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来你最需要拯救的是你自己 父母的确经历了很多苦难,孩子又本能地承担,关系纠缠而痛苦。怎么办呢? 分清界限,是这里面最核心的部分。首先是,父母能够有界限。如果父母明白,这是你们的苦难,不强迫孩子来承担,孩子会轻松很多。内疚是因为我不做这件事,就伤害了你。所以,父母能够承担的时候,孩子的内疚会减轻。这对孩子的心智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如果孩子主动去承担,告诉他,他不需要这么用力,来承担这一切,你们依然会爱他,因为他是你们的孩子。孩子的主动承担都有一种担心失去父母,及他们的爱的恐惧。当他的担心被消除,他就会去专心发展自己的。不会一直纠缠在这里。 如果,你的父母已经衰老,你也已经知道无改变之可能,那么你要拯救自己的最佳办法是,分清边界,勇敢面对自己的内疚,对他人的拯救放在一个自己能及,又愿意的范围内,不逼迫自己。同时,将对父母的期待慢慢回归到自己身上,好好地宠爱自己。 其实,你有没有发现,你最需要拯救的人是自己,而你用错了方向。
0 1
-
意志力实验:5分钟训练大脑冥想 专心呼吸是一种简单有效的冥想技巧,它不但能训练大脑,还能增强意志力。它能减轻你的压力,指导大脑处理内在的干扰(比如冲动、担忧、欲望)和外在的诱惑(比如声音、画面、气味)。新研究表明,定期的思维训练能帮人戒烟、减肥、戒毒、保持清醒。无论你“要做”和“不要”的是什么,这种5分钟冥想都有助于你增强意志力。 让我们开始吧。 1.原地不动,安静坐好。 坐在椅子上,双脚平放在地上,或盘腿坐在垫子上。背挺直,双手放在膝盖上。冥想时一定不能烦躁,这是自控力的基本保证。如果你想挠痒的话,可以调整一下胳膊的位置,腿交叉或伸直,看自己是否有冲动但能克制。简单的静坐对于意志力的冥想训练至关重要。你将学会不再屈服于大脑和身体产生的冲动。 2.注意你的呼吸。 闭上眼睛。要是怕睡着,你可以盯着某处看,比如盯着一面白墙,但不要看家庭购物频道。注意你的呼吸。吸气时在脑海中默念“吸”,呼气时在脑海中默念“呼”。当你发现自己有点走神的时候,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这种反复的注意力训练,能让前额皮质开启高速模式,让大脑中处理压力和冲动的区域更加稳定。 3.感受呼吸,弄清自己是怎么走神的。 几分钟后,你就可以不再默念“呼”“吸”了。试着专注于呼吸本身。你会注意到空气从鼻子和嘴巴进入和呼出的感觉,感觉到吸气时胸腹部的扩张和呼气时胸腹部的收缩。不再默念“呼”“吸”后,你可能更容易走神。像之前一样,当你发现自己在想别的事情时,重新将注意力集中到呼吸上。如果你觉得很难重新集中注意力,就在心里多默念几遍“呼”和“吸”。这部分的训练能锻炼你的自我意识和自控能力。 刚开始的时候,你每天锻炼5分钟就行。习惯成自然之后,请试着每天做 10~15分钟。如果你觉得有负担,那就减少到5分钟。每天做比较短的训练,也比把比较长的训练拖到明天好。这样,你每天都会有一段固定的时间冥想,比如早晨洗澡之前。如果你做不到,可以对时间进行适当的调整。
-
今天都好安静……
-
每天前进一点点 我看到…… 我感觉…… 是因为我认为…… 我希望…… 比如:我看到你把垃圾脏袜子放回到衣柜里,我感觉很生气,很焦虑,是因为我认为你没有考虑我的感受,不尊重我的劳动成果,做家务整理卫生很辛苦,每天重复也很枯燥,我希望你能体谅我的辛苦,能和我一起让这个家干净整洁,舒适……
-
成长中的伤疤与困境 看似不是病,却要我的命 你有时可能会发现,很难喜欢自己--不是一般的“不自恋”,而是过度反思,极度厌恶,深陷负面幻想的陷阱中; 或者生命不息,“拖延”不止,却不知如何改变; 或是在自我认知的层面反复横跳,高敏感、低自尊等问题,使得情绪如过山车般忽高忽低。 自我厌恶、负面幻想、拖延、高敏感、低自尊,该如何应对这些困境呢。 用心倾听,共同探讨。
-
如何正确和孩子沟通 答案便是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是心理学家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Rosenberg)提出的一种沟通方式,依照这一准则来谈话和倾听,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它包括四个要素:观察、感受、需要、请求。
-
那两个本该最爱我的人 如果我们在潜意识心智的深处,可以将对父母的怨怼清理到某个程度,并且原谅他们曾经让我们遭受的挫折,那么我们将能够与我们自己和睦相处,能够真正地去爱他人。 -梅拉尼·克莱因(Melanie Klein)《爱、罪疚与修复》 父母、原生家庭、依恋关系是我们不断讨论、永远牵绊的话题。 童年留下的创伤,会持续一辈子吗?父母的暴力沟通方式,真的会原封不动地“遗传”给我吗?
