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ikson理论划分生命周期八阶段(如信任vs不信任),聚焦身份危机。理论基础源自发展心理学(APA, 2023),核心要素包括社会任务解决。关键注意事项:应用在咨询中考虑文化背景,依据ICD-11保健指南。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发展理论(Erikson's Psychosocial Stages)由德裔心理学家爱利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是发展心理学的重要理论框架。该理论将人的生命周期划分为八个连续阶段,每个阶段对应一个特定的心理社会危机(Psychosocial Crisis),即个体需解决的核心发展任务。成功化解危机将获得相应的基本美德(Basic Virtue),失败则可能导致适应不良。八个阶段包括:
核心概念强调:
埃里克森理论继承并拓展了弗洛伊德的心理性欲发展理论,关键创新在于:
理论整合了:
注:应用场景严格遵循ICD-11关于发展问题文化适应性的指导(Chapter 24),避免对阶段年龄的刻板解读。理论解释基于APA教材《发展心理学》最新版对埃里克森理论的整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