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丧失是每个人必经,哀伤亦是。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经历很多的丧失,人生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丧失的过程, 比如:失业、失恋、离婚、亲人离世……,丧失是每个人都需要经历的,只不过是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不同的丧失。 哀伤是指由于丧失引起的一系列复杂的心理和身体反应,丧亲也包含在丧失当中。哀伤,可能或长或短,可能或轻或重。 哀伤不仅仅会导致心理痛苦,也会引起身体的问题。 亲人突然离世后,分离性焦虑并持续不断地想念逝者,会有悲伤、内疚、愤怒、否认、责备自己或他人的行为,在这段时间里无法体验到积极的情绪,处于麻木状态,甚至影响到日常生活的一些功能。并伴随着一些身体的反应,例如食欲不振,睡眠质量较差,经常失眠等。 每个人个体情况不同,走出哀伤的时间也会不同。随着时间流逝,90%人会在半年左右,逐步走出哀伤情绪。 但这不意味着不再哀伤。在特定的日子、场景,依旧会引起情绪,但是已经接受亲人离世的事实,适应了没有逝者的生活,这在心理学上称为整合性哀伤。 有一小部分人,在丧失后超过半年以上还持续情绪低落,无法接受至亲去世或是关系断裂的事实,出现睡眠紊乱、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不能重建积极的生活,就说明整合哀伤失败,会演变成为病理性哀伤,需要及时就诊获得帮助。 当丧失与哀伤发生时,我们就需要通过哀悼来完成对逝者的怀念与追悼。在中国的传统哀悼过程,也是丧亲者接受逝者死亡事实的过程。 尽管我们多么不愿意接受这个事实,但一般情况下,时间会帮助我们逐渐去接受并勇敢面对这样的事实,只是我们需要时间,你也需要时间让自己去释放和表达哀伤,表达不舍,表达爱意,甚至表达愤怒。 尝试在一段时间后,做自己喜欢的事,重新感受愉悦感,建立内在支持系统。保持与外界联系,从倾诉中获得温暖和支持。 经历这个哀伤的过程,以及从损失中走出来,并不代表你会忘记那些离去的所爱之人,你依然可能感觉你与丧失的人深深的联结着。因为哀伤源自于爱。 我们不能改变至亲的离去,但是我们与他们的联结一直都在,他们生前对我们说的话,对我们做的事情都还在,而这种联结就是爱的力量。人死后并不会消失,而是会以更深刻的方式留在生者的生命里。丧失不是失去,而是爱的延续。 经历过至亲离世,我们可能会更深刻地感知到生命的意义。最后提一点建议,平时尽可能多的去陪伴父母和家人,趁还来得及。
0 0
-
不是所有坚持都有结果,但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
-
人生从外打破是压力,从内打破是成长。
-
7月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愿你劳有获,学有成,行有伴。人生路上,做真实善良的自己,给自己信心,相信,一切都会越来越好。
-
一个人的生命质量,就等于这个人的认知质量,并且一分一毫都不会差。
-
时间不会因你而停止,鲜花不会因你而盛开。在这个世界上,一切都在不停地运转,时间在流逝,生命在前行。无论你是否在场,时间都会继续流逝,无论你是否关注,鲜花都会继续盛开。
-
世界上的事情,最忌讳的就是个十全十美,你看那天上的月亮,一旦圆满了,马上就要亏厌;树上的果子,一旦熟透了,马上就要坠落。凡事总要稍留欠缺,才能持恒。
-
被霸凌!生命中的创伤事件,如何进行自我治疗? 有四个步骤—— 第一步:不是我的错。 可以先问自己:这件创伤事件的发生,是谁的错? 被霸凌,你,只是一个受害者。 告诉自己:这件事情的发生,是欺负我的人的错,绝对不是我的错!没有做错的人不必感到羞耻,不要觉得自己没用,然后看不起自己、拒绝自己。 记住:你没有错,你不需要为这个错负责。 第二步:我的的伤口需要自己处理。 虽然不是自己的错,但这件事发生在自己身上,势必对自己造成影响,因此就需要处理这个“伤口”。要清理伤口,不让这次伤害产生持续不断地、更大的危害。 第三步:爱自己和原谅自己。 首先,无条件的接纳自己,爱自己; 其次,原谅自己。 需要记住:只有爱和原谅才能够真正化解所有的伤害,我们要学会把这份“心理营养”送给自己。 第四步:拥抱和感谢过去的自己。 告诉过去那个遭遇过创伤的小孩子,今天的你不再是当年那个孩子,你已经长大了,已经可以自己来保护自己了。
-
一只花瓶有多坚固,恐怕只有你打碎那一刻才会知道,然而那个时候,花瓶已不再是你眼中的美景,只剩残破。 人性也犹如花瓶,经不起任何的考验和试探,正如东野圭吾所说:“世界上有两件东西不能直视,一是太阳,二是人心。”在人性面前,人们总是渺小的存在。
-
有些道理,总要在碰得鼻青脸肿以后才会明白。有些情感,总要到无法挽回以后才去珍惜。人生太多的悲哀与不幸,都是因为自己眼高手低造成的。
-
杨绛先生说:人总要咽下一些委屈,然后一字不提擦干眼泪继续往前走。成长的代价,就是失去原来的样子;没有人像白纸一样没有故事。其实早晚有一天你会明白,人除了生死,其他的都是擦伤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