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路并不是你的路, 所以你走得慢而辛苦。 那是别人的路,自然会有别人的声音把你催促, 那样的催促会让你痛苦万分,不想再前进一步,这时你或许才开始觉醒,那不是你的路。 直到有一天, 你内心清明,安然自在, 你有自己明确的方向。 你走的不需要太快,甚至和蜗牛一样慢,你也觉得在踏实地前进。 那一切,就都对了,那才是你真正自己要走的路。 这条路,无论路况如何。你的内心都很笃定,你既可以收获路上的风景,也不怕抵达终点的落莫,那便是你一生最对的路。 你找到了吗? 我想我用了我的前半生,迷惑了很多年,等过那么久的时光,才算找到了吧。 从那一刻起, 别人的声音永远不再成为干扰, 因为我不必再找别人嘴里的那条路, 而踏上了属于我自己独特的生命征途。 我不再害怕孤独,不再怕路上的一切,勇敢的接受和感恩生命里所有的礼物。 如此, 身有居所,心随境走,出了家门,亦在途中。 山海皆可为伴,再也不必为一屁而过江,更不囚禁端坐紫金禅堂。 合一于自我,合一于天地。 我想我已经在路上了。 此生,哪怕就这样一直在路上,暂且也可以算作我生命曾有意义的活过。
1 1临近幸福: 这段文字挺好,收藏
-
多去关注那些积极的时刻,并不是对消极时刻的否定,恰恰是因为我们的大脑如此容易关注消极的那一面,我们在接纳那些负面或者痛苦的情绪的前提下,才要更珍惜那些让你感激、让你觉得人间值得的时刻,就像漫漫长夜里闪闪发光的星星一样,去珍惜它们。
-
不适合你的,绝不会留在你的生活里 适合你的会带给你清晰明确的感觉, 不适合你的,带给你的是混乱和迷惑。 ————《翻越你的山》 读这两句的时候,我首先想到了考编,其次是过去的,已经被我放下的人际关系。 潜意识,或者说生活会做一个筛选,筛掉不适合你的东西。有时候我们需要把这些不适合自己的东西剔除掉,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给适合自己的,留下空间。
-
最近可能会不太想说话。 问就是,有些非常大的改变正在发生,无论是从外部还是内在。还好只是重大改变而不是什么晴天霹雳,所以我有时间一点点地去尝试、探索、体会、思考、调整、接纳、适应、重塑… 人生大概就是这样,在我觉得我已经通过改变自己获得了很多成长、略微有些志得意满的时候,它又会给我抛来新的难题,让我一下子认清:不行,现在的我还是太幼稚了、太单纯了、太理想化了、太没有经验了,我距离成为自己人生的大主宰还差得很远很远。 新的挑战带来的冲击,仿佛给我现有的人生豁开了一个新的口子,外面有很多东西需要进来,我的内在就需要在现有的秩序上重新归置安排。我知道我会再次跌落回一个无知的孩子,有些过去需要重新解读,当下的种种需要重新定义,原本留给未来的某些愿望需要被拉进现实当中。甚至,我看待自己的角度,我看待他人看待我的角度,又要进行一个大更新。 从一开始的抗拒到逐渐认清并接纳,需要个过程。我目前正在经历并且在可见的未来会经历好长一段情绪不稳定的阶段,因为有太多的恐惧、慌乱、自卑、无助、挫败、压力、焦虑需要去应付,也许还有更负面的自责、后悔、羞耻…这些都是可预见的。我希望自己不要花太长的时间去逃避,而是尽快开始绞尽脑汁地去想,勇敢地投入感情去体会,也许更加勇敢地去寻求帮助和支持——不只是说说而已,而是采取实际行动。 我能够清楚地认识到,我的起点,我拥有的那一点点东西,决定了我不可能进度太快。我想要过上自主选择的而非被迫屈服的人生,就意味着我要做必要的取舍。像我这样平凡的人,大概注定只能追求一样最重要的。而且我相信哪怕只是追求一件事,都能够耗费我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命运如此,认命,但是活法要换,要忍痛换。 未来是未知的,但我希望它不是停滞不前、毫无波澜的。唯愿上天眷顾,给我的人生一步步投放逐渐加深的压力,让我得以扩展自己人生的边界。? 即使要花费很长时间,也请让我成为我要的我吧!
