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就业形势有多严峻!1179万高校毕业生将杀入职场! 3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王晓萍表示,全力保障重点群体。 今年高校毕业生将达到1179万人,我们将强化促进青年就业政策举措……同时扎实做好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工作,加强对残疾人等困难人员就业帮扶,兜住、兜准、兜牢民生底线。 刚刚过去的2023实在太不容易- -! 先是职场内“35岁歧视”的风波,让几乎所有人都岌岌可危。 接着便是chatgpt、OpenAI等AI工具的频繁迭代,让作家、设计师、插画师等诸多领域都感受到了行业严寒。 还有一些人,拿着好不容易积攒的积蓄,投资基金或者A股,然后被市场理所当然的教训一番…… 2024年,好像有所好转了 福无双至,祸不单行,不少人还经历了降薪、失业的事情,连我几个端着铁饭碗的朋友都说,降薪降的有点头疼了。 而在这新的一年里,全新的2024年里,又将有1000+万的毕业生加入就业潮,未来的就业形势有点不容乐观啊。 怪不得我有个朋友吐槽,恨不得去做个“全职外孙/孙女”,上面四个长辈每个月给她2000,都比现在工作赚的多,还能有大量时间陪长辈! 亲爱的朋友,你的2024年职场生涯还顺利吗?
0 2
-
女人不管到什么时候,都要经济独立,你能挣钱,就能把握生活的主动权,要是手心向上,需要依附丈夫生活,就不可避免会受窝囊气! 人生的路,一定要掌握在自己手里才好!
-
逆袭:从家庭主妇到戛纳红毯 苏敏的故事被拍成纪录片《女人五十》,并受邀参加戛纳电影节。 当她站在聚光灯下,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有历经风霜后的从容。她说:“我不是什么英雄,我只是不想再委屈自己了。” 苏敏的逆袭,不是财富自由的爽文,而是一个普通女性的觉醒。她告诉我们: 1. 女人的价值,不只在家庭里——你可以是妻子、母亲,但首先,你得是你自己。 2. 改变,永远不会太晚——50岁、60岁,甚至70岁,只要你想,人生随时可以重启。 3. 自由,是靠自己争取的——没有人会主动给你尊重,你得先学会尊重自己。 苏敏的故事,没有轰轰烈烈的剧情,却让无数女性看到:原来,我们都可以活得不一样!
-
拒绝内耗要远离消耗你的关系 如果你内心定力还不够强大的话,就很容易被他人的情绪所影响,被别人的言行所左右。 如果我们能够与那些能够影响我们情绪的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边界感清晰一点的话,就不会活的太累!❤️肖萧
-
讨厌不会改变对方,只会消耗你 ! 你的厌恶、愤怒、不满,对方可能根本不知道,或者根本不在意。而你却因为这些情绪,让自己陷入持续的低能量状态。 你的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在哪里。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讨厌的人身上,就等于在给他“免费占用你的大脑”的权利。不如把精力收回来,专注自己的成长和快乐。 加速离开,而不是原地纠缠。与其花时间讨厌一个人,不如努力提升自己,尽快远离消耗你的环境。当你跑得足够快,那些让你不舒服的人,自然会被甩在身后。 刘震云在《一句顶万句》里写过:“人要是堵上气,就忘记了事情的初衷,只想着能气着别人,忘记也耽误了自己。” 放下厌恶,不是原谅别人,而是放过自己。 生命的容量是有限的,装满了别人的瑕疵,就腾不出空间盛放自己的光芒。所以,别让那些配角影响你前进的速度,你才是自己人生的主角。 建议你不要讨厌任何人——不是因为对方值得宽容,而是因为你值得更好的人生。
-
职场中形成进化思维是为了升级和解困: 具体方法:是调整能力结构、调整系统圈层、 调整自己的认知和见识!
-
在爱情的世界里,我们常常被浪漫的瞬间和炽热的情感所吸引。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激情和新鲜感可能会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对责任和承诺的深刻理解。 正如那句文案所说:“去爱一个本身就很好的人,爱和新鲜感会消失,但责任不会”。 这句话揭示了爱情的本质——它不仅是一种情感,更是一种责任和选择。❤️肖老师
-
择偶定位的作用在于把不合适的筛选出去,避免浪费你的时间。 选好范围,找准方向,然后把有限的精力放在对标选手身上再去做进一步的筛选,这样可以帮助到你把很多不符合条件的相亲对象给淘汰出去, 节省的是你的一大把的时间和精力,你的择偶效率就会提高很多。
-
在职场上千万不要给所谓的同事掏心掏肺 同事就是想掌握你倒霉的事 不要太天真的想着她想让你比她过得好!
-
常言道: 人与人之间, 再好的关系, 都要保持距离, 不要总想着, 走近别人的心里, 或让别人走进自己的心里, 也不要去指责与怀疑。 其实生活很简单, 做好自己, 打扫好自己的庭院, 在自己的喜欢里沉淀自己。❤️
-
西塞罗曾说过:“习惯比天性更顽固。” 一个人之所以不愿改变,固守原有的认知,那是因为对未知充满恐惧。 于是他们面对事情的解决方式,往往只懂循规蹈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