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尔里克·奈瑟 (Ulric Neisser)(1928-2012)是美国心理学家。他被称为认知心理学之父,强调信息加工和生态有效性。主要贡献包括记忆和知觉研究。成就定义该领域。著作如《认知心理学》、《认知与现实》。(基于APA经典教材和实证研究)
乌尔里克·奈瑟(Ulric Neisser, 1928-2012)是认知心理学的奠基人之一,其开创性工作重塑了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范式。
时期 | 关键事件 | 学术影响 |
---|---|---|
1928-1950s | 哈佛大学求学,师从George Miller | 奠定信息处理理论基础,挑战行为主义(Neisser, 1954) |
1960s | 出版《认知心理学》(1967) | 开创认知心理学领域,定义心智为主动信息处理器(Neisser, 1967) |
1970s-1980s | 倡导生态效度,批判实验室研究 | 推动真实世界认知研究,影响应用心理学(Neisser, 1976) |
1990s-2012 | 深化记忆与自我研究,如“闪光灯记忆” | 揭示记忆的建构性本质,应用于创伤支持(Neisser & Hyman, 2000) |
理论名称 | 颠覆性观点 | 实验验证 | 当代应用领域 |
---|---|---|---|
认知框架理论 | 心智是主动的信息处理器,非被动反应(颠覆行为主义) | 选择性注意实验(Neisser, 1967, Psychological Review) | 教育技术、AI算法设计 |
生态效度理论 | 实验室研究缺乏真实情境,需自然观察[!争议] | 真实记忆研究(Neisser, 1982, Cognition) | 用户体验设计、环境心理学 |
图式记忆模型 | 记忆基于已有知识框架建构,非精确复制 | 闪光灯记忆实验(Neisser & Harsch, 1992) | 学习策略、认知支持工具 |
打卡行动点:尝试根据认知框架理论开发的自助练习,如记录一天中的注意力分配。
本技术需在专业指导下深化练习,可能帮助缓解认知负荷。
练习任务:基于生态效度理论,观察一个日常情境(如购物决策),记录认知过程并反思其建构性。根据认知框架开发的自助练习。
“认知不是对世界的被动镜子,而是主动的建构者。” —— Ulric Neisser, 1976(原始英文手稿译注)
打卡行动点:应用此名言反思个人学习经历,分享在平台打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