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心-情感婚恋
慧心-情感婚恋 21357788
☘️专注倾听,深度理 关 注
双性恋者似乎变多了?一项研究或许揭开了背后的隐秘关联
个人原创

双性恋者似乎变多了?一项研究或许揭开了背后的隐秘关联

2025-08-11
63 2
❓在咨询中,偶尔会遇到这样的疑问:“现在好像听到‘双性恋’这个词的频率变高了,这是为什么呢?”最近一项关于孕期激素的研究,或许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观察角度——它并非在定义“正常与否”,而是帮我们理解性取向多样性背后可能存在的生理因素。
🔬美国金赛研究所的斯普林格团队曾做过一项跟踪研究:他们关注了34名孕期因预防流产而使用过孕酮治疗的丹麦母亲,等这些母亲的孩子长到20多岁时,通过问卷了解他们的性取向。结果发现,这些后代中,明确为异性恋的占20.6%,同性恋占24.2%,双性恋占17.6%——与未接受孕酮治疗的群体相比,多元性取向的比例明显更高。
💊这让我们不得不关注“孕酮”这个激素。它并非陌生事物,男女体内都会自然分泌,对女性的月经周期、妊娠稳定至关重要,同时也影响着神经系统发育、荷尔蒙平衡甚至情绪调节。正因为它的重要性,临床上常被用于帮助受孕、减少流产风险,是妇产科常见的治疗手段之一。
🧠但这项研究提醒我们:孕酮的影响可能远超我们的认知。它不仅作用于母体的生理状态,或许还在胎儿发育的关键时期,悄然影响着与性取向相关的神经机制。当然,这并非说“孕酮直接决定了性取向”,毕竟性取向的形成是先天生理因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单一激素很难成为“唯一原因”。
🌈更值得思考的是:这项研究并非为了“解释异常”,而是让我们看到,性取向的多样性可能有着深刻的生理基础。无论是异性恋、同性恋还是双性恋,都不是“选择”或“偏差”的结果,而更像是人类复杂生理机制自然呈现的不同状态。
🔍近年来“双性恋者似乎变多”的感受,或许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随着社会包容度提高,越来越多人敢于坦诚自己的性取向,不再被传统标签束缚;另一方面,相关研究的深入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性取向本就存在光谱式的分布,双性恋作为其中的一部分,自然会被更多人看见和接纳。
💡需要强调的是,这项研究仍处于探索阶段,不能作为定论。但它传递出的核心信息值得重视:性取向是多元的、自然的,不应被评判或归类。对于每个人而言,重要的不是“为何成为这样”,而是能否真诚地接纳自己,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活出真实的自我。
❤️如果你对自己的性取向有困惑,或是想聊聊相关的情绪感受,不必感到羞耻或孤单。性与爱本身就是人类最自然的情感,每一种真诚的感受都值得被尊重。我在平台随时等候你的倾诉,陪你一起理解自己,接纳自己。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2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