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丽萍
吴丽萍 11463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关 注
我是个“孤儿”
个人原创

我是个“孤儿”

2017-06-17
2397 15

沙盘游戏治疗室里,7岁的二年级小男生小天(化名)跟我说:“老师,我觉得我就像个孤儿一样,不管我说什么,我的爸爸妈妈都不理解。昨天我去参加钢琴表演了,可是到了台上我忘了曲谱,然后我就乱弹一通,下了台后我爸爸就责问我为什么会这样,回到家后我妈妈说没关系。但是以后我再也不要弹钢琴了。“

看着面前这个外表阳光的小男孩,我的心里突然觉得很难过。这是一个多么需要被倾听、被接纳的孩子。

“嗯,表演搞砸了,你一定很难过,也很懊恼,你也不想这样。”

“对啊。上台表演的时候,好多人看着我”

“好多人看着你,这让你好紧张。”

“对啊,结果我就忘记谱子了。”

“太过紧张害怕让你把谱子都忘了,好懊恼好沮丧。”

“嗯,老师,下次如果我再把谱子忘了,我还是要乱弹一通。”小天突然调皮地跟我说

“可以啊,只要你享受弹钢琴这个过程就好了。”

“嗯,老师,我告诉你,其实我也很喜欢画画的……”

孩子有情绪问题时,他其实不需要安慰、不需要告诫、不需要建议……那样只能让他们感觉更差。过分同情让他觉得自己太可怜;提问让他产生防范心理;最激怒他的是说你的感受毫无道理。这时候他们通常的反应就是:“算了吧,再说下去还有什么意思?”于是,他们就把情绪埋在心里,一天天长大,最后当他们无法处理自己的情绪时候,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这些走进咨询室里的来访者,是孤独的,在这个世界上,他们觉得没有人理解他们的痛苦,没人听得懂他们在说什么,他们绝大多数不愿意让父母知道自己的痛苦,不愿意跟朋友诉说。他们是“孤儿”。

昨天有一位刚参加工作不久的18岁的来访者,因为内心的压力及累积的情绪问题,造成上班时很难与同事交往,别人一跟他说话他就脸红紧张得手脚发麻。他说,我不敢跟父母说这件事,没有人知道我有这个问题,我很害怕。这是一个多么孤独、多么彷徨、多么害怕、多么需要有人支持、倾听的孩子。但他为什么没有找父母说,没有找朋友说?因为说了他们也听不懂,他们都觉得我没用,胆小。

是的,如果有人能真正愿意倾听,认同我内心的伤痛,给我机会让我多说说我的困扰,我会感觉没那么郁闷和困惑,也更能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和面临的问题。

孩子有了情绪问题,他们难过、愤怒、沮丧、失望……很多做父母的看不得这些,他们过于急切地想要接手孩子的问题,抚平他们的情绪。他们太急于想要帮助孩子,或是对于孩子的需求得不到满足而感到不舒服(不接纳),以致他们迫使自己代替孩子去解决问题,并给孩子提供一个解决问题的快捷方案。

但是,绝大多数情况,孩子只需要被倾听、被接纳,他们希望父母知道我是可以愤怒、可以悲伤、可以沮丧、可以开心的……不管我是怎么样的,父母都是爱我的。可以,父母的行为却让他们觉得他们愤怒、悲伤、沮丧等等情绪是不好,他们不可以这样,如果这样,爸爸妈妈就不爱我了。他们只好默默地把这些负面的情绪积在心里,慢慢地成了“孤儿”。

从外表看,小宇(化名)是一个阳光、活泼、有礼貌的8岁小男孩,初次沙盘呈现出来是的很多的冲突、愤怒以及恐惧。第一次是爸爸陪他过来的,第二次,妈妈陪他过来了,咨询时间还没到,小宇就先跑到沙盘治疗室里玩了起来,妈妈跟着进去,看到他在沙盘里摆了一大堆的蛇、老虎、恐龙之类的,就开始数落了“你看看你,摆的什么呀,要是我,我才不这样摆呢,这个是什么啊,这么恶心,你看看你,摆点植物多好……”

小宇默默在一边创造他的世界,不出声。我用手势制止了妈妈继续说下去,把她带到了另一个咨询室。

在沙盘里面,小宇在创造的是一个属于他自己的世界,他把内心想要表达的通过沙盘世界呈现出来,从妈妈对这个世界的不接纳,似乎可以看到在日常生活中妈妈与小宇的沟通模式,所以在咨询过程中,小宇会说到我妈妈不同意我打电话给别人、我妈妈又骗我说别人都报班了给我报了很多兴趣班、我数学考了96分她也不满意……

大多数父母希望孩子能按自己的期望去发展,而对于孩子来说,在他的世界里,他可能希望爸爸妈妈看着他,认可他想做的,知道他的感受,如果我们只是不断的在要求孩子,孩子就会选择不再让你看到,会选择不再跟你倾诉。他宁愿成为一个“孤儿”。

心理学大师罗杰斯说:爱是深深的理解与接纳。

面对孩子的情绪,家长所能做到的最好的部分,就是倾听孩子,鼓励他说话,鼓励他表达,父母不要加入自己的意见、评价以及感觉。孩子需要他们的感受被接纳和尊重。

1、安静专心地倾听。

2、用简单的词语回应他们的感受。

“哦……嗯……原来是这样……”

3、说出他们的感受。

“这件事让你很灰心!”

4、用幻想的方式实现他们的愿望。

“真希望我能立刻把香蕉变熟了给你吃!”

(所有的感受都是被接纳的,但某些行为必须受到限制。

“我看得出你很生弟弟的气。用嘴巴告诉他你将怎么做,而不是用拳头.”)

不是每一个问题都需要我们去处理,倾诉者只是在分享他的感受和体会,他并不需要你伸以援手。当你有烦恼时,有人愿意了解你的感觉,愿意听你诉说,你在说完之后会有什么感觉?你会感觉到心情如天空一样晴朗了很多,通体舒畅,有一种满足感,你会对听你倾诉的人更信赖。所以不要总是试图去给予什么,无条件的倾听、接纳就好。孩子会知道他们不再是“孤儿”。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2人已踩 15人已赞
专栏文章更多
最新心理案例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