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非暴力沟通呢?卢森堡博士指出,非暴力沟通能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它涵盖了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四个要素。 总结为一个万能句式: 我观察到 + 我感觉 + 是因为 + 我请求 = 非暴力沟通 01观察:我实际经历了什么? 它要求我们对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客观地进行描述,不能加上自己的主观臆断,不能把观察和评判混为一谈。观察是客观事实,评判则是主观意见。 比如说:“员工迟到”是观察;而“他真是一个懒散的人”就是评论。我们很多人说话都习惯带有个人评判,这种不客观的沟通方式,非常不利于关系的经营。 02感受:我实际感觉到什么? 在沟通中,很多人其实并不擅长区分自己的感受和推断,人们往往并没有表达出自己的实际感受,而是在表达自己做出的猜测。 比如情侣吵架,一方常会说:“你不爱我了。” 这其实不是ta的感受,而是ta在自己感受基础之上做出的主观推断。正确的表达应该是:“我感觉到很伤心。” 表达感受需要练习,你可以建立属于自己的词汇库。这样有助于我们表露情感,让他人明白我们的内心感受,从而更了解我们的需求。 03需要:我想要得到什么? 感受源于我们自身的需要,在表达完成感受后,我们可以说出自己的真实需要。 指责、批评、评论,往往暗含着期待。对他人的批评,实际上间接表达了我们尚未满足的需求。如果我们通过批评来提出主张,人们的反应常常是申辩或反击。反之,如果我们直接说出需要,其他人就较有可能做出积极的回应。 例如,同样是情侣吵架中的常见语句:“你根本就不在乎我!” 如果换成更加直接的表达,则应该是:“我很需要你的理解和体谅。” 04请求:我希望你做什么? 请求想要得到积极的回应,应越具体越好。 比如:领导对员工说:我需要透明度。这个表述就比较含糊,如果这样说:我希望你每一封邮件都抄送我。这个表述就比较清晰。 越清晰的请求,越能得到有效的执行。与人沟通,70%是情绪,30%是内容,说出请求时,我们还要注意语气,免得被别人误以为是命令。 观察、感受、需要、请求,是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也是我们人际交往的指路明灯,我们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多进行演练,借助这四个步骤表达和提升自己,让自己拥有一个良好的沟通氛围和人际关系。
0 0
-
人生的价值不是只有达成目标 人不是取得了成就才算成功 也不是为了一个结果或目标活着 去做一件事 过程就是一种享受 获得的体验就是一种滋养 我们在不断地经历、成长、变化 才会在每一秒都有真正活着的感受
-
永远做价值的发现者 而不是毛病的发现者 正思 正念 正想活出正向 不要沉浸在负向思维里[拥抱]
-
“你的潜意识指引着你的人生,而你称之为命运。”— 荣格
-
非暴力沟通帮助我们重新构建表达自己和聆听他人的方式,使我们的言语不再只是出于习惯的自动化反应,而是牢固地建立在觉察感受和需要的基础上,做出有意识的回应。 我们既能诚实、清晰地表达自己,也能带着尊重与同理心关注他人,从而在任何交流中听见自己和他人心灵深处的呼声。
-
#心理疗愈#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对不愿意的事勇敢说“不”,做自己想做的事[爱心] 不内耗不焦虑,享受当下[太阳]
-
《做最好的自己》 —萨提亚 有人喜欢你 那是他在你身上 照见了他喜欢的特质 跟你无关 你淡然面对 并做回自己 有人讨厌你 那是他在你身上 投射到他排斥的自己 跟你无关 你坦然面对 并做好自己 有人欣赏你 那是他透过你 碰撞了内在的自己 跟你无关 你欣然面对 并平静做自己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 相遇或者离开 爱或者怨恨 都只是 遇见了自己...... 世界和我爱着你
-
如果有人对我大喊大叫,我会说不出话来。 那种感觉就好像被石化了,虽然我心里好像也有话说,但是我的嘴巴却说不出来, 只能在原地呆若木鸡。 这时候对方可能还会暴跳如雷地吼我:你倒是说话啊!我有点不知所措。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冻结创伤反应”
-
你问我有哪些进步? 我开始成为我自己的朋友。
-
世上界最大的监狱,是一个人的维思意识!͏ 如果遇见了一,个特别烦麻的工作任,务有的人一听就想刻立开溜…… 而有的人则奉信,“凡事先干起再来说”…… 一做边一边总积结累,不迭断代 所以,有唯不断推思动维的墙,人之生路方能越走宽越!
-
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独一无二的种子, 他们的未来也没有“标准答案”。 别让任何框架限制了他们的成长, 放手让孩子自由发挥,勇敢探索, 他们的可能性,比你想象的更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