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婚族到底是恐惧什么? 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看看身边的情侣可以发现,很多人虽然交往了很多年,但一到谈婚论嫁时,准新人就会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甚至谈起结婚就闻风色变,萌生逃避的念头。其实,这种心理症状是一种心理疾病,心理学家将其称为“恐婚症”。 那么,他们到底是在恐惧什么呢?事实上,这并不难理解,因为对于恐婚的人来说,两个人在恋爱时,会很享受那种甜甜蜜蜜的感觉,而既然恋爱这么偷快,生活自由自在,为什么非要用一纸婚书把两个人绑在一起呢?婚姻太麻烦也太沉重了,还是一直做恋人比较开心,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合则聚,不合则散。恐婚者“理智”地认为,结婚以后两个人整天腻在一起,时间久了,就会厌倦彼此,既然结果是这样,那又何必呢?所以,恐婚者对婚姻的态度一直是敬而远之,不肯把一生交付在爱侣的身上,他们甚至对那些结婚以后,整天为柴米油盐、妻儿老小忙碌的人嗤之以鼻。 在恐婚者面前,总会有一些关心自己的长辈和家人在耳边循循诱导地动说:“你也老大不小了,该安定生活了,赶紧找个人结婚生子吧。”可是,恐婚者总会找出各种各样的理由,在婚姻的边缘徘徊不前,他们怕结婚以后,毁了现有的自由和快乐生活,怕自己的未来一片黑暗,整天为了一方小天的累死累活显然有些得不偿失。 但恐婚者最后的结局还是无法避免上演结婚生子的俗套剧情,毕竟漫长的生命之路不可能总是一个人走下去,未来谁也无法预料。也许有一天,恐爱婚者愿意忽略心里的恐惧,忐忑地走进婚姻的殿堂。 然而在现代社会中,有很多“不婚主义者”。虽然一些人算不上事业有成,但工作稳定,生活自律,也没有不良嗜好,但却一直徘徊在爱情世界里,迟迟不婚。 事实上,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之所以会有很多人患有“恐婚症”,往往与社会舆论对婚姻生活的负面报道息息相关。媒体常常会就婚姻家庭生活的种种问题放在大众面前讨论,这也给未婚者以及恋爱阶段的人一种暗示:“看结婚后的生活就是这样的,一团糟”,这种心理暗示让很多人对婚姻产生了种无形的心理恐惧。过多地考虑婚后未来的生活,让情人之间在面对“我们结婚吧”这种怀揣美好的询问时,出现恐惧心理或直接逃避这一话题,甚至一些人选择宁愿感情破裂,也不愿走进婚姻的“坟墓”。 恐婚的可与老师聊聊,或许有正确择偶观就不恐了!
0 1
-
真正过了情关的人只做好自己,只要求自己,别人随意,哪怕是近亲也能看破不说破。 接受能接受的,屏蔽接受不了的。不会再多管闲事,不会因为任何人再动怒,说教,浪费时间,消耗能量。会变得言贵,会和人之间建立严格的边界感。 过了情关的人不会再轻易动心,会变得非常理性,始终在识人辨事,衡量得失利弊,在选择价值,情绪稳定,内心强大,不会再被任何人随意的影响和干扰。
-
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不安是人们为了逃避人生课题而被激发出来的情绪。 人生中会有很多艰难的课题,比如衰老、疾病、工作、家庭、人际关系等。 每个人在遇到这些人生课题时,都希望找到一个结果,但只要有结果,就要接受评判。 有人害怕结果无法如愿,有人担心结果会辜负他人的期望,因此选择逃避。 只要不做选择,就不会有结果,就不会引发问题,就不用接受评判。 因此,不安就成为我们逃避的借口。❤️ 想要消除不安,只要“行动”起来就可以。 因为与“什么也不做”相比,“做点什么”可以转移注意力,使内心变得安定。 人生苦短,别害怕做决定,从这一刻开始行动,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
