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询师怎么能帮助你》 01 提供支持 持久的个人成长,第一步需要先找到一个让你感到舒适并且不会评判你的地方。许多人可能有痛苦或可耻的记忆,因为他们曾因自己不佳的状况而失去对自己行动或情绪的控制。 咨询师的主要作用是作为一本活的日记,向有需要的人提供持续的支持。彼此信任的心理咨询是个人成长的关键,也能够作为康复的基础。 02 帮助你应对 应对能力是人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能力。伤心的事和创伤可能会是一种诱因,让人失去应对能力,陷入到消极行为中。心理咨询师会帮助你制定应对方法,使你不至于重新陷入旧的习惯中,因为这些习惯可能会导致你滑入消极行为中。 03 帮助你识别问题 自我意识是个人成长的前提。这就是为什么在心理咨询中,在试图解决一些问题之前,要了解你的一些独特的习惯,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 通过在咨询中讨论你的问题,你可以对困扰你的问题有一些关键的洞察力。 04 帮助你找到问题的根源 在探索了你的问题之后,下一步是找到根源并试图疗愈它们。许多人出现心理问题是由于家庭成员有同样的问题,或在他们的过去有某种创伤。这些记忆可能是痛苦的,但正视它们并弄清楚它们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表现出来,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至关重要。 05 帮助你建立社会技能 有心理健康问题的人很有可能将自己与社会隔离开来,当他们进入疗愈期时,来访者可能会惊讶于自己缺乏与其他人建立联结的能力。这在这些群体中是很常见的,个人成长也包括重新获得积极的社交能力。 06 在你复发时帮助你 当你不小心重新开始恢复到消极行为时,咨询师可以帮助你保持清醒。在心理咨询中,你的心理或行为健康专家会告诉你一些方法,这样即使你遇到困难,也能走在疗愈的道路上。 07 帮助你认识自我价值 低自尊是精神健康障碍的另一个副作用。人们觉得自己没有价值,部分原因是社会对这些疾病的污名化。心理咨询师经过培训,可以帮助你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0 3
-
分手中暴露的典型低劣行为 1,冷暴力与逃避责任 通过突然冷漠、敷衍或拒绝沟通逼迫对方主动提分手,甚至将过错推卸给对方(如指责对方“不够优秀”),是缺乏担当的表现。这种行为会让被分手方长期陷入自我怀疑和内耗。 2,诋毁与恶意中伤 部分人分手后通过贬低前任、散播隐私或恶意报复来宣泄情绪。这种“爱的尽头是憎恨”的做法,本质上是对过往感情的彻底否定。 3,无缝衔接与欺骗 在未正式结束关系前已寻找新目标,或隐瞒真实分手原因(如因前任回头而变心),属于严重违背感情契约的行为。
-
真正能改变命运的,是实实在在的行动和实践。
-
未完成分离个体化的表现 过度依赖他人,害怕独处(如“共生依赖型”亲密关系)。 自我边界模糊,易受他人情绪影响。 难以忍受分离(如分手、异地引发强烈焦虑)。 身份认同混乱,缺乏稳定的价值观。
-
“自我同一性”(Self-Identity)是心理学中的重要概念,由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Erik Erikson)提出,指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对“我是谁”“我的价值观是什么”“我将如何生活”等问题的整合性认知和稳定的心理结构。它是人格发展的核心任务,尤其在青少年期(12-18岁)被视为关键阶段。
-
“情感地震”是一个形象的比喻,通常用来形容人在经历巨大情感冲击时,内心产生的剧烈动荡、崩塌或重构的过程。这种冲击可能是突如其来的(如失恋、背叛、亲人离世),也可能是长期压抑后的爆发(如职场压力、家庭矛盾累积)。
-
性移情(Erotic Transference)是精神分析及心理治疗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来访者在治疗过程中对治疗师产生性吸引、浪漫情感或性幻想的现象。这种情感并非基于真实的互动,而是源于来访者潜意识中将过去对重要他人(如父母、早期照顾者或伴侣)的情感、需求或未解决的冲突**投射**到治疗师身上。
-
《原生家庭对人的10大影响》 1、情绪波动大 在父母的严厉训斥和指责下成长的人,往往容易情绪失控,甚至动辄落泪。他们经历了过多的情绪波动,使得内心难以保持平静。 2、过分在意他人的看法 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许多人已经形成了依赖他人眼光和评价的生活方式,并且非常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 3、自我认知偏差 在原生家庭中,若经常遭受父母的批评与贬低,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可能逐渐形成敏感、悲观的心态,导致自我认知偏低,总觉得自己不够出色。 4、爱情观念的扭曲 在原生家庭的影响下,有些人可能对爱情抱有极端的看法。他们要么极度渴望爱情,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尊严去追求;要么则极度厌恶爱情,宁愿独自一人也不愿踏入爱情的泥潭。这种扭曲的爱情观念,往往源于他们试图通过爱情来弥补原生家庭中的某种遗憾,或是出于对原生家庭不幸经历的恐惧。 5、情绪的压抑 在成长过程中,若父母对孩子的情绪和需求缺乏关注,或者经常以孩子不懂事为由进行否定,久而久之,孩子可能会选择不再向父母表达自己。他们逐渐习惯了谨慎行事,压抑内心的情感,将所有事情都深藏在心底。 6、攻击性的行为 那些曾遭受父母暴力的人,往往容易变得暴躁易怒,甚至会表现出对他人的敌意,以及虐待动物等攻击性行为。 7、社交障碍与真心朋友的稀缺 由于曾经遭受过父母的暴力,这类人往往对社交产生恐惧,不敢或不喜欢与人交往,导致他们常常被孤立,缺乏真正的朋友。其深层次的原因在于他们心中的伤痕,使得他们不愿意敞开心扉去接纳他人。 8、渴望自由与新生活的开始 许多人渴望摆脱父母的控制,他们期望通过离开原生家庭,来开启一段全新的人生旅程。 9、对未来感到绝望 许多人在生活的重压下,会时常感到人生乏味,甚至在面临困境时产生轻生的念头。他们仿佛被黑暗笼罩,对未来充满了无助与绝望。 10、深陷负罪感之困 面对他人的请求,往往难以拒绝,担心自己的拒绝会给他人带来困扰。每当看到失望的表情,内心便充满了深深的负罪感。
-
你是否曾因为一场雨、一首歌,甚至是一个陌生人的微笑,突然对某个人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又或者,你明明对某个人无感,却在某个特定的环境下,莫名其妙地心动了? 这种看似“玄学”的情感变化,其实在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的解释——桃花效应。
-
在心理咨询的道路上,我经历了10年的探索,终于领悟到了其中的真谛。正如泰戈尔所说:“用生命影响生命。” 请保持心中的善良,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善良,走出了绝望。 请保持你心中的信仰,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借着你的信仰,走出了迷茫。 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
心智化受损的表现 - 常见于边缘型人格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或依恋创伤个体。 - 表现为: - 非黑即白的思维(“他讨厌我!”)。 - 误解他人意图(将中性行为视为敌意)。 - 难以区分自己与他人的情绪(如将焦虑投射为他人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