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心里发展过程来看,接纳孤独并且能够享受是成熟的重要标志。但小孩儿是不能够孤独的,他们还不具备孤独的能力。因为孤独可以使他们受到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而一个成熟的人会在孤独中整合内心的力量,为更有效的交流做充分准备”。
0 2
-
什么叫成熟?专业说就是这个人是具有自律性和懂得什么叫真正的爱。而做到自律有4个原则,第一个延迟满足。很多时候,在自我觉察时发现自己也是个不成熟的人。比如想到了什么确定了就马上行动,对于教育孩子问题上,有时候还是很心急的的,会大声斥责孩子。本来对孩子大喊大叫或揍孩子的父母,就表示这个父母不懂得延迟满足,希望立竿见影,喊一声孩子立即就好了。这是家长的我不自律的表现,父母不自律孩子也无法获得足够的爱和照顾,孩子就会忽略自我的价值。第二个承担责任。《少有人走的路》中讲到,我们很多人在人生当中会得两种病,一种叫人格失调症,一种叫神经官能症。神经官能症表现为压力大,很焦虑,他觉得一切东西都是我的责任,总是充满后悔和内疚。而人格失调症认为一切都不是我的问题,身上所有出现的问题他都是外归因,不会责怪自己,认为这都是别人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所有的孩子都患有人格失调症,都会本能的逃避责罚。神经官能症让自己活的很痛苦,而人格失调会让别人活的很痛苦。所以我们人最好在这两个特征上保持一个平衡。第三个忠于事实。第四个自律的原则就是保持平衡。既要承担责任,也要拒绝不该承担的责任。这才是成熟的表现。
-
儿童的母亲如果对孩子的悲伤缺乏回应,忽视孩子的需求,对待孩子的行为态度粗暴无礼,情感缺乏,同时也嫌恶与孩子的身体接触,那孩子容易形成回避型依恋性格一既无法与人交往,又不能忍受孤寂的内心冲突。人际关系中最后以长久回避而告终。
-
叔本华中著名的“寒夜中的豪猪”寓言贴切的形容这类型人的困境:当他们彼此靠近想要取暖时,便会刺痛对方;难以忍受疼痛而彼此分离,又不得不饱受寒冷之苦。 有的人在他们的主观世界中,充斥着深深的依恋矛盾。 他们渴求亲密,但害怕被吞没;既想保持距离,又难耐孤单寂寞。因此无法与人交往,又不能忍受孤寂。
-
有的人在他们的主观世界中,充斥着深深的依恋矛盾。 他们渴求亲密,但害怕被吞没;既想保持距离,又难耐孤单寂寞。因此无法与人交往,又不能忍受孤寂。
-
有位心理学家说:恋爱关系是我们童年时与父母及其他重要亲人的关系模式的再现。对于所有人,恋爱都是童年关系的一次轮回。轮回是为了什么呢?:重温童年的美好,修练童年的错误,修练你的心。
-
阿德勒:“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人生不是由别人赋予的,而是由自己选择的?是自己选择自己如何生活。
-
心理学家、婚姻专家,灵性大师都认同“亲密关系是通往我们灵魂的桥梁”这一观点。很多人都觉得奇怪,为什么当初在绚丽期爱得死去活来的两个人,在幻灭期可以形同陌路或仇人?简单来说,就是我们通常把自己从小到大得不到的,未满足的需求,全部投射在那个爱我们,让我们觉得特殊的人身上,觉得有了他这些需求都会得到满足。其实,这种投射是把我们理想父母的原型投射在对方身上。然而世界上不可能有人能满足你所有的需求,填补你从小以来的匮乏。所以,有老师把亲密关系过程分为:绚丽、幻灭、内省和启发几个阶段。
-
卡洛琳.戴奇:如果一方焦虑而另一方没有焦虑的话,那两个人的生活体验是完全不同的,这些不同的体验会使两人中间产生一条日益加深的鸿沟。
-
有时候,会因为在很多他人眼中没有什么欺辱性的一句话,而在我们听了后会感到非常的气愤呢?那是因为“心里隐藏了创伤会更加容易愤怒”的原因。如果心里已经产生创伤的话,会非常敏锐地抓取到疼痛的感觉。心理创伤严重的人,所有精力都集中在“避免再次受到伤害”这件事上。因此会极力排除使自己感到纤毫之“威胁”的事物。
-
科学临床研究证明,因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产生“愤怒”情绪的情形,多半都存在这种“自他偏离角色期待”的状况。因此,如果你对某人感到愤怒,请认真自查一下是不是存在“自他偏离角色期待”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