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奇迹问与叙事去构建,结合使用以增强目标清晰与身份厚描。操作:例外与独特结果协同。参考:de Shazer;White, 2007。
本知识卡面向接受过基础叙事疗法训练的学习者与初中级心理咨询师,系统阐明叙事疗法(Narrative Therapy, NT)与解决焦点短期疗法(Solution-Focused Brief Therapy, SFBT)的互补关系,强调在伦理与循证框架下的整合性应用。核心目标:帮助你在不牺牲叙事立场(非病理化、文化与权力敏感)的前提下,借助SFBT工具提升目标清晰、会谈聚焦与变革监测;同时用叙事的外化、去构建与再著述技术,为SFBT所促成的“解决”赋予更厚的身份与价值意义。
理论依据(精选): de Shazer, 1988/1991;Berg & de Shazer, 1993;Gingerich & Peterson, 2013(SFBT效应量综述);Kim, 2008(SFBT元分析);White & Epston, 1990;White, 2007;Morgan, 2000(叙事疗法);Vromans & Schweitzer, 2011(叙事疗法RCT);APA, 2006(证据为本实践);Miller & Duncan(FIT/ORS-SRS)。
证据简述: SFBT在学校、物质使用、抑郁/焦虑等领域显示小到中等效应(Kim, 2008;Gingerich & Peterson, 2013)。叙事疗法的实证较少但在抑郁、身份能动性方面有积极证据(Vromans & Schweitzer, 2011)。综合应用应遵循APA证据为本实践三元模型:最佳证据、临床专业性、来访者特征/偏好(APA, 2006)。
实践提醒: 每次只推进一个可负担的小步;在每一问前自检“此问是否强化来访者的首选身份与能动性?”
目标/概念 | SFBT做法 | 叙事做法 | 互补提示 |
---|---|---|---|
目标构建 | 奇迹问→具体、可观察、当下-未来 | 价值-身份对齐,去构建主导话语 | 先对齐价值,再具体化“明早可见差异” |
资源发现 | 例外:何时问题不那么严重? | 独特结果:谁见证了你与价值一致的行动? | 从例外出发,延展为“被谁如何看见”的身份叙事 |
进展监测 | 刻度0–10与下一步计划 | 外化对象影响强度图、见证者网络 | 把刻度命名为“我与‘灰雾’的距离表”,并记录见证者 |
关系与语态 | 合作、赞赏、未来取向 | 去专家化、双重聆听、权力敏感 | 保留赞赏的同时,澄清话语/权力来源与选择 |
文书与巩固 | 会谈要点与家庭作业 | 治疗信、定义性仪式、证书 | 作业嵌入治疗信,邀请见证回应 |
背景:19岁男生,来自三线城市,进入985院校后自评“内卷严重”。近两周失眠、心慌,自称“我太差”。
阶段A(叙事):共同命名焦虑为“灰雾”。影响地图显示:灰雾让他回避自习室、循环刷短视频、与室友疏远;立场澄清:他珍视“自律与友情”。
阶段B(SFBT):奇迹问→若明早灰雾退到2/10,他会先去食堂吃早饭、十点前入座图书馆;刻度:当前3/10;定义3→4的锚点:提前一晚准备书包并与室友约定同去;例外:上周三他和高中同学视频后,情绪较稳,完成了两小时复习。
阶段C(叙事深化):把“周三例外”扩展为独特结果:这体现他珍视“互相扶持”,他想成为“可靠的同伴”。拟写治疗信,邀请室友作为外部见证,在便条上写下“我看见你今天10点前入座”。
结果与记录:下次复盘刻度4/10→5/10;ROM/FIT显示目标一致度提升。咨询记录以非病理化语言描述功能改善,并保留必要的风险筛查项(否认自伤意念)。
背景:结婚两年,新婚夫妻与父母同住;围绕家务与育儿分工冲突频繁,双方相互贴标签。
阶段A(叙事):外化命名“指责循环”;去构建:家庭与社会性别话语如何放大了循环;价值线:双方均珍视“尊重与团队”。
阶段B(SFBT):奇迹问→若指责循环降至2/10,晚饭后会看见三件小不同:先说感谢、5分钟对话再讨论家务、睡前不带手机;刻度:当前4/10;例外:每逢周五外出散步冲突显著减少。
阶段C(叙事深化):把“周五散步”扩展为独特结果:这体现他们作为“彼此盟友”的身份;邀请双方父母作为外部见证参加微型定义性仪式(在线),见证“团队感”的出现而非评判对错;治疗信明确“周五散步—团队语言—家务看板”的下一步。
结果与记录:两周后刻度4→6;伴侣自评“争吵强度下降”。记录强调首选身份与具体行为的巩固,注明若冲突升级或出现暴力风险的转介预案。
背景:重点高中,高三女孩,家长期望985。自述“做什么都不够好”。
阶段A(叙事):外化“内卷扩音器”;追问其话语来源(同学排名群、家长比较、教师评语);立场:她重视“有意义地学习”,而非“只为排名”。
阶段B(SFBT):奇迹问→若扩音器音量降至3/10,她会每天保持30分钟“自选主题深读”;刻度:当前2/10;例外:周末做生物小实验时能专注、感到成就。
阶段C(叙事深化):独特结果命名为“探究者时刻”,让理化老师作为见证人写下“我看见你如何提出问题”。治疗信附加“自我见证卡片”,每周拍照记录“探究者时刻”。
结果与记录:一个月后刻度2→5;家长会沟通采用“描述性称赞”,减少排名化话语。记录保留文化结构式访谈(CFI)要点,用于与校方沟通支持策略。
证据边界说明: 叙事疗法的随机对照证据数量仍有限,更多来自质性研究与小样本试验;SFBT在若干场域有较稳健的量化支持。整合应用需结合来访者偏好、文化语境与持续的结局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