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家指出:过于较真,操心太多,其实是一种心理缺陷,这类人通常追求完美,性格比较敏感,遇事比较急躁,还总是纠结过去,担忧未来
0 0
-
舒服的关系,总得有层“刺”护着自己。 对那些不把你当回事、只想占你便宜、甚至踩着你往上爬的人,指望用好脾气感化?那是做梦。 你必须亮出牙齿,该冷脸时就冷脸,该翻脸时就翻脸,该甩脸子时就甩脸子。
-
人生下半场,善待自己、不生气;不取悦别人、不为别人而活;不拿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学会释怀,让心灵解脱……
-
允许一切发生,然后变得无所畏惧 允许遗憾发生 允许别人误会你 允许一些关系变质 允许自己做错决定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痛苦,不是因为事本身有多严重, 而是我们不愿意接受它“本就该如此”。 当你保持“允许一切发生”的心态,你会变得无所畏惧。
-
吉格勒定理:设定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正是通往“可能”甚至“卓越”的第一步。
-
指责型家人:谁遇到了,都是灾难 你要坚信,自己是美好的。不要因为任何人的指责,而战战兢兢、小心翼翼,哪怕是家人。尤其是做个饭、洗个澡这样的家庭琐事,完全没必要,非按一个人的标准。所谓指责型人格,不过是一些人“不顺心的无能狂怒”罢了。 越是内心煎熬的人,越是会指责别人。因为不敢承认,不能承担,于是把所有的错,都归到别人身上,看谁都不顺眼,一点小事,就口出恶言,明明他也有错,却百般刁难对方。从来不是别人有多差,而是他自己心弱又刻薄。 当一个家里,出现那种,通过长期打压家人,来获取自身认同感的人,整个家都会弥漫着恐怖和窒息。能远离远离,不能远离,那么不管对方指责什么,不接受,不反驳,不回应。谁制造的恶意,谁承担,你,只管快乐自由地做自己。
-
主见性增强 不要别人说什么就是什么。 要有自己的主见、自己的立场,并且要坚定。 也不要听什么“你就应该听我的,应该这样做、应该那样做,我是为了你好,要不是关系好,我才不说呢”等等。 不要觉得不按着对方说的做,就对不起对方的好意。 于是就放弃自己的主见、自己坚定的事,去按着对方说的做。 对方只是动动嘴皮子,最后承担结果的人还是你。 结果一旦不好,对方就会把责任推的一干二净。 而且还得说你没主见,不坚定自己,她说什么就是什么吗? 总之,到最后都是自己的错。 所以,主见性要增强,要坚定自己的想法。 不要让别人给随便动摇、随便干扰了。 有些人就是喜欢去指挥别人要怎么做、该怎么做,丝毫不考虑是否适合对方。 听别人的话,但要有自己的主见。 不要一切都跟着别人走。 要知道有些人不懂装懂,就会出一些坏主意。 照做了,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请记住:坚定自己很重要。
-
人的一生最大的背叛就是背叛了自己的内心 当我们走在遵循自己内心的路上,经常会有各种各样的反对意见。 其实,别人反对的意见,就是验证我们自己是否坚定和清晰自己的方向。 如果别人的反对,让你搅扰,说明自己还不够明晰和确定,心里有同样的恐惧,所以才会被影响。 当你敢于为自己的目标承担后果,说明你的目标很清晰。 干扰你的人,尤其是父母,其实都是爱你的人,他们都是来帮助你厘清,你需要往哪里走? 怀着感恩看待不同的意见。 面对众人反对,你却依然明确坚定地表明自己的决心,他们一定会过来支持你。
-
人为什么会被激怒?激发愤怒情绪的真实原因是什么? ❶“瞬间”感到愤怒不已的理由——原定计划遭到干扰破坏时的愤怒。 例如:没办法将衣服全部放进衣柜里,气得要命。冰箱里的一块蛋糕被吃掉了,非常生气。 这是由于我们感觉“受到伤害”的缘故。 ❷愤怒是因为心理创伤——映射了心理创伤的愤怒情节。 例如: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却遭到客户投诉,心里怒气冲冲。背后是因为自己确实非常努力工作,却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同这种心理上受伤害有关。 心里隐藏了创伤会更容易愤怒。愤怒情绪不但映射出原定计划被打乱时的惊慌心理,还会映射出自己心里的创伤。 ❸愤怒的根源在于忍气吞声——对行为出格的人生气。 例如:地铁上邻座旁若无人的化妆,自己心里觉得很不痛快。 这种情形属于自己被迫看到了不喜欢看见的事物的受害心理。 ❹对特定情景和人物总是感到愤怒的情景。 比如:天生合不来的人、令自己疲于应对的场景、害怕听到的特定的话语。 对于此种存在特定“弱点”的人。只要认真思索特定的人和事物刺激到自己究竟是什么,就会发现许多从前不曾注意到的事情。 ❺愤怒情绪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悲鸣。 我们可以将愤怒情绪理解为“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的时候”,内心深处涌出的悲鸣。 当自己处在怒不可遏的时候,在思索究竟是谁的对错之前,先试着转换视角:现在的自己正处于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的状态。 愤怒的人实际上是遇到困难的人。 当我们意识到这一点,对愤怒,或许就会多一点慈悲和怜悯,要温柔的善待愤怒中的自己。 当愤怒情绪升起来,提醒人们,我们的身心已经出现问题,需要马上进行处理。首先要做的,就是客观接纳心中升起来的愤怒情绪。如同劝慰存在同样遭遇的人一般,温柔宽怀地开导自己。同时活动身体,离开现场,做点其他的事情转移注意力。
-
做“自己”的减法 你知道人为什么想维护好所有关系么? ①因为你总觉得自己的人生是无限的,总觉得任何一个认识的人都可以“来日方长”。是没错!但那是对于整个社会而言的,人当然无限多,也永远有年轻的出生;但对于你而言,你永远不可能比今天更年轻,你的生命是有限的,才需要倍加珍惜! ②因为你总认为自己的过去是“贫穷”的,所以认识一个人,你想着维护好,来填补过去的空缺。但现实是,你每天的精力有限,你无法跟所有人建立关系。 所以你不需要和所有人都处好关系,你只需要管好自己的过去,抓住自己的未来: 永远把积累价值当成人生的唯一重点。 你把你认识的关系,比重看得轻,那么自我提升就占了绝大多数。 所以即便离开你的人多,即便你认识的人好像很少,你都有随时认识人的价值和本领——这是别人偷不走的。
-
真正的慈悲,是允许自己不再慈悲 人一旦活到了极致,该做的都做了,该说的都说了,掏心掏肺过,尽心尽力过,自己也伤过痛过,挣扎过,坚持过,就要放过自己。人真正大彻大悟的觉醒是,开始对自己慈悲,比起渡他人,更想放过自己。 要允许自己被伤害后的冷心冷肺,要允许自己被折磨后的歇斯底里,凡事仁至义尽后,就可以心安理得的无情无义。人,不能总是心软,不能总是妥协,该坚硬的时候,就要坚硬一点,那些刺痛的东西,才能真正忌惮,真正消失。 真正的慈悲,是允许自己不再慈悲。不再过度耗费自己的能量,去成全他人,不再放弃自己,去爱任何人。依旧善良,依旧热烈,但不再执着,不再非要得到,开始最先看到自己、过好自己、挚爱自己,然后允许世间凉薄、允许万物自由、允许一切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