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伦斯·科尔伯格 (Lawrence Kohlberg)(1927-1987)是美国心理学家。他发展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前习俗、习俗、后习俗),强调推理水平。主要贡献包括两难故事法。成就应用于教育。著作如《道德发展文集》。(基于发展心理学教材和实证研究)
核心标签:道德认知发展先驱、道德阶段理论奠基人、教育心理学家
历史定位:“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重塑了20世纪发展心理学的格局,为理解人类道德推理提供了系统框架” – 引自《发展心理学史》(Santrock, 2020)
| 时期 | 关键事件 | 学术影响 |
|---|---|---|
| 1927-1948 | 芝加哥大学求学,师从行为主义者 | 受皮亚杰认知理论启发,转向道德研究 |
| 1958-1971 | 哈佛大学任教,开展道德两难实验 | 确立三水平六阶段道德发展模型(Kohlberg, 1969) |
| 1971-1987 | 完善理论并推广道德教育实践 | 应用到学校德育,引发全球教育变革 |
| 理论名称 | 颠覆性观点 | 实验验证 | 当代应用领域 |
|---|---|---|---|
| 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 道德推理分三水平六阶段,非年龄线性 | Heinz两难故事跨文化研究(Kohlberg, 1963) | 学校德育课程设计、心理咨询中的价值观澄清 |
| 公正社区方法 | 教育应通过民主讨论提升道德阶段 [!争议] | 监狱和学校干预实验(Power et al., 1989) | 企业伦理培训、社区冲突解决项目 |
打卡行动点: 尝试用科尔伯格阶段分析一个日常道德决策,记录在平台日记中
? 核心创见: 系统阐述道德推理的认知结构演变
? 现实启示: 用于设计团队决策讨论框架,提升职场公正感
? 核心创见: 整合实证研究与哲学基础
? 现实启示: 开发自助道德反思练习,基于科尔伯格理论
打卡练习: 选择一个新闻中的道德两难事件,用科尔伯格阶段模型分析不同立场,分享见解到社区讨论区。本练习需在专业指导下深化反思。
“真正的道德教育不是灌输规则,而是激发个体通过冲突对话达到更高推理水平” – 科尔伯格访谈(1975),强调认知冲突的价值
重要提示: 本知识内容基于科尔伯格道德发展理论开发的自助练习,建议在心理咨询师指导下用于个人成长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