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原创
父亲缺失的质性研究
2020-12-23
1356
4
本文内容来自我的研究生论文《父亲缺失的质性研究》,本文不会提及任何可能关联到受访者的信息,也不会以论文的形式呈现,只是介绍本研究的结果,及讨论部分。以期为大家理解父亲缺失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研究方法
本研究共访谈五位父亲缺失的个体,通过对访谈的内容进行扎根分析和归纳,获得结论。
结论
01
什么是父亲缺失
父亲缺失是指父亲缺席与父亲缺位引发的父亲缺失感,包括由这种感受激发的个体一系列反应。以下我会依次介绍父亲缺席、父亲缺位、父亲缺失感以及其引发的反应。
02
父亲缺席
五位受访者在成长过程中,身边缺少父亲的身影,父亲当到却未到,这种客观存在现象我称为父亲缺席。在访谈中父亲缺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记忆中的父亲缺席和现实中的父亲缺席。都是父亲不在、没有的状态,导致这种状态的原因是在个体成长过程中与父亲严重缺乏互动。
03
父亲缺位
更加普遍的是父亲缺位,心理层面的、父亲功能的缺失。无论父亲是否缺席,子女都可能感到父亲没有在需要的时候出现,这时父亲缺位便已经发生。而这些需要也基于个体对父亲的期待,体现了父亲在家庭与子女成长过程中的扮演的角色和发挥的功能。
根据已有的材料,父亲缺位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子女的陪伴、保护和支持以及指导和认同。
缺乏陪伴:如,“我和父亲从来没有相处”;
“但是因为也不是随时随地跟你生活在一起的。”
“也没有生活在一起,所以我不知道如果会有一个父亲的角色生活,我会经历什么,还是蛮遗憾的,蛮想体验的。”
缺乏支持与保护:如,“我觉得我们穷,没钱。”
“反正我父亲已经人不在了,……当时就很受歧视。”
“我们几个兄弟就开始受到很大的影响”“都话很少,沉默寡言。”
“因为没有父亲我自卑。”
缺乏指导与认同:如,“我感觉没人把我带上社会”
“没有灯塔”
父亲永远是“那么年轻”“那么风度翩翩”“作为一个儿子,如果得不到父亲的认可,这是蛮残酷的一件事情。”
04
父亲缺失感
父亲缺失感是由父亲缺席与父亲缺位引起的,子女对父亲产生强烈的需要,同时清楚地意识到这种需要无法得到满足的矛盾感觉。
“我们之间在一起做过什么,说过什么。都没有,都没有。甚至于我记忆里面没有跟他说过一句话,他没有陪着我玩过,最起码在记忆里面是没有的。”
“我就想如果我爸爸在面前,我要问他会怎么做?当我把这个话题想出来时,他什么反应都没有,父亲对我一点反应都没有。我把这个事情告诉他了,我好生气他怎么这样?一点反应都没有。”
他们在说父亲没有为他们做什么的同时,也是在表达希望与父亲有更多的回忆,或者父亲能够有所回应。感到需要和感到缺乏同时存在,求而不得的感觉是父亲缺失个体的核心感受,在这里我把它称为父亲缺失感。
05
个体对父亲缺失感的反应
父亲缺失感会引起个体一系列的反应,从不同的层面、角度可以进行不同的分类。我从纵向发展的角度提炼出两个反应过程:父亲的伤逝过程与个体成长的过程。
5.1
父亲的伤逝
逝
父亲缺失是一种丧失,父亲缺失感,也是丧失感,个体失去了一个重要的客体,以及与该客体的连接、该客体的功能等。对父亲丧失的悲痛以及哀悼的过程也是个体对父亲缺失感的重要反应之一。
朱迪思·维奥斯特在《必要的丧失》中是如此描述丧失的:“丧失是生活的一部分——他们普遍存在、无法避免、不可阻挡。”“丧失所包含的内容是多种多样的。”与之相似的,父亲缺席给个体带来的丧失包括:父亲的去世或离开家庭;父亲缺位所带来的父亲功能的丧失,如个体缺少父亲的稳定陪伴、有力的支持、正确的指导等等;也包括个体的理想化客体的丧失,父亲无法永远年轻、无所不能、无处不在等等。
