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跳楼自杀真的只是一瞬间的痛苦吗?那些选择用跳楼的方式来结束自己生命的人大概都觉得只有在落地的一瞬间感到疼痛外,就不会再感到任何疼痛。真的是这样吗?而事实上,当人从楼顶跃下开始,就注定要面对心理和生理上的双重痛苦。 我们都做过梦,只是几分钟,可以经历跨度几十年的时空。同样的,从100米高楼(30层),下落的时间为4.5秒,而这4.5秒,可以放大到让人体会一生的痛苦,而这时,真的什么也做不了。那才是真正的痛苦。 事实上,投河、服药、割腕都是个技术活,想自杀成功还需要运气,大部分人之所以终生自杀不得成功,总有好心人把奄奄一息的落水者救上来,总有安眠药刚把脑子搞坏以后称为植物人的一刻被人发现,总有割腕失血差不多了,被制止还得输别人提供的血液,之前的痛苦有的还在,有的不在了,可加上新痛苦,痛苦的总量却增加了。 事实上,大部分曾经想过要自杀的人现在都很高兴自己还活着。他们说,当时并不是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只是想终止自己的痛苦。 好啦,那我们来分析一下,既然不是真的想死,那就别再这里纠结了,很简单,把问题划归到如何解决痛苦,痛苦根源在哪里,是现实的问题还是有一部分个人认知的问题,总之这时候要做的,不要再退转到“我要自杀”的起点,抱怨没有用,我们就眼睛死死的盯住痛苦,看看能不能解决它,是彻底解决还是解决一部分,如果不想面对痛苦,其实也不想自杀,那么,自杀的言语只是为了用痛苦给自己的无力合理化,我是这么认为的。 对于抑郁症的来说,确实往往好像自己深陷淤泥之中,越挣扎越深,一部分人最终会走向实施自杀的路,然而,真正实现自杀成功,概率极低,落下残疾、身体疤痕、植物人的大有人在。深陷抑郁症困住的人,一定要在自己求生欲起作用时,去寻求外力帮助,必要的药物和心理治疗是可行的,我身边不乏痊愈回到阳光世界的亲朋个案。 所以,用一生去研究如何去死,不如向死而生,怎么让痛苦减轻,才是正道。
1 9李慧溪✨: ?赞
-
生活中的麻烦事不会消失,所以我们真的要学会以很深的很成熟的方式来爱自己,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对自己许下这个承诺,我所遇到的没有失败,都是学习,无论生活给了我什么,我都会把它变成正向的学习。 无论发生什么,对它抱有好奇,相信凡事发生总有理由,相信发生的事蕴含智慧,它试图让你觉醒,有些东西需要被治愈,欢迎它、接纳它,当我们在做每一件事时都带着这份正向,我们就会自由了,我们就能成为我们真正想成为的人。
-
“群体压力下的从众不是弱点,而是人类社交本能的体现——但意识到它,是我们抵御盲目跟随的第一步。” ——所罗门· 阿希
-
人世间,真正的爱,一定有溺爱的成分。
-
万般皆是命,唯有业随身,听起来像迷信,其实,世间事,不管用哲学、心理学还是宗教分析,很多道理是相通的,所谓“万法归一”说的也是这个意思,比如业力,业力只是前世今生吗?它不只是佛教的教法,哲学上是因果律,而从心理学视角看,业力的本质是我们自己创造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外在的仪式是无法改变内在的惯性的(当然有助力作用)。真正的转变必须从内在开始,业力才能真正转变。工作生活乃至人生的转变,那种好起来的感觉,从内心开始。
-
你在谁的面前像个孩子,那个人就让你感受到了爱。
-
如果别人不知道你哪里或者你有多么不满意,那可以这样理解,这个责任还在你这里。 ↑林书豪接受采访时说的话,有道理。
-
这世界真正爱你的人不多,所以别指望得到很多理解、怜悯和支持,锦上添花的人很多,现在叫“慕强”,雪中送炭的人太少,万一有一个那绝对是幸运。 远离打击的人,打击你的“人”,而不是指出你的不足;远离否定你理想或者野心的人,本来拼搏做很难,你不需要有人拖你后腿,人就这一辈子,率性而活也不错,错了又何妨,所以远离阻碍你做决定的人,如果他们给出建设性的意见,你要记得听。 远离有毒的人,哪怕他们是你的父母家人。人性中,最见不得你好的大多数是身边的人。更何况,这世界懂爱的人并不多。
-
不管地板有多脏,用心打扫就会干净的。
-
别担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没有 别贪心,你不可能什么都拥有
-
史蒂夫·哈维与女孩的对话(手搓版),分享给朋友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