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孩子不愿意吃药 孩子不吃药的推测:第一,有可能是因为抗拒咨询师和家长。因为他生病以后依然没有感觉到任何人接纳他,还是和以前一样,被强迫被压制。他是在和权威叛逆,如果这种情况下,咨询师和家长继续强迫孩子吃药,那其实并没有做到接纳孩子。接纳孩子是治疗抑郁的第一步。 第二,有可能孩子并不想现在好起来,在孩子的认知中可能吃药就意味着有可能被治好。孩子只有感受到被理解和被接纳才愿意主动走出来。 第三,孩子被“治”好了对孩子意味着什么?还要继续面对让他生病的环境和人吗?那可能他还不想回到那里,逼近伤害太大了。 第四,有可能孩子已经自己查过一些资料,认为吃药是有副作用的,担心自己吃药以后的副作用。 最后,我认为还是要听从孩子自己,带着爱和尊重,让孩子感受到来自于咨询师和家长的这一份支持。
0 2
-
#好的亲密关系是怎样的# “一段好的亲密关系,是既能在对方的恐惧中镜映自己的恐惧,又能够在彼此如是的镜映中,各自回到孤儿的位置去和这个世界链接。” 在我的体验中,回到孤儿的位置不是不得不,而是我需要,是在无挂碍的位置,所以真实且自在。但我们毕竟是个人,内心总会有缺口,总会无意识的幻想和期待能有另一个人来填补,只能在外求的时候觉知自己的外求,至于是选择放下还是继续执着,或者执着一部分放下一部分,每个人会有每个人不同的选择。选择了,承担结果就好了。
-
#焦虑症# 抑郁症,焦虑症,躁狂怎样才算治好呢?很多人会说那停了药不吃药了,那自然就说明他的病好了。而我恰恰不这么认为。因为如果一旦确诊为焦虑抑郁症。治疗周期起码是两年以上。那你说怎样才算治好呢? 在精神医学里面有一个专业词叫“临床痊愈”。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说,我现在虽然正在服用抗焦虑抗抑郁的药物,但是我能够像一个正常人一样生活,像一个正常人一样处理人际关系与交往。上班的上班,上学的上学,照顾家里面的就照顾家里面的人,总之就是该干嘛干嘛。这就是真正的好了,也可以称为社会功能基本恢复。因为在判断焦虑症,抑郁症的时候就有一项是否影响到社会功能,影响社会功能的严重程度,比如说吃饭,不能工作,不能运动之类等等…,所以如果有人跟你说你购买我的课程,你可以不用吃药就能让你好起来,这是不可能的,完全不可能。
-
#真信和迷信的区别# 真信的位置,哪怕最后证伪,也愿意对自己当初选择的信负全责;而迷信的位置是为了应对而工具化的信,一旦证伪,就一定会做受害者认同,把责任的锅甩给他人或世界。
-
#朋友是社交关系,咨询是治疗关系,本质不同,不能混淆。 社交关系,既关系中的人物带着各自的内在工作模式交往,互相投射各自的客体表征,同时重复体验旧有的自体表征,两个内在工作模式契合的人,叫情投意合,否则叫性格不合。 咨询关系,尤其是精神动力学的咨询关系,咨询师要悬置自己的内在工作模式,任由来访者投射给咨询师旧有的客体表征,观察来访者在咨询关系中呈现或未呈现的自体表征,经过咨询师自身反移情的反思,采用非来访者旧有客体的表征,以无条件的积极关注的态度,给与来访者矫正型的情感体验,帮助来访者识别痛苦,澄清问题,最后自己修通成长经历过程中被创伤,被压抑,被分裂,甚至被解离的爱恨情仇,完成对过去的哀悼,走上自我独立,自主自强自信的人生之路。
-
#空杯归零# 心理学的目的是让我们对自以为了然于胸的事情, 有截然不同的见解。➺保罗·瓦特里
-
#“成年人”爱情 足够好的恋人关系是:我不是必须爱你,而是我想爱,而那个人刚好是你。 恋爱是两个人共舞中彼此的照见、镜映和陪伴。而不是博弈、占有、索取或者控制的关系。 我想这是两个“成年人”的爱情!
-
#心理成长到底有啥用# 很多时候,我们幻想着做了心理成长生活就不再有问题,人生将从此美好,结果做了心理成长却发现问题不仅没消失,还因为企图让问题消失而创造出更多的问题来(这是被阴影吞噬的位置)。于是我们指责说心理成长没卵用,殊不知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成长。[捂脸] 真正的心理成长并不是让生活中不再出现问题,也不是让生活变得只有美好没有丑陋,而是让生活中的问题不再成为问题,在丑陋中一样可以看见美好。
-
#心理知识知多少# 人对现实事件的三种反应: 1、感性反应:是对外部事物的情绪化应对,是一种儿童式的应对方式 2、 理性反应:是用概念和事物之间客观逻辑去反映外部事物,这是一个人心理发展成熟的表现。 3、 悟性反应:是在人的理性高度发展后以一种积极的心态表现出的一种超越理性和感性的反应形式 人的一生应该左手握住理性,右手握住感性,提高身心悟性,就可以拥有快乐的人生
-
#心理知多少# 提高个人心理素质,使人健康,愉快,有意义的生活 1、 正确认识自己的内、外世界,是“合理认知模式”的前提条件,合理认知 模式是心理健康的前提条件,指出人的积极适应能力。 2、 正确认识自我:人的认知受到的最大局限是“自我的需求”、“自我认知”作为最高标准,而不是使用客观标准衡量自己, 3、 学会理解他人,任何个体都有都有发自人性的“依附”本能。彼此理解,是满足此类本能的必要条件。 4、 学会面对和应对现实,生活的真谛是面对现实,有好的也有不好的,而我们很多的苦恼,源于不能面对和接受显示。心理咨询帮助他们提高应对现实的能力并且真诚勇敢的面对。 过去的是历史,未来的是希望,只有现在是真正属于你可以把握的时空。
-
#心理咨询你值多少# 心理咨询的对象 1、 精神正常,但遇到了与心里有关的现实问题并请求帮助的人群 2、 精神正常,但心理健康水平较低,产生心理障碍导致无法正常学习、工作、生活并请求帮助的人群,因各类刺激引起焦虑,紧张,恐惧,抑郁等情绪问题,因各种挫折引起行为问题,并影响其社会功能的发挥,也就是说自己的心理平衡被打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