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就一句话:你的价值,不取决于父亲如何对待你,而在于你如何“致良知”,成为自己的光明。
1. 自我价值感低:“因为父亲不爱/不要我,所以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2. 内心充满怨恨:“他毁了我的童年,我无法原谅,也无法快乐。”
第一,事上磨练,转念:“他不给”不等于“我没有”。
这是最关键的“破局点”。父亲没有给予爱,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你是否因此就“缺乏爱”,取决于你的内心。
阳明说“心外无物” 。你感到缺爱,是因为你的心执着于“只有他给我,我才算有”。现在,请把你的心转向那些你已经拥有的爱:也许是母亲的辛劳,也许是朋友的支持,甚至是陌生人的善意。去感受它们,放大它们。当你主动去感受和创造爱时(比如去关心别人、养个宠物、培养一个爱好),你的内心就会变得丰盈。你的心,才是爱的源头,而不是你父亲。
“良知”是你内心最深处的是非、善恶和爱的本能。它知道你渴望什么,也知道什么是对的。
· 对自己:用你曾经渴望的那种父爱方式来对待自己。当你犯错时,不要像内心那个苛刻的父亲一样批评自己,而是学着对自己说:“没关系,下次做好就行。”(这是鼓励与宽容)当你取得成就时,为自己骄傲,奖励自己。(这是认可与赞赏)你完全有能力,把自己“再养一次”。
· 对父亲:这不是为他说好话,而是为了解放你自己。理解他可能也是一个不会爱的、有缺陷的普通人,而非你的价值。阳明心学讲“知行合一”,他做不到“爱”,是因为他的“知”和“行”在那个层面是闭塞的。原谅不是为了他,是为了让你心中的巨石落下,让你能轻装前行。
父爱缺失像一个黑洞,你越往里面看,就越会被它吞噬。
阳明心学给你的,是一根“向内求”的火把。你不用再苦苦追问“他为什么不爱我”,而是转身问自己:“我该如何爱自己,如何活出我的光明?”
当你开始这么做时,你会发现,那个曾经让你痛苦的缺失,反而成了你认识内心巨大力量的契机。你没有被他定义,你正在用你自己的行动,定义你自己的人生。你成为了自己的支撑和光明,这比任何来自外部的爱,都更加牢固和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