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要试图拯救,脑子不清醒的人 越是脑子不清醒的人,相信的东西越绝对,他脑子里自有一套歪理,不分对错,不理亲疏,就沿着自己的那一根筋。你把他当家人,他把你当外人,你把他当朋友,他把你当仇人。挑唆他的人,他当好人,帮助他的人,他觉得人家看不起他。 有些人,就是宁愿窝窝囊囊一辈子,也不愿意改变。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脑子不清醒的人,几十年形成的认知,不是几句话就能叫醒的。别人不想改变,你上赶着拯救,善事就变成了逼迫。人,要敬畏因果,不能强行往他人的命运里钻。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修行,自己的道,不要阻断了别人的修行,也不要因此消耗自己的福报。越是脑子不清醒的人,越是执着自己的道,与其拯救,不如尊重。有时候,真正的慈悲,是允许他人犯错。没有几个人有能力当救世主,普通人管好自己,就是万事大吉。
0 1
-
“被”就会“笨”,“主”就会“明” 一个被剥夺主体性的人是真的会变笨的。 看到一个网友分享说,她之前喜欢一个人,就主动追对方,自己的思路很清晰,每一步该干什么都有条不紊,最后真的追到了。但是如果是自己被别人追,就感觉不知所措,因为自己是“被凝视”的那一方。 主动的人,才是掌握“棋盘”走向的人,因为只有主动的人才能决定事情是否开始,是否结束,比如,你主动追求别人,那么你可以想追就追,不想追就不追,而对方却只能被动承受,这是一种“隐性的权力”。 人只要明确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干什么,就一定可以完成。这个成功前提是“太想要了”带给我们的“坚定感”是否足够强烈。
-
把遥控器交给别人,就别奇怪为什么总看到烂节目 当我们处于被动状态时,大脑会持续消耗能量进行无意义的反刍思考。 拿回自己的主体性,其实就是把我们的大脑从“节能模式”切回到“高性能模式”。手机可以省点,但大脑不行,手机用久了会报废,大脑不用会生锈。
-
当我们持续被动的向世界表达一个“不生动(甚至是不全面也不真实)的自我”时,世界会反馈于我们的同样也是麻木、迷茫、千篇一律的未来。
-
把自己当成上位者,就能激活自己的主体性 其实一个人强大的关键不在于智商,而在于“心态”。 把自己当成上位者来为人处事,就会拥有“上帝视角”。 西蒙·斯涅克写过一本很有名的书叫《无限的游戏》,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思维:“玩家思考规则,棋手思考策略,而游戏设计者思考整个系统,认知层级的差距,本质上是主体性的差距。”
-
养情绪,就是养命 人,每一次情绪的歇斯底里,都是在耗命。常年不断的溃疡,嗓子里堵的疙瘩,极怒下的心绞痛,都是情绪上的病。人到中年,不要再为任何人,极怒、极痛到伤及身体。接纳自己的一切,降低对亲人的所有期待,缓下来,先让自己能活。 心宽一寸,病退一丈,心情愉悦是大补,心情低落是大伤。人想要养自己,就要先养情绪。而所谓的养情绪,不是压制,而是接受和转移。接受自己的不堪,接受亲情的凉薄,转移坏情绪,把时间和精力,放在睡觉、读书、运动这些有益自己身心的事上。 人到中年,养情绪,就是养命,阶段性放空自己,长期性多做让自己高兴的事。不要活在别人的嘴里,不要跟人性较劲,更不要焦虑未来,再大的事,顺其自然,就是小事。再小的事,斤斤计较,就是大事。人,一旦万般皆放下,则路路通,事事顺。
-
总有一天你会明白,能治愈你的从来不是时间,而是你内心的格局和释怀。爱自己,胜过很多人爱你。从别人身上是找不到安全感的,只有你自己才能给自己安全感。
-
善良的人总被“体面”绑架。 但现实残酷,你越畏惧冲突,冲突越喜欢找上你。你的忍气吞声,在小人眼中不过是软弱可欺的信号弹。 别总说吃亏是福。真正的福,是让别人知道欺负你得付代价。你的善良若没锋芒,就成了自己的“紧箍咒”。
-
小事攒成的不是情分,是对自我的凌迟 有人总说“都是小事,别较真”。 可你细想:第一次同事让你替加班,你说行;第二次让你替背锅,你说算了;第三次把你的功劳说成他的,你还想忍忍。 这哪里是小事?人心如弹簧,你弱他就强。小侵犯不制止,便成了大侵犯的预演。 一点一滴的冒犯,起初看似微不足道,积累起来却能击溃你的尊严。 朋友曾借钱给熟人,对方久拖不还,她碍于情面不催。结果对方变本加厉,借得更多,语气却越发理所当然。当她最终鼓起勇气开口索要,对方竟倒打一耙:“这点钱也催?真不够朋友!”此时翻脸已晚,情财两失。 所谓“小事”,从来不是看事情本身多轻,是看它是否在啃噬你的自我。 小忍如滴水穿石,终有一日堤坝崩塌。 及时划清界限,并非斤斤计较,而是守护内心秩序的必要手段。容忍过了度,便是纵容。
-
翻脸的核心在于精准有力 翻脸并非暴怒嘶吼,而是一种清醒的策略: 看准时机:在对方试探的第一次就亮出底线,代价最小,效果最佳。 表现态度:语气平稳,眼神坚定,用态度昭告对方。这不是情绪失控,而是意志抉择。 清楚目的:不为泄愤,只为重建边界。清晰告知对方越界后果,让规则本身产生威慑。
-
不要理直气壮地索取家人 一个家庭,最怕有一颗“烂梨”,事事偷懒,理直气壮地索取,别人做家务,他躺平,喊他承担,他装聋,跟他分工,他嫌烦,占尽了便宜,还不断挑毛病。一个极度自私的人,足以烂掉全家人的和谐。 明明是搭把手的事,明明在外边也不懒,明明是他的应当应分,一回到家,半点不想付出,不谈情分,不谈温度,怎么自私怎么来。内里反,窝里横,只要自己痛快,根本不管他人境况。一个对家人都不好的人,骨头里都透着凉薄。 不要当家庭的霸凌者,不要对家人理直气壮地索取。一个家,一旦一个人不讲情分,全家人都会没情分;一旦一个人不讲公平,全家人都会吝啬付出。人,良心的最后一道防线,是对家人的态度,该把好东西与全家共享,而非一人自私,全家遭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