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只今只道只今句 梅子熟时栀子香: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未来的事不必苦苦思量,活在当下就好,过自己的生活,你看梅子成熟时,栀子花不是也开得真香,该来的迟早会来,要走的也留不住。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保持心态,宠辱不惊。
0 0
-
当你达到一定高度,就会拥有上帝视角。 活明白的人更喜欢做一个观察者,而不是表演者。人达到一定境界,你看到的大千世界不再是热闹和繁华,而是众生皆苦。众生之苦在执迷不悟,个个都是欲望的奴隶,有在自己编织的牢笼中。 为什么说智者不入爱河呢? 因为人到了一定境界,很难再爱上一个人,因为爱是一种因为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崇拜感,但当你打开上帝视角后,这种崇拜感就消失了。你会看到的大多数人都是可怜之人,很多人看起来光鲜亮丽,但你跟Ta深入接触,就会发现Ta的内心已经千疮百孔。你看到的众生每一颗心都渴望被理解,每一个灵魂都需要被救赎。
-
为什么你在生活中遇到挫折,第一反应是我要走家庭。 有矛盾就想离开家, 工作不顺利就想离职, 和对象吵架就想分手。 因为从小到大很少有人和你一起解决问题。
-
苦难最直接的作用就是让人心胸狭隘, 他们变得斤斤计较、怨天尤人, 对任何微不足道的小事都异常敏感。 若说苦难能使人品格高尚, 那纯粹是无稽之谈。
-
世界上最可怕的牢笼,从来不在外面,而在一个人心里。精神病房里,睡不着觉的人、莫名疼痛的人、看不见的幻觉、停不下来的强迫症……几乎无一例外,都埋着没被看见的情绪尸体。 “未被表达的情绪,不会消失,它们只会以另一种更糟的形式重新出现。”
-
一位行者问老和尚:“您得道前在做什么?”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问:“那得道后呢?” 老和尚说:“砍柴、担水、做饭。” 行者又问:“那何谓得道?” 老和尚说:“得道前,砍柴时惦记着挑水,挑水时惦记着做饭;得道后,砍柴即砍柴,担水即担水,做饭即做饭。”
-
理智的做法只有在做很小的决定时才有效。 至于改变人生的事情, 你必须冒险。
-
人处在围城里心就会变小, 比如班级、单位、你固有的认知... 好像被困在深宫中一样, 眼前的一点小事都会被无限的放大, 不断消耗自己。 等到回过头看, 才发现困住我们的正是我们自己, 一个人要不断学习,更新自己, 我扎根在此, 但我新的枝芽延伸至远方。
-
人生许多事, 努力非即刻回响。 像照料花, 只管用心灌溉守候。 花开有时节, 或惊艳或含蓄。 即便未如期, 坚韧生长力量已是风景。 接受所有发生, 温柔坚定继续。
-
旺自己的一句话: “要允许一切发生,凡事发生必有利于我。” 任何事物都有多面性,你看到什么就会给你什么。 同一件事,弱者看到的是损失和风险,强者看到的是机遇和成长。 如果你能从每一件事中看到有利于你的一面,命运就会随之改变。 当你把“我为什么会遇到这种事”替换成“这件事教会了我什么”, 你会发现一切都不一样了。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心理学上有一个词叫“投射效应”,指的是:我们会无意识地把自己无法接受的情绪、价值观或性格缺陷,转移到外界的人和事上。生活中,投射现象无处不在。 比如:有人挑剔你,批评你“太自私”,其实是因为他自己无法面对内心的自私;有人看你不顺眼,攻击你“太骄傲”,很可能是因为他内心深处有着不被承认的自卑;有人见不得你开心,甚至故意泼冷水,是因为他无法承受自己内心的无力感。 这时候,你需要记住一句话: “别人狠狠攻击你的点,往往是他自己内心深处最大的痛点。” 这不是你的错,而是对方在用你作为“情绪的垃圾桶”,把自己的痛苦投射到你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