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其实,不是一定要发生什么事情, 才可以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 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感到困惑, 并且已经准备好在心理咨询中 投入时间、精力和脆弱性, 以及有可能出现的改变。 你随时都可以开始你的“第一步”, 和咨询师一起,共同探索,促进成长。
0 4
-
主见性增强 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立场,并且要坚定。 也不要听什么“你就应该听我的,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我是为了你好,要不是关系好,我才不说呢”等等。 不要觉得不按着对方说的做,就对不起对方的好意。 于是就放弃自己的主见、自己坚定的事,去按着对方说的做。 对方只是动动嘴皮子,最后承担结果的人还是你。 结果一旦不好,对方就会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而且还得说你没主见,不坚定自己,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吗? 总之,到最后都是自己的错。 所以,主见性要增强,要坚定自己的想法。 不要让别人给随便动摇、随便干扰了。 有些人就是喜欢去指挥别人要怎么做、该怎么做,丝毫不考虑是否适合对方。 听别人的话,但要有自己的主见。 不要一切都跟着别人走。 要知道有些人不懂装懂,就会出一些坏主意。 照做了,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请记住:坚定自己很重要。
-
人的一生最大的背叛就是背叛了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走在遵循自己内心的路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对意见。 其实,别人反对的意见,就是验证我们自己是否坚定和清晰自己的方向。 如果别人的反对,让你搅扰,说明自己还不够明晰和确定,心里有同样的恐惧,所以才会被影响。 当你敢于为自己的目标承担后果,说明你的目标很清晰。 干扰你的人,尤其是父母,其实都是爱你的人,他们都是来帮助你厘清,你需要往哪里走? 怀着感恩看待不同的意见。 面对众人反对,你却依然明确坚定地表明自己的决心,他们一定会过来支持你。
-
人为什么会被激怒?激发愤怒情绪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❶“瞬间”感到愤怒不已的理由——原定计划遭到干扰破坏时的愤怒。 例如:没办法将衣服全部放进衣柜里,气得要命。冰箱里的一块蛋糕被吃掉了,非常生气。 这是由于我们感觉“受到伤害”的缘故。 ❷愤怒是因为心理创伤——映射了心理创伤的愤怒情节。 例如: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遭到客户投诉,心里怒气冲冲。背后是因为自己确实非常努力工作,却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同这种心理上受伤害有关。 心里隐藏了创伤会更容易愤怒。愤怒情绪不但映射出原定计划被打乱时的惊慌心理,还会映射出自己心里的创伤。 ❸愤怒的根源在于忍气吞声——对行为出格的人生气。 例如:地铁上邻座旁若无人的化妆,自己心里觉得很不痛快。 这种情形属于自己被迫看到了不喜欢看见的事物的受害心理。 ❹对特定情景和人物总是感到愤怒的情景。 比如:天生合不来的人、令自己疲于应对的场景、害怕听到的特定的话语。 对于此种存在特定“弱点”的人。只要认真思索特定的人和事物刺激到自己究竟是什么,就会发现许多从前不曾注意到的事情。 ❺愤怒情绪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悲鸣。 我们可以将愤怒情绪理解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内心深处涌出的悲鸣。 当自己处在怒不可遏的时候,在思索究竟是谁的对错之前,先试着转换视角:现在的自己正处于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状态。 愤怒的人实际上是遇到困难的人。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对愤怒,或许就会多一点慈悲和怜悯,要温柔的善待愤怒中的自己。 当愤怒情绪升起来,提醒人们,我们的身心已经出现问题,需要马上进行处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客观接纳心中升起来的愤怒情绪。如同劝慰存在同样遭遇的人一般,温柔宽怀地开导自己。同时活动身体,离开现场,做点其他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