有些丧失是明确的,如,父亲去世是沉痛的丧失,个体对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过程有清楚的记忆;有些丧失没有明确的事件,也没有明确的理由。例如,在个体有记忆以前父母离婚,父亲离开家庭,个体没有见证父亲的离开过程,不了解父亲的现状,这时个体丧失的可能是对重要客体身份和现状的确认感,失去在父亲陪伴下成长的可能性等等。或者父亲就在家中,但是缺乏与子女情感上的链接与互动,也会给子女带来父亲缺失感、丧失感。而这种丧失没有明确的时间节点,也没有标志性的事件,因此个体往往无法确认这种丧失,也很难对此进行哀悼,本文将这种丧失称为父亲的模糊丧失。与之相对的父亲去世引起的丧失被称为明确丧失,明确丧失同样也会引发一系列的模糊丧失。
伤
刘建鸿 & 李晓文 (2007)认为悲伤和愤怒是丧失亲人最常见的两种情绪反应,是哀伤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对于明确的丧失个体有明显的悲伤情绪,因为他们有明确的悲伤对象和理由;而对于父亲模糊丧失,个体似乎无法找到表达悲伤的理由,他们更多的是表达一种受伤后的自我防御,比如愤怒、否认等。
哀悼的过程是个体努力保持与丧失客体的连接到慢慢与之分化,完成分离的过程。为了与离世的父亲保持连接,个体会珍藏与父亲的温暖回忆,与内心的父亲对话,追求父亲的认同,努力完成父亲遗愿等等。对于模糊丧失的哀悼过程表现为不断涌出的疑惑与寻求理解和回答的循环,不断涌出的疑惑是与丧失部分的一种连接,对疑惑的回答和理解可以帮助个体看到模糊丧失,对其进行哀悼,而疑惑与寻求答案是不断循环的过程。
5.2
个人成长
父亲缺失虽然给个体带来巨大的丧失,但是个体的成长从来没有停止,自我成长与对父亲缺失的哀悼是一个螺旋向前的发展过程。通过对访谈材料的编码,自我成长可以梳理出三个脉络:自我发展、寻找意义感和适应性发展。他们之间并不是平行的关系,而是互相交织,互相影响的。自我发展和意义感都是个体能够适应压力的重要条件,而适应能力也是评判自我发展状况的依据,对意义感的追寻可以帮助个体更好的发展自我和适应环境。
讨论
父亲缺失的特殊性在于它所带来的丧失很多时候是无法明确的,是一种模糊丧失。本研究中的5位受访者都有明确的父亲缺席和缺位,而所有的受访者还经历着一种无法明确对象的丧失,这种丧失感引发了不断涌现的疑惑。
“他跟其他家的小孩子互动比较多,怎么跟我就不一样?这是怎么回事?”;
“我一直不理解这个东西”;
“唯一疑惑的地方就只有他们离婚的理由”。
在模糊丧失中反复出现的是受访者的疑惑,这些疑惑来源于模糊丧失给个体带来的矛盾感受。在父亲缺失的案例中,这种矛盾感受就是父亲缺失感。而疑惑与理解既是对模糊丧失的哀悼过程,也是对父亲缺失感的一种反应过程。
对这些疑惑的执着在哀悼过程中被理解为个体与丧失对象保持连接的尝试,而对疑惑的不断探索和阶段性的解答,是个体为了继续发展,寻找确定感和意义感必要的应对。在父亲缺失的个体中,表现为对父亲的理解与原谅。在这个过程中,个体不断尝试明确丧失的对象,希望重塑控制感与重建心理平衡。
0人已踩
4人已赞
专栏文章更多
产后创伤及产后创伤应激障碍
产后创伤:由于怀孕或者分娩而导致的心理上
王媛
2146 0
神兽?祖宗?治愈我的宝贝儿!
疫情在家三个月系列之二
王媛
1332 2
下午茶的家庭治疗
疫情在家三个月系列之一
王媛
99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