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光
王晓光 11568
心理导师 关 注
 别总拿抑郁说事
原创首发

别总拿抑郁说事

2022-07-23
1923 19

随着这几年心理咨询热度的攀升,“抑郁”也成了时髦词。

大人、小孩张嘴闭嘴就是我怀疑:我是不是抑郁了,甚至直接给自己下定论:我得抑郁症了。

对号入座后、如临大敌,马上找心理咨询师寻师问药。而咨询师行业跟其他行业一样,也是良莠不齐。心术不正的就夸大其词,搞的患者心惊胆颤,过度消费。

更有甚者,对确诊为严重抑郁症的人,比如学生,即便情况好转,医生也不给痊愈的证明,理由是怕患者再次复发、出现问题,自己担责任。而学校辅导员拿不到医者的痊愈证明,也绝不敢贸然接收学生返校,也是怕担责任。这学生就像被判了死刑一样,再也见不得天日。

其实人时五谷杂粮,有七情六欲。焦虑抑郁跟高兴、愤怒一样、只是人类情绪的一种,我们要坦然接受它,与他们共存,因为这是不可避免的。

遇到事,就会有情绪:或开心、或悲伤、或愤怒。

一般而言,但凡因事而起的焦虑抑郁情绪就没有必要谈虎色变。因为困扰你的这件事过去后,相应的焦虑抑郁情绪自然就消散了。

比如,大学期末考试从6月5号开考,一直持续到6月末,甚至7月上旬。身在其中的“考官”,焦虑抑郁情绪持续一、两个月很正常。因为一旦成绩不及格、导致挂科,不仅无法向父母交待,而且会面临拿不到毕业证的严重后果。

遇到这种情况,哪个能不紧张?担心、焦虑、发愁,发愁不就是不开心吗?不开心,不就是有些抑郁的情绪吗。这个时候不紧张,不焦虑,没有些许的抑郁情绪反倒不合常理。

像这种有明确原因引发的不良情绪就没必要处理,你就尽力做好当下手中的事儿就是了。把事做好了,相应的情绪自然也就不复存在。

应该引起注意的,是那些无论什么境遇,情绪都低落的人,也就是其低落的心境与其所处的环境不相称。主要表现为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悲观、无愉快感,兴趣丧失,自我评价低,没有价值感,思维迟缓,意志活动减退。躯体症状表现为睡眠障碍,食欲、性欲、体重下降。严重的可能出现人格解体(是一种感、知觉综合障碍,特征为:自我关注增强,但感到自我的全部或部分似乎是不真实的,遥远或者虚假的)、现实解体(感到外部世界发生了变化,具有陌生感和不真实感,似若做梦)。

如果说以上具有专业标准的判断不好掌握,还有一个方法,可以做初步的鉴别。

就像一个整天逢人就说:活够了、不想活的人,不会去死,而真正自杀者是绝决、无声的一样。真正具有严重抑郁症的人是不会发声的,因为他们已处于木僵状态,他们对自己、对世界是无感的。生无可恋的状态让他们无话可说。

而那些很轻松、满世界的嚷嚷自己抑郁了的人,更多的是想引起家长或者他人的关注。亦或想蹭点时髦的热度。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9人已踩 19人已赞
专栏文章更多
又到金榜提名时
王晓光王晓光 6884 4
最新心理案例推荐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