做“自己”的减法 你知道人为什么想维护好所有关系么? ①因为你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无限的,总觉得任何一个认识的人都可以“来日方长”。是没错!但那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的,人当然无限多,也永远有年轻的出生;但对于你而言,你永远不可能比今天更年轻,你的生命是有限的,才需要倍加珍惜! ②因为你总认为自己的过去是“贫穷”的,所以认识一个人,你想着维护好,来填补过去的空缺。但现实是,你每天的精力有限,你无法跟所有人建立关系。 所以你不需要和所有人都处好关系,你只需要管好自己的过去,抓住自己的未来: 永远把积累价值当成人生的唯一重点。 你把你认识的关系,比重看得轻,那么自我提升就占了绝大多数。 所以即便离开你的人多,即便你认识的人好像很少,你都有随时认识人的价值和本领——这是别人偷不走的。
-
真正的慈悲,是允许自己不再慈悲 人一旦活到了极致,该做的都做了,该说的都说了,掏心掏肺过,尽心尽力过,自己也伤过痛过,挣扎过,坚持过,就要放过自己。人真正大彻大悟的觉醒是,开始对自己慈悲,比起渡他人,更想放过自己。 要允许自己被伤害后的冷心冷肺,要允许自己被折磨后的歇斯底里,凡事仁至义尽后,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无情无义。人,不能总是心软,不能总是妥协,该坚硬的时候,就要坚硬一点,那些刺痛的东西,才能真正忌惮,真正消失。 真正的慈悲,是允许自己不再慈悲。不再过度耗费自己的能量,去成全他人,不再放弃自己,去爱任何人。依旧善良,依旧热烈,但不再执着,不再非要得到,开始最先看到自己、过好自己、挚爱自己,然后允许世间凉薄、允许万物自由、允许一切发生。
-
无条件的爱自己,接纳自己,塑造自己的神经,身体,精神,先为自己发光,当你足够有爱,有力量,自然你的爱心和慈悲会溢满周围,继续向前
-
别让自己一上来就“好用” 刚认识的朋友,就让你帮忙捎个东西、带个饭、跑个腿,小事一桩接一桩。这未必是信任,更像是一种测试。 测试你好不好说话,容不容易使唤。你如果来者不拒,照单全收,结果会是什么?对方会得寸进尺,小要求变成大麻烦,最后把你当成免费的劳力。 更扎心的是,他们心里未必真瞧得起你。 所有过分的索取,都是从一次小小的、看似无害的“顺手”开始的。你轻易地答应了第一次,后面再拒绝就难了,对方还会觉得你变了、小气了。 关系是慢慢处的,界限得一开始就划清。 所以,对那些一开始就希望你“好用”的请求,特别是明显越界的、消耗你的,要学会果断地说不行。
-
理解心理投射: 心理投射是弗洛伊德提出的心理防御机制之一,指的是:一个人会把自己内心不接纳的部分(比如负面情绪、不好的想法、不喜欢的特质),转移到别人身上,认为是别人有这些问题,而不是自己。 比如—— 一个总爱偷懒的人,可能会指责别人 “太懒”; 一个嫉妒心强的人,会觉得 “别人都在嫉妒自己”; 一个自私的人,会总怀疑 “别人想占自己便宜”。 举个常见的例子: 妈妈自己很焦虑,怕孩子考不好,却对孩子说 “你怎么一点都不着急?整天就知道玩” —— 其实是妈妈把自己的焦虑投射到了孩子身上,觉得孩子的 “不着急” 是错的。 还有职场上,有些同事看到你努力工作,会说: “你这么拼,不就是想表现自己吗” —— 可能他自己内心也想努力,却又觉得 “太拼会被人说”,于是把这种矛盾的想法投射到你身上,用指责你来掩饰自己的纠结。 心理学家荣格说过: “你对外界的所有不满,其实都是对自己的不满。” 心理投射就像一面镜子,照出的不是别人的问题,而是投射者自己内心的阴影。
-
现在,我们一起来清理关于原生家庭的旧有创伤能量。(只适用于同频者,默念过程中有情绪出来就同步释放) 请找到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闭目静心,在心里对自己默念以下的话: 爸爸/妈妈,我特别希望你认可我 我在不断努力想让自己成功 干出一番成绩 就是想要得到你的认可 爸爸/妈妈,原来我如此需要你的认可 现在我看见了 我的一生居然都停留在原地 等待着…被你认可 我做这份工作 我过这样的生活 究其根本 都是想得到你的爱 我也这样爱着你 我现在长大了 我仍然深深的爱着你 但我想要做回自己了 想要拿回属于自己的那份力量 从此以后 我要对我自己负责了 我把你的能量还给你 我把我的能量收回来
-
过度介入父母因果,会要命 儿女最大的拎不清,就是过度介入父母的因果。这是对亲情的一种越界,你是父母的孩子,不是父母的父母。忠于父母,是孩子的一种天性。为人儿女,可以孝顺,可以心疼,但不能背负,不要把父母的情绪、生活都背负在自己身上,恨不能替他们改命。 每个人,自有命运。父母,都有自己的人生课题,那些痛苦折磨,是他们人生的必经之路,无人可替。过度干涉,不会让父母更好,反而会管来管去,管成仇。而父母子女一旦反目,其仇恨一定是最深、最痛、最要命的。 所谓的断亲,谁不是祭进去半条命,那不仅仅是血缘的断绝,更是对生命的一种分割。可原本,不至于此。亲情,到了一定时间,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亲情不会消失,依然牵挂,依然爱护,但不占有,不束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