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在珊
胡在珊 11235
心理学博士 关 注
自我的深入:网红的自我及百香果女孩案改判的意义与思考
原创首发

自我的深入:网红的自我及百香果女孩案改判的意义与思考

2020-12-28
2076 26

自我的深入:网红的自我及百香果女孩案改判的意义与思考

——写给所有处在低谷和焦虑抑郁恐惧等负性情绪下的来访者们

      现代人是要学会自救的。我说的是我们,因为是集体主义社会。集体主义的好处在于稳固整齐划一团结有力,而且,如果你智力化足够好,只需要运用基本的公众权就可以保护自己。那如果你足够多对自己的思考,能够理解身体情绪的意义,体会感知即跟真实的自己足够接近,心智化又足够成熟,那么你会生活的很好。

      首先,你要学会质疑,保持独立,并感知情绪加入认知。情绪加认知才是完美的人生。也是非常有趣的。

      脱口秀演员杨笠最卖座的段子就是:男人为什么看起来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这种质疑有助于对社会性别差异文化思考,有助于女性自我情绪和价值的启发。

      但生活中事实与结果是往往是我们容易偏离真实自我,所以那些坚持自我的网红门成了一种希望。

      人们逃避情绪,因为未知带来的恐惧,也因为思考不够。没有自我,或不够深入。所以当恐惧、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袭来,要么对抗,要么回避。于是情绪系统提示失败,再一次被激活,就会进入更强烈的更大范围的情绪里,---这真的很糟糕。

       是的,很不安,很难受,很痛苦,很无力,但这一刻很重要,它是我们离真实的自己最接近的时候,当然,也是他人可以走近的良机。爱情往往发生在这一刻,自我蜕变突破与成长也发生在这一刻。这一刻,要么垮掉,要么强大。不同在于你对情绪下的认知。

      所以,别害怕,机会来了。只是我们要学会动用下认知,学会思考。虽然结果往往我们很多人一用脑就会头疼,这在“攻击父母”,因为用脑意味着质疑和思考,也意味着自我的深入。

      让我们来看看,情绪从哪里来。本来情绪有三个系统,是人类进化的馈赠。比如恐惧、焦虑都是威胁系统的能量。人时刻都是有能量的,情绪也是一种能量。恐惧让我们远离危险,焦虑提醒我们解决问题,抑郁提示我们需要低消耗,恢复能量,愤怒给我们一种力量拒绝现状---,情绪的奖惩系统,负责满意自己或攻击自己。但情绪来时,大多数人会有挫败感,无力感,屈辱感,因为我原来如此虚弱,这严重损伤我的自恋。这太糟糕了。

      我们的习惯要求服从,也习惯于攻击自己,因为能量要么向内要么向外。所以情绪最重要的系统——安抚系统往往被我们忽略了。那些要求完美、极其自恋、虚弱不堪的人,几乎从不启动安抚系统,一生活在跟自己的较劲和对抗上---

      接下来是真的福音:自我关怀。参见克里斯汀.内夫《自我关怀的力量》。

      不再向外寻找。静静跟情绪待一会儿,它会安静下来,你要问自己为何如此,因为何事,有和解?并且如果你秉持以下三点,你会真正了解自己,成为自己的朋友。第一,不对抗,接受困苦,理解困苦才是人生常态;第二,接受失败失误,错误不完美,放弃完美的人生期待,那不切实际,也不存在;第三,像自己的爱人、妈妈、咨询师一样安抚自己。读读名人传记,历史人物会告诉你人人困苦,你的那点苦真的可能不值一提。当然你可以像作者一样,最艰难的时候给自己写一封关怀的信,坚持写感恩日记,你希望爱你的人为你做什么,你就为自己做出来。

