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ACT强调体验与互学;在线介入需重视保密与危机流程。操作:结构化练习、明确契约、测量追踪与转介通道(APA远程实践原则)。
如果把个体咨询比作一对一的登山,团体与在线 ACT 更像是结伴远行:需要地图、队旗、对讲机,以及清晰的约定与安全绳。本卡从定义、原理、实施、风险四个层面,帮助你把团体与远程场景下的 ACT 做得更结构化、更安全、更可复制。
学习目标:准确界定团体与在线 ACT 的适用范围、核心组成与非目标,避免误用。
对比维度 | 线下团体 ACT | 在线团体 ACT | 个体在线 ACT |
---|---|---|---|
治疗要素 | 现场体验、同伴回馈、非语言线索丰富 | 同伴支持保留,非语言线索弱化,需更强结构 | 个别化高,节奏可变,互动密度低于团体 |
优势 | 归属感、规范化、成本效益 | 可达性、地理覆盖、节约通勤 | 聚焦个体化目标、隐私较高 |
主要风险 | 保密边界、组间凝聚力不均 | 平台安全、断线、居家隐私 | 危机识别延迟、孤立感 |
管理要点 | 团体契约、发言规则、同伴回应框架 | 技术演练、双重身份核验、静音与摄像规范 | 定位核验、备选通联、测量驱动跟踪 |
学习目标:理解关键作用机制,能向来访者与团队清晰说明预期与局限。
学习目标:掌握可复制的流程,包括筛查、契约、会谈结构、测量与记录。
阶段 | 关键任务 | ACT 对应过程 | 风险点 | 预案 |
---|---|---|---|---|
会前筛查 | 简要功能评估、适配性与排除指征、技术测试 | 价值澄清、承诺行动 | 高风险未识别、技术无法胜任 | 危机转介清单、演练平台、备选通联 |
知情同意與团体契约 | 保密边界、录制政策、发言时长、互评规则 | 当下觉察、接纳 | 保密期待不切实际 | 明确保密限度、匿名化练习材料 |
基线测量 | AAQ-II、CFQ、FFMQ、VQ 选取与频率设定 | 去融合、价值澄清 | 量表误用为诊断 | 声明仅用于过程监测、结合功能记录 |
每次会谈 | 启动、体验、整合、承诺行动、微复盘 | 六过程全链路 | 跑题、沉默或过度披露 | 使用结构化轮次、时间盒与温度计量表 |
阶段评估 | 对照基线的微变化、价值一致行动清单 | 承诺行动 | 仅以症状为目标 | 回到价值地图、调整最小可行步骤 |
结业与转衔 | 总结有效成分、后续资源与转介 | 观念自我、承诺行动 | 依赖团体、脱离后回落 | 建立自助化练习包、复会选项 |
学习目标:在团体与在线场景中,合理使用过程测量与可视化记录,避免将量表等同诊断。
工具 | 测量维度 | 频率 | 注意事项 | 在线适配 |
---|---|---|---|---|
AAQ-II | 心理不灵活性 | 基线、每2–3次回顾 | 不用于诊断;注意文化与语境 | 使用合规表单,去标识保存 |
CFQ | 认知融合 | 基线与结业 | 与会谈记录对照解释 | 可嵌入匿名问卷链接 |
FFMQ | 正念五维 | 长程团体每4次 | 短版减负,关注非反应与非评判 | 移动端短版优先 |
VQ | 价值清晰与践行 | 阶段末 | 区分价值与目标 | 可视化价值地图共创 |
学习目标:能列出并执行关键安全步骤,涵盖保密边界、危机流程與技术安全。
风险事件 | 触发信号 | 影响 | 即时措施 | 后续跟进 |
---|---|---|---|---|
信息外泄 | 成员转发截屏、在社交平台提及细节 | 信任受损 | 即时提醒契约、暂停敏感分享 | 个别沟通、必要时请出团体 |
技术中断 | 主持人或半数成员掉线 | 练习中断、焦虑上升 | 启用备用主持与备用平台 | 补时或提供录屏摘要材料 |
急性风险 | 明确自伤言语、定向力差 | 安全威胁 | 转入一对一、启动应急预案 | 记录、通报、转介与督导复盘 |
越界互动 | 私下拉群、治疗外援助 | 边界模糊 | 重申边界、记录 | 团体内 psychoeducation 与再签署 |
学习目标:掌握把线下体验式练习转译到在线的操作细节。
练习 | 线下做法 | 在线适配 | 常见问题 | 修正策略 |
---|---|---|---|---|
