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少工作中的叙事疗法

针对儿少的来访者语言与注意节律,调整会谈地图。以游戏化的命名实践与文档化实践增强参与度,兼顾家庭系统与学校情境化,促进偏好身份的可见性。

正文内容

儿少工作中的叙事疗法:会谈地图的节律与游戏化实践

【儿少工作中的叙事疗法】引言与学习目标

一个9岁的孩子告诉你:“焦虑怪兽晚上会来,让我睡不着。”与此同时,他的班主任希望“尽快改善课堂参与”,家长担心“是不是孩子有问题”。在多重期待与快速节奏中,如何既不病理化孩子,又能稳步推进改变?叙事疗法提供“外化—命名—重写—见证—文档化”的会谈地图,但在儿少人群上,语言与注意节律需要被重新设计:问句必须更短、节奏更轻、形式更具游戏性,文档更像“奖章/邀请/漫画”,并兼顾家庭与学校的协作见证。

学完本章,你将能够:

  • 识别儿少来访者的语言与注意节律,并据此调整叙事会谈地图。
  • 独立设计2—3个游戏化的命名实践活动,提升外化与分离度。
  • 编写并使用儿童友好的文档化实践材料(信件、证书、漫画格)。
  • 在家庭与学校情境中组织小型见证环节,促进偏好身份的可见性。
  • 运用量表问句与例外探询等SFBT工具,作为叙事实践的进度刻度与证据收集方式。

核心概念解析(是什么与为什么)

1)来访者语言与注意节律:儿少的表达常以具体、形象、拟人化为主;注意节律较短,感官与动作素材更易调动。叙事对话中的问句需要短、具体、可操作,运用视觉化载体(卡片、贴纸、白板、积木)来承接专注力波动。

2)游戏化的命名实践:将外化命名做成“可玩”的探索:给问题“起绰号”“画外形”“设定弱点”,让孩子与问题的分离度提高。命名不是标签,而是赋予孩子在叙事中的能动位置。

3)文档化实践的儿童友好化:把来信、证书、邀请、记录做成“徽章”“小剧本”“漫画格”“任务卡”,既沉淀偏好身份,也方便在家庭与学校情境中流通与被见证。

4)偏好身份的可见性:通过厚描述,使孩子珍视的价值-意向(例如:关心小动物、乐于助人、坚持完成)被命名、被见证、被记录,为替代性故事提供持续证据。

理论共识(叙事 × SFBT)
叙事疗法强调外化、共同创作与非病理立场(White & Epston)。在儿少工作中,SFBT的例外探询与量表问句可作为“侦察独特结果”和“标注改变刻度”的操作化工具(de Shazer, Insoo Kim Berg 等)。将两者联动,有助于在短时段里稳定推进会谈地图,同时保持以来访者语言为中心。

实操技术与步骤分解(怎么做的核心)

下面以“起始—外化—重写—见证—文档—收束”的路径,给出儿少友好的分步指南。

第一步:建立接入与节律(3—8分钟)

  • 环境布置:提供两三种可选媒介(画纸/贴纸/积木)。让孩子先选材料,即刻赋予能动性。
  • 节律扫描:观察坐姿变换、目光游走、手部动作,决定问句长度与节奏(一般不超过12秒/句)。
  • 边做边聊:允许“边画边说、边摆边说”,把手部动作当作叙述的延长线。

问句范例

  • “我们今天的任务卡想先从画、摆还是贴开始?”
  • “如果把今天的心情做成一张贴纸,你会选哪种颜色?”

第二步:外化与命名(游戏化)(8—15分钟)

  • 邀请命名:将问题拟人或拟物,分离“人—问题”。
  • 设定地图:问题的“出没时间”“影响地点”“最怕的东西”。
  • 安全边界:避免使用自责或内化标签,鼓励把名字给“外面的东西”。

问句范例

  • “这件麻烦事像不像一种小生物?它更像‘纠结团’还是‘拖延龙’?”
  • “它最喜欢在什么时候靠近?它怕谁?怕什么?”
  • “当它来时,你有没有哪怕一点点‘不想被它指挥’的感觉?”
命名小工具:怪兽卡、弱点卡(写上‘怕喝水’‘怕被看见’等)、地图垫(画家、校、家的位置)。

第三步:独特结果侦察(例外线索)(5—10分钟)

  • 寻找“没被问题指挥”的微片段(哪怕30秒)。
  • 链接价值-意向:这个片段体现了孩子在意的什么?
  • 标注证据:用贴纸/星标把这些片段贴在“时间线”上。

问句范例

  • “上周有没有哪一会儿,‘拖延龙’变小了一点点?”
  • “当它变小时,你做了什么或在想什么?”
  • “这说明你在意的是什么?勇气?认真?还是守约?”

第四步:重写对话微剧场(5—12分钟)

  • 用漫画格/积木拼出“从前—刚才—接下来”的三格剧场。
  • 把独特结果扩展为“可重复策略”(例如“先写标题法”“三次深呼吸法”)。
  • 邀请命名策略,做成“技能卡”。

问句范例

  • “这一格里,你想把哪种方法贴成‘技能卡’?”
  • “谁会第一个注意到你的这个新方法?”