      这本书也许是21世纪最好的心理书籍,它跨越了精神分析对原因的探寻,直接用最人本的手法进行自我关怀,这真的是我们的福音。

      但接下里,我要说的是,更深的关于自我的内容。

      是的,我想说的是逃离情绪这个习惯下的东西。逃离情绪就是逃离自己。因为自我意味着分离,分离意味着孤独。因为害怕孤独。

      因为害怕孤独,所以要逃避自由,要时刻寻求庇护。我们不停向外搜寻强大的客体,靠近他,当然也希望自己强大,但因为都在逃离,所以人人不安、自危,在寻求庇护与失落中强迫性重复,无穷无尽。

      自我意味着边界的建立,过去的舍弃,文化的批判和权威的“攻击”。

      权威就是父母,就是领导,也是超我。所以,如果自我尚未独立,攻击权威意味着风险,就是攻击自己,为了回避痛苦,自我愿意迷失。

      迷失之下是混沌,是盲从,是虚假的安全。服从下个体以为是安全的,却不由自己掌控,或部分掌控。没有自我就会被环境推动,被文化催眠,被他人利用。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渴望出人头地少有放松,努力拼搏却不快乐,因为这是“他我”的要求,我们拼命挣钱又拼命消费,热衷比较少有满意,这是商业文明的暗示?什么才是好的,为什么这么努力却依然不安?因为对文化少有质疑。

      人们经常为了虚假的安全逃离自我,又不能完全没有自我。想要存在意义,满足自恋,为了身份认同,往往可以“遗忘自我、忍受别离、牺牲个人自由、舍弃一己念想,甘冒风险,完成服从行为,目的是为了唤起身份认同感。”

     这是我要推荐的第二本书,让我兴奋到难以入眠——弗洛姆《论不服从》。

      开篇讲到,根据希伯来的神话,一项不服从开启了人类历史:亚当和夏娃。辨别是否有自我,要看服从的性质,对他人权力和机构的屈从和基于理性信念的自主性服从。权威主义内化(超我)变成另外一种自觉的良心,但人性与道义是最高原则,我们的理性和直觉可以通过认知辨别和坚守。

      弗洛姆说人类是否有未来,人类文明是否会终结,端赖于我们能否秉持怀疑、批判、和不服从的能力。所以,请保持独立,保持自我。

      因为边界的抽象,我们不自觉会被环境和文化“催眠”。这里的文化还包括各种规范,道德,规条法律,我们应带着点审视和批判,在任何环境下保持自我,是自我决定环境,不是环境决定自我,我们可以创造性去改变适应,认知,当然,放弃全能幻想,不是意味着不投入不热爱,保持理智的爱才是真正的爱,成熟的爱。

       百香果女孩案改判是社会道德的进步,相比素媛案,让人振奋,这是人们不盲从规条,认知加入的结果。随着自媒体的发展,加入智力的因素越来越多。不像原来,多是服从,少有思考。如果道德由我来制定,我会制定出更符合人性的更有长远收益的道德内容。在我看来,全社会如果不能保护、教育好儿童,这是成人世界不道德,这是社会道德的缺陷,所以,孩子们才会受伤。才会有一代一代的伤害。

       按理说成年人有能力立足于世,但由于成人世界困惑日益增多,我们的知识被动学习,支离破碎,生存条件又充满意外,所以人们总是恐惧、焦虑、不安。自我何时建立,如何建立?

       我想,人从与自然界浑然一体的状态,从母体中分离之初,是完全没有自我的,直到2岁左右,开始辨别我与妈妈不同,身体自我和基本的意识自我,当有了足够多的社会化,在12岁后开始社会自我的雏形。那么完整自我大概要从青春期开始。很多自媒体网红在自我和独立的路上走的不错,比如,李子柒等。

       虽然服从常常被视为“美德”,但质疑的习惯和创造的能力是一个人自我深入的标志,真正安全和自由,需要你的认知能力独立在规则之上。并希望你成为自己的朋友,通过自我关怀,做个自我深入并成熟的人。

                                                                    转载请注明出处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6人已踩 26人已赞
专栏文章更多
阳光型抑郁症
胡在珊胡在珊 4141 77
世界亏欠了你
胡在珊胡在珊 687 12
最新心理案例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