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孤独有哪些好处? 孤独大约可以分为两种,主动的孤独和被动的孤独。被动的孤独是指外界强加的,比如把你放在一个孤岛上,或者有主管愿望想与人交流但是缺乏交流的勇气和能力。像社交恐惧障碍的人,他们害怕由跟他人在一起时所产生的不良情绪,从而回避一切有人的场景。如果是这种情况,就应寻求专业的帮助。那么主动的孤独哪些的好处呢? 1人离不开关系,最大的烦恼和最大的幸福往往来源于关系,适当地孤独,可以使我们摆脱关系的限定,更多地成为“你自己”,更大程度上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自由的人。 第二,孤独可以使人置身关系之外审视关系,让自己站在一个第三方的角度,客观,公平,公正的看看这段关系,使关系中的交流变得更恰当、更通畅。让自己拥有更加稳定的人格,也使自己能较少受关系的影响,有能力主动地影响和控制关系,孤独可以使我们重新找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更好地掌控那些我们必须掌控的关系。一个没有时间孤独的人,可能已经成为或即将成为他人的傀儡和形形色色的关系的牺牲品。 3心理发展的过程来看,接纳孤独,并且能够享受孤独,视孤独为自得其乐的独处,是成熟的重要标志。孩子是忍受不了孤独的,他们还不具备孤独的能力,孤独可以使他们受到肉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成熟的人会在孤独中整合内心的力量和增加自己内在的智慧! 一个人如果能很好的和自己相处,能够独处,那么也能与他人相处舒服,不要因为孤独选择一个不适合的恋爱对象或朋友,最后的结果可能是一无所有,只有那些能够陪伴自己的人才会得到更高质量的爱情或友情,愿我们都能享受孤独,孤独自得其乐的独处,而不是把孤独视为急于冲破的牢笼。
0 2
-
真正成熟的人,都有些“不近人情” 世人之中,从来不乏那些善于利用人情进行道德绑架之人。他们擅长编织各种看似合理的理由,利用他人的同情心与责任感,来满足一己私欲。同时,也有太多人因为过分看重人情,碍于情面,羞于谈钱,最终却因此吃了大亏。 一时的人情让步与妥协,往往会埋下更大的隐患,带来长远的伤害。不要让人情,成为自缚的茧。在那些不讲信用、爱贪小便宜、心术不正的人面前,就要“不近人情”些。该绝情时,就要绝情,该翻脸时,就要翻脸,闹僵,断了关系,不要悲伤,你只是在保护你自己。 真正成熟的人,懂得在人情与利益之间划清界限,懂得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保持清醒与理智,不会因为一时的心软或面子问题,而牺牲自己的原则与利益。相反,他们会认清现实,勇于做出决断,在原则与利益面前,以一种“不近人情”的态度,坚定地守护自己的利益、底线与尊严。
-
转念肯定句 我是一切的源头! 宇宙从不会为我设置我无法穿越的挑战。 若不是有更好的要来,没有什么会离开。
-
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说:“人活在自己的语言中,语言是人‘存在的家’,人在说话,话在说人。”捕捉自己内在的信念,特别是那些已不再适用于现在的你的限制性信念,去看到它们、转变它们,你便改变了自己的内在对话模式,也会让自己的外在世界发生你想要看到的改变。
-
出现了讨好型人格,可以使用以心理治疗、精神分析治疗、自我调整,多和自己的父母、家人和朋友沟通、交流等进行调整,具体如下: 1、心理治疗:因为讨好性人格非常容易出现人际关系的问题,总是过分讨好别人,贬低自己,其中比较核心的问题就是过度自卑,没有办法接纳自己,这种人格非常不成熟; 2、精神分析治疗:可以看出来,其没有建立良好的客体关系,这个时候可以进行精神分析治疗,认知行为疗法Q或人本主义疗法,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对于治疗讨好型人格都有很好的帮助; 3、自我调整:提升自我接纳的程度,比如在日常生活中对自己的优点一定要多关注,学会发现自己美好的一面,从而提升自信; 4、多沟通、交流:需要多和自己的父母、家人和朋友沟通、交流,寻求他们的支持理解和帮助,无论任何时候,来自于家人和朋友的接纳和鼓励,都可以提升我们的自信,让我们更有力量去迎接挑战,而且不会畏惧人际关系的紧张。
-
成年人的感情世界里,最怕的不是明目张胆的越界,而是步步为营的试探。有些“关心”披着朋友的外衣,却在话语中无声地丈量你的底线;有些“闲聊”打着善意的幌子,却在试探中悄然瓦解你的边界。
-
有一种人,他能把整个家里面的精神气全部吸干,这一类人,通常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控制欲特别强,一旦不按照他的心意,他马上就开始指责,脸特别臭。第二,沟通起来特别情绪化,听不进去其他人的任何意见和想法,也从来不觉得自己有问题,在家里面不是打压孩子就是攻击伴侣,还把自己放在那个道德的制高点上,默认自己是这个家里面的权威。第三,就是特别爱翻旧账,一有事,就会把陈年旧账全部给你拉出来,翻一遍,进一步去加剧这个矛盾。第四,在外面性格特别好,但是一回家就换了另外一张脸,把所有的臭脸,把所有的脾气都给了自己最亲的人,确把最好的一面留给了没有血缘关系的外人。这类人就是情绪的黑洞,让大家一想到就会有巨大的阴影,让整个家庭成为痛苦和压抑的源泉,你说有这样的人,家里能幸福吗?