-
1. 学会管理情绪:尝试使用深呼吸、冥想等放松技巧来缓解压力和负面情绪。这些方法可以帮助你保持冷静,更好地应对职场挑战。 2. 沟通解决职场问题:与领导和同事坦诚沟通,表达你的感受和想法。通过有效的沟通,你们可以一起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善关系。 3. 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虽然这听起来可能有些微不足道,但保持生活环境的整洁确实有助于提升心情和减轻压力。你可以与家人共同制定卫生习惯。 情绪没有好坏,都是你内心情感的真实反应,不要去隐藏或者压抑,去看到它,这样我们才可以去体验不同情绪下我们内在的真实需求,更好的去了解自己,去发现,去探索本就美好,却没有被自己发现的自己~让我们一起学习心理学为自己赋能[加油][加油][加油]
-
作为一位母亲,看到孩子做出可能伤害自己的行为,那种瞬间的紧张和想要保护孩子的冲动是非常自然的。保护孩子的安全也是刻在基因里的本能[太阳] 1. 家长的即时反应:当你看到女儿伸长舌头去逗猫时,你的即时反应是生气和吼叫。这是因为在那一刻,你的大脑中的“战斗或逃跑”反应被激活,你希望迅速制止可能发生的危险。 2. 孩子的探索行为:对于孩子来说,尤其是年幼的孩子,世界充满了新奇和未知。他们可能会通过触摸、品尝等方式来探索周围的一切。女儿的行为可能是出于好奇和探索的本能。 3. 家长的担忧:你的担忧来自于对孩子安全的考虑,以及对于孩子可能养成不良习惯的长期影响。这种担忧是合理的,因为孩子的安全和行为习惯的培养都是家长关注的重点。 以下是一些参考 1. 冷静沟通:在类似的情况下,尝试先冷静下来,然后与女儿进行平和的沟通。告诉她你为什么担心,以及她的行为可能会带来什么后果。这样,她不仅能理解你的担忧,还能学会如何更安全地与动物互动。 2. 教授安全知识:可以教女儿一些关于与动物安全互动的基本知识,比如不要突然惊吓动物、不要把手伸进动物的嘴巴等。这些知识可以帮助她更好地了解如何与动物相处,并降低受伤的风险。 3. 观察与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女儿与动物的互动,及时给予正面反馈和引导。当她做出安全、温柔的行为时,可以给予表扬和鼓励,从而强化这些积极行为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保护孩子免受任何伤害。但在干预孩子的行为时,我们也需要考虑到他们的心理感受和学习过程。通过冷静沟通、教授安全知识和日常观察与引导,我们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世界,并培养他们的健康行为习惯
-
有一点点疲惫,想吹着海风睡上一觉
-
认真听取求助者的表达和叙述, 尽可能理解求助者的情感和需求, 并尝试感同身受。 还需要保持中立和客观, 避免对求助者的情感和行为做出判断或评价。 要尊重求助者的感受和决定,并提供适当的支持和建议。 建立信任和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