-
我们的思维方式受到基因、原生家庭和个人经历的深刻影响,这是一个无法逃避的事实。我自己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经常会有那些突如其来的消极想法,比如:“我之前那样好丢人啊”“我是不是特别蠢”“没人喜欢我”“没人想听我的想法”“为什么我还要努力呢?”……这些想法很正常,因为在我们成长过程中,养育者的影响早已在我们的思维程序中预设了一些消极的“代码”。 但好消息是,我们可以通过训练来改变这种思维方式,重塑大脑的结构。学过编程的朋友可能会理解,这有点像修复程序中的bug:你需要一次次调试,运行中发现问题,再逐步修正。我总结了几个我自己觉得非常有用的方法,大家可以试试看: 1. 皮筋法:在手腕上戴个皮筋,当消极思维出现时轻轻弹自己一下,利用这种外部刺激让自己打断消极的思维链,然后把注意力转移到当下要做的事情上。 2. 听或看育儿类书籍:学习这些书里教导的方式,用温柔、耐心的话语和自己对话,尤其是在犯错时,用新的方式重新“养育”自己。 3. 励志视频:当我发现自己开始有消极情绪时,我会先用皮筋法中断,然后打开Les Brown的视频,反复观看、聆听他积极向上的态度,直到这些积极的思维逐渐内化,成为我默认的思维模式。 4. 提醒自己的目标:在完成以上步骤后,不要忘了时刻提醒自己目标。比如,现在去健身或学习时,我会想到自己的目标——希望能影响更多的人,让他们看到生活的更多可能,而不是活在恐惧中。 希望这些方法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Someone's opinion of you, doesn't have to become your reality!?
-
1.我们对父母关注的渴望,是与生俱来的。不论父母是不是优秀,以及对父母的感知如何,即便从小到大都觉得父母不好,在小时候内心依然是渴望父母的,因为那个时候没有任何其他的支柱,而孩子对父母的爱,是非常天然的,是与生俱来的。所以小的时候,那一份爱,没有得到满足,在长大的亲密关系中,就会希望用亲密关系填补。 并不是因为我们不够好,有可能是我们成长的环境不够好,没有被无条件地爱过。 2.潜意识里喜欢的人,不代表是内心真实的渴望,ta可能只是填补童年时候的缺失。打开自己的世界,不要只跟一类人去接触,做朋友。 3.对待新的人不要带任何的评判,尝试一下,即便会受挫,如果要是不给自己这一份小小的希望的话,会一直活在恐惧中。能不能遇到真命天子不重要,但走出恐惧很重要。 4.技巧没有真心重要。如果你们并不相互吸引,用再多的技巧,其实只是把分手的时间往后拖了而已。不用特别多过分的技巧去表达你的真心,才能筛选出真正适合你的人。 5.如果你想过了十年二十年之后,再回想起今天,你会因为自己的不够勇敢而遗憾的话,大不必担心浪费时间,勇敢去追。 6.从荣格的角度来说,人这一辈子很重要的一件事是去找到self,那个完整的自己。很多时候我们以为的不是真的,是我们小时候内化的一些观念,或者他人对我们的影响,我们内心真正想要什么,这个才是重要的。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我想要做什么样的人,我想要过什么样的人生。
-
1. 至少在精神层面上,不要陷入或参与这场由“大流”来随机决定规则的游戏。大多数人的日子怎么过跟我没有半毛钱关系,我的日子怎么过也跟别人没有任何关系。 2. 不打听别人的闲事,也不把自己的事情轻易说与人知。真正需要彼此了解的,应该是互爱互敬亲密有加的人,而不是陌生人或者只是碰巧相遇、认识、共事或比邻而居的人。 3. 既然我不喜欢竞争,那索性就不要参与竞争。很简单,埋头做好本职工作,学好自己该学的知识和技能,别的不看、不听、不想、不过问。是的,我对那些外在的东西(金钱名声地位等)都不怎么在乎,别人是否认可我,随他们的便;是否能得到经济上或其他形式的嘉奖,无所谓;别人得到了更多的机会、赏识、馈赠,那也是人家争取来的,是别人应得的。 4. 要时刻知道自己的愿望和努力方向是什么,把时间、精力、情感都投注在自己看重和喜爱的事情上。始终给自己和外界之间留出距离,可以隔河相望友好问候,但不必有太多交集。 5. 不要惧怕任何人,真没必要。来自领导的要求,不合理的可以大方拒绝,不用担心自己会因此失去什么,是我选择了不要那些本不属于我的东西,仅此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钱没了可以再赚,机会没了可以再寻觅,工作没了也可以再找。只要我还站在这里,就总会有新的路供我走。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6. 顾好自己掌控范围内的事,而在我掌控范围外的事情,无论怎样都由它们去。比如,我可以释放善意,但别人感不感谢我与我无关,我只是做了想做的事情而已,没有为什么,如果有人说我动机不纯,那就让他们去说,别人的嘴又不在我的管辖范围内。如果别人对我进行了恶意伤害,这种事情算在各类规则与法律的管辖范围内,那就交给相关人士做专业的处理吧。 7. 默认此设定:无条件地相信自己。
