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个方法打好孩子心理健康的基础 父母焦虑、暴躁的情绪,常常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孩子往往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反映出家长自身的心理困境。想要养育一个心理健康的宝宝,家长需要先从自己做起,调整自己的心态。 ?一起成长 孩子不是家长的附属品,而是一起成长的伙伴。 孩子出生后,家长就要开始不断学习如何育儿,掌握新的技能,孩子也在慢慢学会更多知识。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知识面变宽,孩子的视野也越来越广阔,这都是共同成长的表现。 ?控制情绪 父母想要大声吼叫时,最好先和孩子保持距离,冷却情绪,不要让自己的情绪失控,以免吓到或伤害到孩子。等到情绪稳定后,再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引导。 ?学会放手 大多数情况,孩子触碰到父母那些所谓的“底线”,不过是父母在强烈控制欲之下强加给孩子的高要求。比如,不许踩水、不许坐在地上、不许玩泥巴、放学后立刻回家、不许到处乱逛⋯⋯ 正是因为父母总想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行动,他们才会出现数不清的“情绪爆点”。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应该有自由的想法和意志。父母适当放手才能让孩子更自由地成长,倦怠感也会烟消云散。 ?不必强求 天下没有一百分的孩子,自然也不会有一百分的父母。因此,不必强求孩子时刻乖巧懂事,也不必为了自己偶尔的倦怠而心生愧疚、自我否定,认为自己不是合格的父母。 ?爸爸分担 亲子教育中,父亲的参与能够注入母亲不具备的特殊元素。世界卫生组织指出,每天与父亲共处两小时以上的孩子智商更高。如果孩子内心深处对父亲的期待长期得不到满足,会十分痛苦甚至产生心理缺陷,比如容易软弱、胆小,缺乏信心和毅力。 这并不是强求爸爸天天陪着孩子,陪伴的质量更重要。工作再忙也不可能占满24小时,为人父者要有陪伴孩子的意识,最好划出专属的“爸爸时间”。 ?放个短假 开车时,突然看到“小心路滑”的黄色警示标识,你会怎么做?一定会减速,格外小心地驾驶。 可以把育儿想象成开车,当遇到神经衰弱、烦躁、头疼、睡眠不好、孩子不愿意沟通等“黄色标识”时,就要提醒自己歇一歇,给自己放个短假,只有照顾好自己才能更好地抚养孩子。
0 0
-
人的情绪是经验的结果。
-
情绪就像天气,它本来就会变化的。
-
释放你我的原动力! 你比自己所知的更强大。 你身边都是潜在的盟友。 你是自己故事中的英雄。
-
成功=相信+行动+坚持
-
亲密关系中,让伴侣高兴的事情也会使自己间接受益。
-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不断修正和更新我们的记忆。
-
人需要有自尊,自尊能保护自我的心理边界
-
我看见你的焦虑 却去担心你的焦虑 我看到 其实我已经开始陷入焦虑 我看见你的无力 却不知道要伸哪只手来抱你 我看到 其实当下我也无力
-
1.拥抱产生多巴胺,带来幸福感。 2.拥抱有助于释放血清素和催产素,减少压力。 在2015年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和重要的人经常拥抱,可以带来压力缓冲效果,释放催产素,把压力减少到1/3,可以有效缓解压力和压力所引起的疾病。
-
为什么人需要拥抱? 机体接触对身心健康很重要,觉得自己需要拥抱是一件很正常的事,尤其在感到孤独和压力,需要外界情绪支持的时候。 拥抱可以有效缓解压力,改善心情,比如: 1.降低皮质醇(压力激素) 2.释放内啡肽(天然镇痛剂) 3.增加多巴胺(快乐激素) 4.增加催产素(拥抱/爱激素) 5.增强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