第五步:见证与文档化(5—12分钟)

  • 微证词仪式:邀请家长/老师用两句话回应“最打动的地方”和“会如何支持”。
  • 生成文档:现场打印/拍照留存‘技能卡’‘小证书’‘邀请函’。
  • 社会流通:约定把文档贴在家中/教室的某处;下次带回“见证反馈”。

回应脚本(给见证人)

  • “我听见了……这让我想到……我愿意在……时刻当你的同伴。”

第六步:评估与收束(3—6分钟)

  • 量表问句(SFBT工具,儿童友好化):把刻度做成“温度计/进度条”。
  • 刻度对象:分离度、可重复策略的可靠度、见证的可见度(避免症状化语言)。
  • 微任务:在下次会谈前,收集1个“独特结果证据”。

问句范例

  • “如果10代表‘拖延龙只剩指甲盖大’,你现在在哪个数字?多了哪张技能卡?”
  • “下次你想把哪个数字变大半格?需要谁一起看见?”
环节儿童(7–11岁)青少年(12–18岁)
语言形象化、拟人化、短句隐喻与事实并用,允许讨论抽象价值
节律3–8分钟一轮活动切换可延长到10–15分钟,纳入协商
外化工具卡片、模型、贴纸、漫画格隐喻卡、情境脚本、音乐/影像
文档化徽章、任务卡、邀请函联合声明、承诺书、作品集
系统协作家长即时见证更有效与班主任/同伴建立协作契约
叙事实践节点SFBT工具的联动方式目的
独特结果侦察例外探询(寻找微小例外)快速捕捉“问题不在场”的证据
外化分离度量表问句(分离度刻度)监测人—问题分离的体感变化
重写策略稳定首会目标问句(下一小步)将策略转化为可执行承诺
见证影响量表问句(可见度刻度)追踪社会回应对新故事的支持

应用演示:案例与对话分析

个案背景:小杰,10岁,最近写作业拖延,入睡困难。自述“焦虑怪兽”在晚上靠近。父母焦虑,老师希望提升课堂完成度。

对话逐字稿(节选)

:今天我们先做“怪兽地图”还是“技能卡”?(注释:给予选择,建立能动性

:怪兽地图。

:这个怪兽更像“紧紧团”还是“烦烦龙”?(注释:外化命名,提供备选以降低负担

:像“烦烦龙”。

:“烦烦龙”最喜欢在什么时候靠近?(注释:影响地图,定位时间点

:写作业要开始的时候。

:上周有没有一小会儿,“烦烦龙”小到只有拇指大?(注释:例外探询,寻找独特结果

:有一天我先把题目写在纸上,它就小了。

:你把题目先写下来,这像是一张技能卡,给它起个名字?(注释:重写对话,策略命名

:“先写标题法”。

:谁会第一个注意到你用了“先写标题法”?(注释:见证线索

:老师。

:如果10代表“烦烦龙只剩指甲盖大”,你现在在哪个数字?(注释:量表问句,但刻度对象是分离度

:6。

:下次你想把哪个数字变大半格?需要谁一起看见?(注释:微任务与社会可见度

:到7,老师帮我看一下。

(见证):我听见你找到“先写标题法”,我打算在你写标题时,把手机音量关小。(注释:外部见证—回应不评判,承诺支持

常见挑战与整合应用

  • “我不知道/没感觉”:允许孩子用画/贴/摆来回答;把问句改为二选一;用量表或表情卡替代抽象描述。
  • 家长/教师要求立刻纠正行为:将目标翻译为“偏好身份的可见行动”,用量表标注“可被看见的一步”,并邀请对方成为“见证者”而非“监督者”。
  • 孩子拒绝画画或游戏:尊重偏好,改用故事卡、短音频、手机备忘录;保持去中心化而有影响力的姿态。
  • 时间受限(学校场域):采用“微环节”版会谈地图(3格):外化命名→侦察例外→生成一张技能卡,其他环节通过文档与线上跟进补足。

与其他取向协同

  • SFBT:例外探询对应独特结果侦察;量表问句用于分离度与可见度刻度;目标问句化为“下一半格”。
  • CBT:在不病理化前提下,可将“技能卡”转译为“可观察行为实验”,以学校作业为场域进行小步验证。

本章总结与行动指南

  • 儿少叙事实践的关键在于“节律 × 载体 × 见证”:短句、可玩、可被看见。
  • 将外化命名做成游戏,把独特结果做成“技能卡”,把见证做成“微仪式”。
  • 用量表问句标注“分离度/可见度”,用例外探询为重写对话提供燃料。
你的练习
1)为“拖延”“易怒”“胆小”各设计一个游戏化命名问题串(不少于3问),并写出可能的“技能卡”名称。
2)制作一张A5大小的“见证邀请函”模板,包含:听见了什么、被打动之处、可提供的支持三栏。

常用问句小抄(可打印)

  • 外化命名
  • 例外探询
  • 重写策略
  • 见证邀请
  • 量表刻度
  • “它更像哪种小生物/物件?它的弱点可能是?”
  • “哪怕30秒,它没有那么大时,你做了什么?”
  • “这能成为一张什么名字的技能卡?”
  • “谁最容易注意到?你想邀请谁来见证?”
  • “在0—10里,现在在哪?下一半格打算怎么做?”
方法学说明
本文操作建议遵循叙事疗法对外化、重写与见证的实践共识,并借用SFBT的量表与例外作为过程监测工具。证据基础包括:叙事取向在儿少领域的质性与实践证据、SFBT在短程与学校场域的实证研究;两者在非病理语言、以来访者目标为导向与可操作问句上的兼容性具有主流共识。

自检清单(会谈后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