-
Trump又一次在失败后重新当选,有些感慨,就随手写写我看到他身上一些帮助他“bonus back”的品质吧,算是一些个人想法: 1. 韧性:不要放弃,很多时候,成功只在于坚持多一点点,不放弃才是走向目标的必要品质。很多人受到挫败就会放弃,但情绪和行动是两个方向,接纳自己的情绪,丧,失落,难过,但也不要忘了,情绪就是情绪,不是事实,跌倒了不丢人,爬起来再走就好,允许自己一边哭一边努力 2. 乐观:乐观其实是一种选择,哪怕生活不如意,哪怕未来有不确定,我们的情绪却是自己可以决定的。即便明天就是末日,选择乐观点生活不是更好吗?如果一直等到达某个目标才允许自己开心,那过程中的焦虑、抑郁早已让我们失去了享受生活的能力。所以,练习乐观,也是一种心态训练。 3. 良知:关心底层人民的生活境遇,是一种温暖的品质。理解并关注到更多普通人的需求,才会在决策时兼顾更广泛的利益。 4. 自私:没错,自私有时也是一种美德。他只关心美国的利益,这也没什么错。其实,如果每个人都能先照顾好自己,再考虑合作,整体上世界也许会更和谐。这在心理学上对应的是“客体分离”——先把自己安顿好,再去关心其他人。 5. 幽默:特朗普似乎总是带着幽默感,还喜欢自嘲,这种自嘲的勇气让他在风波中还能轻松面对。适度的幽默感,确实让生活轻松了许多~ 6. 接受复杂性:life is a mess, 不论你接受不接受,这就是事实。你接受了什么,他对你的负面影响就消失了。接受生活是团乱麻,好好生活吧 7. 被讨厌的勇气:如果你知道你是对的,就坚持下去。大部分的人都是follower,而坚持的你,说不定就是那个leader。 活着就有希望。
-
在我看来,Let it go,只能算一种初级的释怀,而Let me go也许是更深层次的释怀,甚至是治愈。它们对应着两种努力。 我们先从为什么需要释怀开始说。很多时候,释怀是因为我们发现无论怎样努力,都得不到。这不是努力程度的问题,而是方向的问题。 所以当我不能释怀,我就问问自己:究竟是因为得不到的ta有多好,还是因为我们沉迷在那个为得到ta而努力的自己里面无法自拔,甚至拒绝自拔。 Let it go是强迫自己死心和放弃的努力,选择它,就可能出现方向上的偏差,越努力越放不下。即便有一天看上去已经释怀,旁人一句话一个场景都足以拉我们回到当初。这其实只是强迫自己接受了无可奈何,这种努力越多,我们就越难过。 相反,let me go则是寻找更好未来和更大梦想的努力,它可能帮助我们发现不一样的自己,见更多的风景。这时候,那个人和场景对你来说,都是曾经有价值的存在,我们不否定ta,而是知道ta并没有什么不同。这种努力越多,我们就越坦然。 在释怀中,努力不是目的,走出去长大才是。
-
我差不多到33.34才学会拒绝别人,之前我总是致力于表现的友好热情,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喜欢。 可尝试了这么多年,我明白即使友好也不会被所有人喜欢,所以干脆就无所谓了 所以我现在格外看重自己的状态和心情,状态好,心情好,我就回复,不喜欢私信的语气,不想回复就不回复,这是可以的 但凡我对他人向我的索求,有一丝的犹豫,我就会停下来观察自己的感受和重视自己的选择。 这是我到目前为止,三十多年来的人生,学会的,最重要的事。 神奇的是,家庭并没有教会我这个事——重视自己。 我想,通往内心的路,往往靠自己发觉。
-
在我的原生家庭里,父母无法成为一个稳定的客体,给予我看见,包容,接纳,尊重,关注,陪伴和爱。 我承认在过去父母那里我没有得到这些,现在不会得到,未来也一定不会得到。 并且在任何人身上都不会得到这些,除了我自己 所以我决定去学习成为自己的父母,先从模仿育儿博主开始。我无时无刻的关注自己,陪伴自己,接纳和理解自己,但不会满足无理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