手掌贴脸 | 体验黏附与距离 | 镜头前示范、成员同步操作 | 尴尬、镜头延迟 | 先由主持人演练、允许关闭自视画面 |
公交车与乘客 | 角色扮演 | 分组讨论室分配乘客角色 | 分组沉默 | 给出脚本片段與时间盒、设定汇报格式 |
价值卡片 | 实体卡排序 | 白板拖拽或投票 | 选择过多 | 先选 3 项 必选、再做 1 项 本周行动 |
愿意度刻度 | 现场举手量表 | 聊天区输入 0–10 或表情投票 | 社交从众 | 先匿名收集、再汇总讨论 |
学习目标:在团体讨论中,把注意力从内容搬到功能與价值。
学习目标:通过对比会谈语言,理解 ACT 技术在团体与在线场景的落地方式。
场景一 在线团体初次自我揭露
平庸 主持人:你愿意多讲一点吗 我们有时间听你全部的故事。
优秀 主持人:我在注意到 大脑在催促 我必须把全部说完才能被理解。我们先用 90 秒做个呼吸锚定,给这份冲动多一点空间。接着你愿意挑一件与你的价值最相关的小片段来分享吗 我们会把注意力放在它怎么影响你的行动。
技术注解 用去融合语言命名过程 把注意从完整叙事转到价值相关的小片段 保护时间盒 与团体安全。
场景二 成员在聊天区自责循环
平庸 主持人:别自责 你已经很努力了。
优秀 主持人:我们试试把这个念头命名为 自责电台。各位在聊天区打一个數字 0–10 标注 自责电台音量。我来计时 45 秒 我们只做观察 不去关掉它。结束后选一位把当下想做的价值一致微行动说出来 比如发一条关怀信息或完成 3 分钟伸展。
技术注解 去融合 加当下觉察 与承诺行动的三联动 以群体可视化降低羞耻感 并把焦点拉回功能。
场景三 在线中断与情绪升级
平庸 主持人:大家先等一下 我重进房间。
优秀 主持人:现在发生的是技术中断 大脑可能在播放 这次又毁了。我们照预案进入 B 计划 静默 60 秒做 3×3 感官锚定 我把备用链接发到群公告。若 2 分钟后仍未恢复 请按计划退出并使用备用链接进入。谁愿意在聊天区用 1 句描述此刻价值一致的选择 比如 保持坐姿 等候。
技术注解 透明化命名 维持当下觉察 启用预案 把集体不确定性转化为价值一致行动。
场景四 出现潜在急性风险信号
平庸 主持人:别这么想 我们继续下个练习。
优秀 主持人:我听到涉及人身安全的内容 这需要我们暂停团体流程 按照事先约定 我将与你单独留下 其余成员先休息 10 分钟后我在群里告知后续安排。
技术注解 依预案迅速分流 避免团体内继续触发 保持记录與转介路径。
学习目标:根据成员文化與语言偏好调整隐喻、作业与互动方式。
学习目标:明确主持人与协同主持的分工,提高容错与连续性。
角色 | 主要职责 | 需要能力 | 常见失误 | 修正 |
---|---|---|---|---|
主主持 | 节奏驾驭、过程指向、风险判断 | 过程为本概念化、定时、去融合语言 | 追内容忘功能 | 在脚本加入 功能提醒 卡片 |
协同主持 | 聊天区监控、技术支持、私聊安抚 | 多任务与记录、危机预案熟悉 | 与主线脱节 | 用统一的提示短语与手势协议 |
记录员 可兼任 | 标记价值一致行动、风险与干预要素 | 简明记录、后测对照 | 记录过度、打断流 | 仅记录决策点与承诺事项 |
学习目标:知道必须准备哪些文件與流程,降低法律与伦理风险。
学习目标:形成可直接调用的语言脚本,保持一致性与可预期性。
学习目标:将量表、行为指标与价值一致行动结合,形成过程为本的结局评估。
误区 | 表象 | 功能性解读 | 纠偏技术 |
---|---|---|---|
把 ACT 当成放松术 | 只做呼吸放松 | 回避不适的变体 | 强调 为价值而愿意 的接纳 设计价值引领的暴露 |
量表即结果 | 追分数 | 控制议程渗透 | 把量表转化为行动对话 用分数引出微实验 |
团体变剧场 | 讲述长故事 | 寻求情绪卸载 | 时间盒 与 功能命名 轮次回应聚焦过程 |
在线工具至上 | 追求花哨互动 | 忽略过程靶点 | 每个工具都对齐一个过程目标 否则不用 |
团体与在线 ACT 的关键,不在于平台与剧本,而在于持续把注意拉回到功能:此刻我们是否在练习与不适并行的能力 是否在做与我们所珍视之事更像的选择。用清晰的契约、稳健的流程与温暖的语言,让每次练习都可被看见、被复盘、能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