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he constant need for ‘excitement’ and ‘newness’ can be a healthy indication that we are feeling stagnant in some or all areas of life. But it can also be a sign that we are running from what lives inside of our own bones. If we keep it ‘new’ and 'fresh', we can avoid- at least until it all catches up with us (and it surely will)- the old and unresolved material that comes up when there is no excitement to run towards. This is very common with people who have early life engulfment issues, because feeling locked into habitual lifestyles and environments can bring up the imprisoned feeling. 对“刺激”和“新鲜感”的持续需求,可能是一个健康的信号,表明我们在生活的某些方面乃至所有方面都感到停滞不前。但这也可能意味着我们正试图逃避那些深藏于内心深处的真实感受。如果我们让一切保持“新鲜”和“活力”,至少可以暂时避免那些在没有追求刺激的目标时浮现的旧有且未解决的问题。对于在早年经历过困扰的人来说,这一点尤为常见,因为被习惯性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所束缚,往往会带来一种被禁锢的感觉。
0 0
-
There will be moments when life feels like it’s falling apart, when everything you once built begins to crumble. But don’t be afraid to start all over again. Sometimes, the ending you feared is actually the beginning your soul needed. You are not starting from scratch, you’re starting from experience. And this time, your heart knows better, your spirit is stronger, and your vision is clearer. The new story that awaits might be more beautiful, more honest, and more you than anything you’ve lived before. Trust the process. You weren’t meant to stay the same. You were meant to grow, to rise, and to begin again. 会有那么一些时刻,生活仿佛分崩离析,你曾经构筑的一切开始崩塌。但不要害怕从头再来。有时候,你所恐惧的终结,实际上正是你的灵魂所期盼的起点。 你并非从零开始,而是从经验出发。而这一次,你的心更加明悟,你的精神更为坚韧,你的视野也更加清晰。 等待着你的新故事,可能会比过去经历过的任何故事都更加美好、更加真实,也更能体现你的本色。请相信这个过程。你并非注定要一成不变,而是注定要成长、崛起,然后重新开始。
-
每个人都有自己难以招架的部分,有的人吃软不吃硬,有的人吃硬不吃软,谁都有可能陷入“愧疚诱导”,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好。相反,有时候是你太好了。 所以,不论是对方强烈的请求让你难以说出“不”,还是对方的指责让你深感不安,都请记得:维护自己的权益不是一件可耻的事,你有权利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多爱自己一点,世界也会多爱你一点。
-
我故事里发生的很多苦难挫折, 都是由于年轻时我误以为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而没有意识到我可以用想象的砖泥砌筑壁垒,对抗人世的血雨腥风,遏制岁月摧残我们的黑暗把戏。我可以为自己的人生执笔。 ——塞巴斯蒂安·巴里《绝密手稿》
-
看到两句话感觉很有意思,感觉焦虑的时候希望你可以看看这两句话: 命运会不断给你残次品来试探你,直到你说出不要的时候,命运会奖励你真正的奖品; 命运会一直给你同样的问题,直到你做出不同的反应。
-
“如果你站在童年的位置瞻望未来,你会说你前途未卜,你会说你前途无量。但要是你站在终点看你生命的轨迹,你看到的只有一条路,你就只能看到一条命定之路。 不知道命运是什么,才知道什么是命运。 所以很多人的口中说着看不到未来,其实是看到了未来。人生唯一确定的就是不确定的人生。所以大胆地去做你想做的任何事吧。活在当下,抓住周围一切的美好。” ——史铁生《务虚笔记》
-
向内深挖,容易陷入思维漩涡 这类朋友往往习惯深度思考,善于自省。遇到问题,他们很少停留在表面,而是本能地向内探寻:“为什么会这样?”“是不是我的问题?”“我哪里没做好?”这种向内探索的深度,是洞察力和成长性的来源。 但硬币的另一面是,这种强大的内省能力,很容易变成自我攻击的武器。他们会反复咀嚼那些不愉快的经历、自己的“错误”或“不足”,像困在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里反复绕圈。 这种深度的、指向自我的思维漩涡,消耗巨大,且难以自拔。他们太擅长分析自己,有时却忘了放过自己。
-
我想, 人生是可以慢半拍,再慢半拍的。 生命的钟表,一味地往前拨, 要习惯自己是生活的迟到者。 当生命的时钟有张有弛、 疾徐有致地行走的时候, 我们的日子,才会随着日升月落, 发出流水一样清脆的足音。 ——迟子建 《也是冬天,也是春天》
-
敏感,是天赋也是枷锁“敏感”这个词,常常被误解为“玻璃心”。但真正的敏感,更像是一种超强的接收能力。 想象一下:别人听到一句普通的评价,可能左耳进右耳出。而你,不仅听到了话语本身,还捕捉到了对方细微的语气变化、眼神,甚至联想到这句话背后的含义、过去类似场景带来的感受……大脑瞬间处理了海量信息。 这种对情绪、氛围、细节的敏锐捕捉,是很多创作者、思考者、共情者的宝贵天赋。它让你对美有深刻体会,对他人痛苦感同身受。 然而,这份“天赋”的另一面,是过载。别人的一句无心批评,可能在你心里反复回响、放大,变成沉重的自我否定。
-
生命里第一个爱恋的对象应该是自己, 写诗给自己,与自己对话,在一个空间里安静下来, 聆听自己的心跳与呼吸, 我相信,这个生命走出去时不会慌张。 ——— 蒋勋《孤独六讲》
-
“我们太迷恋结尾了。这个世界有那么多伟大的生命和美好的爱可以见证和体验,但是只要结局不尽如人意,我们立刻觉得这是悲剧。或者正好相反,只要结局有一刻的救赎,一生的不公和痛苦都可以忽略不计。” ——汤米·巴特勒《抓落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