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丽
李丽 11680
主任 关 注
孩子道理都懂就是不行动,家长该如何引导?
个人原创

孩子道理都懂就是不行动,家长该如何引导?

2021-08-14
2506 11

家庭小剧场

类似的情景,在你的家里是否出现过。家长说了很多道理,孩子也明白,但就是不行动,说多了,管严了,孩子很容易生气,有可能跟家长发生争执,甚至跟家长对着干。

什么原因会导致孩子这样?

有的没有动力,觉得还没有找到最好的开始时机,总是觉得等到时机到了,自己一定能做好。但往往越是等待,越是无法开始。

有的想法完美,即便开始了,总感觉自己做得不够好,想着做了也做不好,还不如不做,干脆放弃了。

有的不够坚定,在改变的过程中,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转移注意力,导致坚持的事情半途而废。

家长的态度对孩子行为的影响

1.积极的态度

妈妈说:“你今天还比昨天早起了半小时,一天改变一点,等到开学,你肯定能把作息调整好。”

这样对孩子的肯定,给孩子无形中给了孩子一个他能做到的积极暗示,孩子就会认为“在妈妈眼中,只要我做,我就能慢慢变好”为了在实际中证明他确实能做到,就会付诸行动。

2.消极的态度

妈妈说:“你天天睡得晚,起得晚,那开学怎么办啊,你开学早晨又起不来了。”

马上就把孩子处于一个做错事的位置上。孩子首先反应就是否认,因为他也不想承认,自己连按时起床这件小事都做不到。他们会认为“我本来可以早起的,你这么说,就好像我做不好一样,我一旦听话了,就是承认自己不够好”。

那家长怎么做才能达到一个正向的效果呢?

首先,积极建议。在给孩子建议的时候,不要从负面信息入手,直接的批评,会暗示孩子否定自己。家长要帮助孩子认识到,他们现在是很好的,也能做得更好。

其次,调整情绪。如果对话中孩子已经有情绪,那么就先要处理情绪,不要只是争论对错,不然就算你说得对,孩子也不听。看到孩子的情绪,承认孩子产生情绪的合理性。

第三,启发行动。一旦孩子有想要改变的想法,就要引导孩子认识到,只有行动才是真正的开始。如果一开始做不好也没关系,因为所有人都不可能马上就做得非常好,要接受暂时的不好,坚持下去,直到体验到“我能做到”。

最后,合理预期。要接受孩子逐渐改善。因为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现在即便有非常多的事情需要去改变,也要选出最重要的部分去坚持,只有做好了这一部分,才能有精力处理其他事情。

更多家庭教育困扰欢迎联系,专业的心理咨询师为你答疑解惑。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11人已赞
专栏文章更多
最新心理案例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