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团体版SFBT的基本结构:暖身、目标澄清、同伴例外分享、量表分组与行动承诺。学习如何引导互助赞赏与同伴建模,利用群体资源加速改变,并处理团体节奏与参与差异。
位置提示:本章位于课程第19单元,默认读者已掌握个体SFBT的核心语言与流程(如目标协商、例外探询、量表问题、奇迹问句)。本章聚焦“如何把这些能力迁移到团体场景”,强调结构化节奏与同伴资源的放大。
想象你正在带领一个90分钟的校园支持小组:8位成员围绕“自我管理与学习效率”主题而来。时间有限、主题多元、参与度不一——如何在有限时段内,让每位成员都得到可见的推进,并且把同伴的经验变成可复制的行动?
学习完本文,你将能够:
团体SFBT是什么:在解决导向短期治疗(SFBT)的框架下,运用结构化的群体对话与同伴互动,围绕“首选未来”的可观察迹象,促进每位成员定义小目标、识别例外、在量表上取得微进步,并作出行动承诺。其核心不在“共同问题讨论”,而在“每人推进一小步,借群体加速”。
它与个体SFBT的关系:保留相同的理论核心(如来访者是自身生活的专家、小改变带动大改变、资源先行),但加入群体动力的操作:互助赞赏、同伴建模、群体见证、分层任务与节奏管理。
理论引述:SFBT创始人之一Insoo Kim Berg强调,“改变往往是从最小的、看得见的行为开始,而对话的任务是让这些行为变得更易被看见与复制”。在团体中,这些“可见行为”不仅被本人看见,也被同伴看见并命名,从而形成“建模—复制—巩固”的循环。
为什么有效:
证据简述:以学校、社区与成瘾随访为代表的群体SFBT研究,常报告在出勤、课堂行为、自我效能与短程目标达成上的中等效应。对于高风险与重度功能受损者,通常建议与更全面的评估和干预配套使用。
以下以一次60–90分钟的闭合式小组为例。可根据场景灵活缩放时间。
阶段 | 目标 | 时间建议 | 主持者关键动作 | 产出/可见证据 |
---|---|---|---|---|
1. 暖身 | 建立心理安全、激活资源视角 | 8–12分钟 | 轮流短句、赞赏启动、规则共建 | 每人说出一个微成功或可控领域 |
2. 目标澄清 | 将模糊期望转为可观察迹象 | 12–15分钟 | 快速奇迹问句、迹象化追问 | 每人1个可测小目标(SMARTER) |
3. 同伴例外分享 | 提炼已有效策略与条件 | 12–18分钟 | 配对/小组分享、观察者记录 | 例外清单:情境—行为—支持 |
4. 量表分组 | 分层设计“上0.5分”的行动 | 12–18分钟 | 自评分、按区间分组、同伴建模 | 每人1–2条最小行动步骤 |
5. 行动承诺 | 明确下次前的可验证行动 | 8–12分钟 | 承诺卡、见证人、证据化语言 | 行动承诺卡:情境-行为-证据-支持 |
步骤: 规则共建 轮流短句 证据化赞赏
问句范例
团体中使用“简化版奇迹问句”,强调行为迹象与日常流程,避免漫谈。
采用配对/三人小组:讲述者—提问者—观察者。观察者记录“情境—行为—支持—结果”。
先个人自评,再“分层”成区间小组(如0–3、4–6、7–9)。每组的任务不同:
统一输出:每人写出“向上0.5分”的三条可观察迹象,以及1–2个本周可实施的最小行动。
使用“行动承诺卡”,并指定同伴见证人(后续复访时回看)。
承诺卡四要素
承诺句式
在【周二20:00书桌】,我会【先定5分钟计时开始数学题】,证据是【计时器截图+群内打卡】,支持是【手机放客厅+同伴小林20:05私信问候】。
个案背景:城市社区“求职与节律”主题小组,6人,首次会谈80分钟。成员主题多为作息紊乱、求职拖延。主持人一名,联合主持一名。
片段逐字稿(节选)
暖身与目标澄清(开场第12分钟)
主持:请用一句话说说,过去一周里有哪件“比平时好一点点”的小事?
成员甲:我前天晚上11点半睡了,比平时提早。
【注释】主持人以资源化开场,促发“可复制线索”。
主持:具体到做了什么不同?
成员甲:把手机放客厅充电。
【注释】迹象化与条件化:从结果到行为与环境。
主持:如果今晚有个小奇迹发生,你明天最先注意到的第一个小不同是什么?
成员乙:我会在9点前打开电脑,先把简历改标题。
【注释】快速奇迹问句,产出可观察微行为。
同伴例外分享(第30分钟)
主持:现在配对,A讲述一次“问题较轻”的时刻,B用“情境—行为—支持—结果”记录,3分钟后互换。
(分组进行中)
成员丙对丁:我那天下午去图书馆,先写下三件要做的事,然后先做最短的那个。
成员丁复述:你的做法像是“先到安静场所—写清三事项—从最短入手”。
【注释】同伴建模的“转译”,使之成为可复制脚本。
量表分组(第55分钟)
主持:请大家为“这周向前推进”的把握打分。0是完全没把握,10是一定能做到。然后根据0–3、4–6、7–9分三组。
成员甲:我大概是5分。
主持:是什么让它不是更低?
成员甲:之前成功过两次,手机放客厅确实有用。
【注释】经典追问“为什么不是更低”,激活已有效策略。
主持:到5.5分,最小的下一步是什么?
成员甲:睡前十分钟把闹钟放在书桌,手机照旧放客厅。
行动承诺(第72分钟)
主持:请写下你的“承诺卡”。谁愿意当你的见证人?
成员乙:我和丙互为见证。证据是我们在群里发一张早上9点前开机的截图。
【注释】承诺+见证+证据,形成可追踪闭环。
挑战1:个别成员占用过多时间
挑战2:有人说“我没有例外”
挑战3:目标差异大,难以对齐
与其他技术的联动
要点回看:谈解决而非问题;看见微迹象而非标签;把有效做法复刻到下一个最小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