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足够好”的父母,而不是完美的囚徒文章探讨父母过度保护对孩子心理发展的负面影响,引用心理学家概念如'足够好的母亲',并提出观察式陪伴、情感确认和父母二次成长等建议,以促进健康的亲子关系和孩子的独立性。
安语
0
30
-
为什么一个人会反复渴望“被妈妈看到”,哪怕这份“看到”伴随着痛苦本文探讨了依恋理论对个体存在感的影响,强调早期与照顾者的互动模式塑造情感发展,并引用心理学理论及中国传统文化,倡导自我接纳和内在成长。
向阳
0
39
-
《破茧》——与童年创伤的和解书文章讲述了作者童年被寄养在舅妈家的情感历程,从怯懦、崩溃到愁苦,最终破茧重生,突出了对母亲的思念、面对困境的成长以及心理创伤的愈合。
本铭心理
1
26
-
放弃改变别人,你才会遇见风和日丽:从受害者到创造者的心态跃迁本文探讨了个人如何从受害者心态转向创造者心态,通过催眠疗法实现自我成长和关系改善,提供了实用方法和案例。
拾光
0
58
-
那些说\"为你好\"的人,可能正在偷走你的人这篇文章探讨了'为你好'这一短语在人际关系中的潜在控制性,分析了其导致的窒息感和决策焦虑,并基于心理学研究和数据提供了三个实用方法来应对情感绑架,帮助读者重获心灵自由。
安语
0
363
-
不越界的爱,才是孩子独立的土壤:父母的边界感,藏着孩子的未来本文讨论了亲子关系中缺乏边界感的负面影响,如导致孩子依赖或反抗,并提出了建立健康边界的建议,包括尊重独立人格、明确责任归属、适时放手和管理情绪,强调爱需要尊重和空间。
知心姐姐
1
668
-
宝贝,妈妈好爱你,只是不会爱。文章描述了作者从试图改变内向的他人到学会欣赏其独特性的情感转变,强调了爱是接受而非改造的深刻领悟。
胡小慧
2
361
-
一场静默的战争正在你家的客厅上演文章基于神经科学研究,探讨了儿童过度使用数字设备对大脑发育的潜在影响,如成瘾性行为,并提出了通过感官升级计划和挑战墙等科学方法来促进健康大脑发育、减少屏幕时间,强调利用好奇心和真实世界体验重建亲子互动。
安语
0
446
-
父母最大的失败,是养出一个“懂事”的孩子本文探讨了'懂事'对儿童心理的负面影响,强调健康情感表达和界限感的重要性,并提供改进亲子关系的建议。
安语
1
465
-
如果爱有条件,请不要爱我?☘️??本文定义了爱作为无条件的接受和尊重,探讨了自爱的重要性,并应用于亲子关系,强调避免恐惧驱动的控制,促进真正的接纳和信任。
庭外秋千
0
70
-
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直达心底的关心文章讨论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通过真正“看见”孩子的情感需求,提供无条件的接纳和共情式回应,帮助他们构建心理堡垒和成长型思维,从而勇敢面对挫折和健康成长。
知心姐姐
1
603
-
理解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孩子直达心底的关心文章探讨了父母通过理解和接纳孩子的情感需求,帮助孩子建立心理韧性和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强调了共情、成长型思维和亲子关系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知心姐姐
1
453
-
教育孩子的终点,是让他能够“背叛”你这篇文章通过一位母亲的故事和心理学理论,探讨了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孩子独立,强调了父母适时放手的重要性,并划分了教育境界层次。
安语
2
622
-
孩子把你拉黑,不是从青春期开始的文章探讨了亲子关系中孩子拉黑父母的现象,分析了情感疏远的原因、发展阶段、前兆信号以及修复关系的方法,强调尊重、理解和信任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具体步骤和真实案例。
安语
0
532
-
夺走孩子的不是手机,而是…… | 关于“沉迷”的另一个真相本文探讨了青少年沉迷手机的心理原因,包括归属感、自主感和成就感的缺失,以及多巴胺的奖赏回路,并提供了家长如何通过理解、共建规则和提供替代品来帮助孩子的建议。
卓然
1
64
-
二胎妈妈的崩溃是静音的 | 你的累,是一种说不出口的累这篇文章描述了二胎妈妈面临的情绪耗竭问题,提供了自救方法和寻求专业帮助的建议。
卓然
1
65
-
孩子上了初中,突然不说话了 | 那扇关上的门,需要一把新钥匙文章探讨青少年沉默现象,从发展心理学解释其作为个体化分离的自然过程,提供共情和建议如门框式沟通,并介绍作者专业背景和求助呼吁。
卓然
1
67
-
当妈后,我活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这不是你的错一位妈妈分享育儿中的情绪困扰,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为代际创伤和情绪资源枯竭,建议通过情绪脚本重写练习来打破循环,并鼓励寻求帮助。
卓然
1
60
-
与青春期孩子相处:陪伴是标配,倾听是高配,顶配是看见他的“不一样”文章探讨了家长如何通过陪伴、倾听和接纳来与青春期孩子建立良好关系,强调理解、尊重和情感连接在亲子沟通中的重要性。
沐沐✨情感分析
0
742
-
妈妈不是脾气差,是太累了!3分钟紧急自救,告别吼叫。这篇文章为妈妈们提供了情绪管理建议,包括一个3分钟的急救法来应对育儿压力,强调自我关怀和寻求帮助。
卓然
1
61
没有更多的数据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