爱自己的明媚,也爱自己的破碎!❤️肖老师
-
很多女性独身后选择了不再寻找伴侣,她们受够了家庭生活的琐碎,宁愿一个人终老,也要为自己认真的活一次。 与有些人相交,是精神上的损耗,有些人相交,是一场灵魂的提升,若不能同频,不如独处。 人与人之间,若灵魂不能共振,交流不能同频,仅仅只是浅浅的遇见,终究会成为陌路。我们终其一生不是为了满足所有人,而是为了找到与自己同频共振的那部分人。
-
天空不可能永远晴空万里,有时会电闪雷鸣,有时候会乌云密布,有时候甚至还会下冰雹! 而你要做的,就是让那些白云自由来去,那些生命中的云彩,不管它们变幻成什么形状,都不能影响到你,你也不能生出逃避或者厌恶之心,它们是你生命中不可或缺的精彩。
-
思维的开放性,带来人生全方位格局的提升! 思维不开放的人大概有道德洁癖,价值观僵化,崇拜权威,不愿意接受新事物的毛病…… 你向世界开放多少,世界就会给你多少! 在这片土地上,在今天这个时代,只要你张开双臂,睁开双眼睛,互联网AI时代就会给你很多创业的机会,成长的舞台和犯错的空间。 如果你不想让时代抛弃了你,那么请你紧跟时代,如果跟不上,那只是你没有跟上而已。
-
亲子关系这面镜子,照见的从来不是孩子,而是父母灵魂的模样。 当你不允许自己脆弱,就会恐惧孩子的眼泪;而苛责自己笨拙的父母,会放大孩子的失误。那些深夜爆发的怒吼,表面是指向打翻牛奶的孩子,实则是惩罚当年那个同样慌张的自己。 真正成熟的父母,都懂得先做自己的摆渡人。允许疲惫时瘫在沙发上发呆,接纳失败后躲在被子里痛哭,像安抚受惊小鹿般轻拍自己的后背。 当内心长出温柔的茧,自然能托住孩子坠落时的恐慌。你凝视深渊时不转身逃离,孩子就学会了直面恐惧的勇气。 亲子关系的玄机,都是完成与自我的和解。当你停止用父母的鞭子抽打内在小孩,放下“完美大人”的锁链,你松弛的眉梢会变成孩子的晴天。 世间所有教育本质都是自我教育。当你的存在本身成为温暖的答案,那个奔跑的小身影自会踩着你的光,走出比远方更远的道路!
-
记住,当你接触的人多了,你会发现,凡是情绪稳定的强者,往往拥有一个共性:天大的事也不放心上,再深的仇怨也能付之一笑!
-
你的情绪会影响到心脏! 每伤心一次, 就会伤害你的心脏一次! 希望大家每天都开开心心的哦!
-
你了解“心碎综合征”吗? “心碎综合征”,学名叫做 Takotsubo心肌病,是指人因经历重大外部事件打击,比如丧亲之痛、事业失败等,导致产生极度哀伤或愤怒的心理,以及强烈的情绪或身体压力,进而引发的胸痛、憋气、呼吸短促等类似心脏病的症状,即为“心碎综合征”。简单来说: 这类患者并不是真的心脏碎裂(通常没有明显的器质性病变),只是患者通常会有剧烈的胸痛症状,感觉就像心碎了一样。 什么样的人易患“心碎综合征”? 性格方面:“心碎综合症”的发生与人的性格有关。心理学一般把人的性格分为A型、B型等多个类型。其中,A型性格的人多表现为性情急躁、易冲动、缺乏耐心、争强好胜等;B型性格的人多表现为情绪稳定、从容不迫、温和乐观、深思熟虑等。因此,A型性格的人会比B型性格的人更容易患“心碎综合症”。 性别方面:虽然任何性别都可能会发生心碎综合征,但有研究表明,女性的心碎综合征发病率会比男性大一些。在排除了其他影响心脏健康的因素后,女性的平均发病率是男性的7.5倍。超过90%心碎综合征患者是绝经后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