯属主观问题,而非客观产物。它是由患者的疑病素质所引发的精神活动过程中的精神交互作用所致。换句话说,疑病素质是神经衰弱、强迫症、焦虑发作、各种恐怖症等神经症发病的基础。具有疑病素质的人自下而上欲望强,希望健康、幸福、努力向上,但内省力也强,常为自己的健康状况、生命安全的精神安宁担心。他们常把一般人在某些场合可能产生的感觉,如过度用脑时的头昏,紧张时的心悸等,误认为是病而恐惧、紧张。注意力越是集中在这些“症状”上,感觉越敏锐,“症状”也就越严重,形成恶性循环,森田称之为精神交互作用,即在某种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观念、情感和意向,同时也会产生与此相反的观念、情感和意向以调节人的行为。在其影响下,患者陷入内心冲突状态,形成神经衰弱和发作神经症。 森田认为,有疑病素质的人是“完善主义者”,他们往往在欲求与现实之间,在“理应如此”和“事已如此”之间形成“思想矛盾”,并力图解决这些现实无法解决的矛盾,对客观现实采取主观强求的态度,促使症状越来越严重 森田认为,要达到治疗目的,说理是徒劳的。正如从道理上认识到没有鬼,但夜间走过坟地时照样感到恐惧一样,单靠理智上的理解是不行的,只有在感情上实际体验到才能有所改变。而人的感情变化有它的规律,注意越集中,情感越加强;听其自然不予理睬,反而逐渐消退;在同一感觉下习惯了,情感即变得迟钝;对患者的苦闷、烦恼情绪不加劝慰,任其发展到顶点,也就不再感到苦闷烦恼了。因此,要求患者对症状首先要承认现实,不必强求改变,要顺其自然,认识情感活动的规律,接受情感,不去压抑和排斥它,让其自生自灭,并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
-
咨询关系大概分为三种 1.欠缺型 2.忌讳型 3.冲突型 对于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来访者,咨询师始终要尊重来访者隐私,尊重其各种诉求,不带有色眼镜和个人带入,避免反移情,对于长程咨询进行详尽记录,见证他们每次咨询后的成长与进步 现在心理咨询行业出现一些婚礼,个别咨询师不具备相关学历资质直接上岗,甚至误导来访者,提出一些不合理建议,违反咨询原则 来访者需要仔细甄别,避免迷失自我
-
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时候碰到那些晦气的人和事,你退一步,避开了它,表面上好像它得逞了,占了上风,而实际上,你只是甩掉了一个垃圾,去拥抱更好的一切
-
咨询中 来访者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宣泄型 2 倾吐型 3 癔症型 4.表现型 5 表白型 6 掩饰型 7 外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