-
如何度过人生的至暗时刻? 人生中的重大难关——无论是疾病、失业、失恋、亲人离世,还是意义感的崩塌——往往像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人卷入混沌的漩涡。 但人类文明的智慧告诉我们:困境本身并不决定结局,应对困境的方式才是改写命运的笔。所有重大难关都暗含一个悖论——当我们不再执着于“渡过”,而是学会“与浪共舞”时,转变往往悄然发生。 记住:树最坚韧的部分,往往生长在飓风肆虐的方向。 你的伤口终将成为身上最坚硬的铠甲,而这场战役积累的经验,或许某天会成为照亮他人黑暗的火把。
-
今天的分享关乎情感: 一、时间最会骗人,但也能让你明白,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不能失去的,离去的都是风景,留下的才是人生,走到最后的,就是对的人。 二、在乎你的人,你咳了一下,他以为你感冒了;不在乎你的人,你病倒了他以为你在偷懒! 三、不爱的理由有很多:忙、累、为你好,等等。而爱的表现只有一个:就想时时刻刻和你在一起。 四、喜欢,就是知道对方最好的一面而喜欢他;爱,就是明知对方最差的一面,却仍然爱得义无反顾。 五、爱得甜蜜,不如繁华退却后的不离;片刻依偎,比不上一同去过柴米油盐平凡生活的勇气。爱不是一句承诺,而是一生的行动;情不是嘴上说说,而是用心体现。 六、房子重要还是爱情重要?嗯。只有爱情的时候,房子比较重要。只有房子的时候,爱情比较重要。等爱情和房子都有了,发现其他东西比较重要。
-
缺乏夸奖的内在小孩如何形成的⁉️ 1、父母贬低导致 “我不行” 信念:传统观念如 “棍棒底下出孝子”“严父慈母”,使得父母认为夸奖易让孩子骄傲,常采用打压式教育。比如孩子考了 98 分,满心期待表扬,父母却斥责为何丢那 2 分。这种长期贬低,让孩子形成 “我不行” 的信念,长大后面对机会也因不自信而不敢争取。 2、父母的负面心理传递:有些父母自身内心充满 “我不好” 的想法,在面对孩子时,难以给予正面评价,总是挑刺。孩子无论做什么,都得不到认可,长期处于这种环境,孩子内心的自我价值感被严重削弱。 3、父母潜意识阻碍孩子发展:部分父母潜意识里不希望孩子超越自己。当孩子展现出天赋或能力时,父母不是给予鼓励,而是打压。 4、外在表现:内心极度渴望他人认可,会形成病态求夸心理。在人际交往中,常不自觉将话题引到自己身上,试图获取赞美,却因方式不当遭人厌烦。同时,为了掩盖自卑常贬低他人,人际关系不好
-
孩子在16~24个月时,黏人是正常的行为,母亲如何应对孩子的黏人,对孩子依恋这方面的发展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如果母亲能包容孩子,即满足孩子的依恋需要,孩子就会逐渐成长并超越这个阶段,并在依恋需要获得满足的基础上获得安全感,长大后在其他关系中也不会太纠缠;相反,如果母亲不能包容孩子,即无法满足孩子的依恋需要,孩子就会缺乏安全感,长大后在其他关系中也会容易纠缠别人。 童年时没有拥有好的依恋关系的人,也不习惯别人对自己的依恋,因此当别人想建立持久的依恋关系时,这些人也比较容易产生被纠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