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小慧
胡小慧 12018
医院的心理咨询师、国 关 注
孩子只有在可以说\"不\"的关系里,才能长得更好。
原创首发

孩子只有在可以说\"不\"的关系里,才能长得更好。

2025-11-02
188 0
👨‍👩‍👧‍👦 作为父母,我们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孩子,但也要明白,孩子有权利说“不”。
仔细想想,只有在那些能够坦然拒绝的关系里,一个人才能真正感受到被尊重。
💬 如果连“不”都不敢说,那所谓的亲密关系,其实掺杂了太多勉强和恐惧。
❤️ 亲子关系更是如此,那种可以放心说“不”的联结,才是有弹性的、健康的,也才能长久。
🏓 这就像打乒乓球,有来有回才有趣味。如果总是其中一方发球,另一方只能被动接球,这样的比赛既不公平,也没意思。
📚 家庭教育也是一样,如果父母总是以“绝对正确”自居,要求孩子无条件服从,那本质上就是一种控制。
🗣️ 真正的沟通是,我表达了观点,也允许你保留自己的想法。因为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应该有表达和选择的权利。
🤔 不过,尊重孩子的选择权,可不是我们就撒手不管了。
孩子毕竟还小,人生经验不足,内心会有很多害怕和不确定。
👫 这时候,他们最需要的,是一个值得信赖的引路人,不是高高在上的指挥官,而是并肩而行的伙伴。
💪 在孩子迷茫时给个提醒,在孩子退缩时给份勇气,这份来自父母的坚定支持,恰恰是孩子安全感最重要的来源。
🛡️ 想象一下,如果孩子觉得身后空无一人,该有多忐忑啊。父母适度的守护,就像是给孩子吃了一颗定心丸:“别怕,有我在。”这种底气,是孩子走向独立的起点。
🌟 而正是在这样有来有往、可以商量甚至可以说“不”的互动中,孩子慢慢建立起了自尊和自信。
🚀 每一次表达自己的看法,每一次坚持合理的选择,都是在积累勇气和判断力。
👂 他们在这个过程中逐渐明白:我的想法值得被听见,我的感受是重要的。
🌱 这种认知太珍贵了。它不是在说教中学会的,而是在日常相处的点滴中被滋养出来的。
🤝 当孩子感受到父母真正的尊重时,他们反而更愿意倾听父母的建议。当父母放下身段,孩子才更愿意靠近。
🔄 归根结底,教育从来不是单向的灌输,而是双向的成长。
🌍 我们在引导孩子的同时,也在被孩子改变着。
🔗 那些允许说“不”的时刻,那些平等对话的瞬间,恰恰是亲子关系最牢固的粘合剂。
📖 在这个过程中,没有谁是绝对的权威,我们都在学习。学习如何爱,如何被爱,如何在亲密中保持自我,又如何因为爱而愿意调整自我。
👣 这趟亲子之旅,说到底是一场温暖的陪伴。我们陪孩子一程,孩子也陪我们一程。而最好的陪伴,莫过于:我可以坦诚地说出想法,你也可以坦然地说“不”;我们彼此独立,又互相依存。
温馨提示:文章、帖子、评语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
0人已踩 0人已赞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