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蕴阁倾听者简介,倾诉费用多少,效果怎么样-给力心理

富蕴阁

富蕴阁

3小时前在线
ID:21345373 49岁 吉林省.长春市
1元/分钟
费率
签名 认识自己成为自己,若心无所栖,我在这里!擅长国学,看婚姻家庭财富事业学业!
50
月售小时
259
人均分钟
538
累计小时
125
服务人数

服务评价

10分
好评(208) 中评(0) 差评(0)
10分
9天前
¥70
您就是心灵的开锁匠,解开我心中千千结,感谢您,一位优秀的老师!
10分
26天前
¥20
老师耐心的倾心和指引,给了我很大的鼓舞,犹如料峭寒冬里的一缕暖阳,温暖心田
10分
16天前
¥34
和老师交谈,有一种被深刻理解和接纳的感觉,十分珍贵!
10分
47天前
¥39.5
每次交谈都有新领悟,问题迎刃而解,帮助我走出心里的困惑,人很好,谢谢老师!
10分
15天前
¥8
极好的老师,值得推荐
10分
52天前
¥3.5
非常满意,绝对的优秀!
10分
42天前
¥5.5
未填写评价内容
10分
42天前
¥4.5
未填写评价内容
10分
42天前
¥3
未填写评价内容
10分
49天前
¥12.5
未填写评价内容
查看更多

专家详情

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感悟拥有良好沟通共情能力,痛苦说出来就不那么痛苦了,倾诉如同泄洪一样可以释放心理压力。这里没有评判,不分对错,只有让你走出黑暗枯井底的陪伴! 对佛家的有果必有因,道家的道法自然,儒家的浩然正气中庸之道略有研究。国学5000年文化的滋养形成了自强不息人定胜天的信念。倾向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法,认知疗法、国学、命里,信念和方法的融合形成了独特心理学理念! 熟练掌握欧卡(HO)技术和释梦技术,发觉潜意识了解真相,让自己成为自己! 【擅长话题】 恋爱婚姻(情感修复,恋爱指导,情感解惑,感情不和,异地恋,婚外恋情,失恋陪护) 婚姻家庭(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再婚,出轨) 亲子教育(青春期叛逆,学业问题,家庭教育,亲子关系等) 情绪疏导(紧张、焦虑、自卑、失眠、) 原生家庭以及个人成长问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倾听心声 【咨询风格】 专注共情,真诚接纳 尊重包容,用心倾听 客观分析,建议实用
微博 更多
  • 富蕴阁
    富蕴阁倾听者
    8小时前
    关注

    夫妻不和谐,大多不是原则问题,而是日积月累的“鸡毛蒜皮”堵了心。应对方法就三步:降温、沟通、行动。 第一步:先灭火,别添乱 吵架上头时,说的都是气话,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需要: 1. 喊暂停:感觉马上要吵起来时,一方可以说“我们现在都冷静一下,十分钟后再谈好吗?”或者去个厕所、倒杯水,物理离开现场。这不是认怂,是策略。 2. 做点别的:深呼吸5次,刷会儿搞笑的短视频,或者去阳台站一会儿。目的是让大脑从“战斗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记住:冷静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对方,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第二步:好好说话,说人话 火灭了,找个双方都平静的时间(比如睡前半小时,别在吃饭或忙时),坐下来聊。聊法有讲究: 1. 说事实,不说评价: · 错误:“你总是那么懒!”(这是评价,让人想反驳) · 正确:“这周有三天袜子都扔在沙发上了。”(这是事实,无法反驳) 2. 说感受,不说攻击: · 错误:“你根本不在乎这个家!”(这是攻击) · 正确:“看到袜子扔在沙发上,我感觉自己像个保姆,有点难过。”(这是感受) 3. 说具体请求,不说模糊抱怨: · 错误:“你能不能有点责任心?”(太模糊) · 正确:“以后你能把脏袜子直接放进洗衣篮吗?这样我会轻松很多。”(非常具体) 第三步:小行动,大改变 光说不练假把式。关系需要共同维护: 1. 定个“夫妻例会”:每周花15-30分钟,聊聊这周开心的事、烦心的事,以及对彼此的“小请求”。像开会一样,有议程不跑题。 2. 主动做一件小事:不用等对方要求。比如他主动洗了碗,她主动帮你倒了杯水。这些小事是感情的润滑剂。 3. 创造“无手机”时间:每天哪怕只有20分钟,一起散个步,或者就坐着聊聊天,不看手机。高质量的陪伴比长时间待在一起更重要。 4. 重启共同爱好:找回一件你们以前都喜欢做的事,比如一起看部电影、玩个游戏、做一道新菜。共同的快乐体验是感情的粘合剂。 总结一下: 夫妻相处,道理是直的,但路可以是弯的。别争对错,争赢了道理,输掉了感情,最不划算。把对方当成你最重要的“合伙人”,遇到问题一起解决,而不是把对方当成问题本身。从今天的一个小行动开始,关系就能慢慢回暖。

    夫妻不和谐,大多不是原则问题,而是日积月累的“鸡毛蒜皮”堵了心。应对方法就三步:降温、沟通、行动。

第一步:先灭火,别添乱

吵架上头时,说的都是气话,解决不了问题。这时候需要:

1. 喊暂停:感觉马上要吵起来时,一方可以说“我们现在都冷静一下,十分钟后再谈好吗?”或者去个厕所、倒杯水,物理离开现场。这不是认怂,是策略。
2. 做点别的:深呼吸5次,刷会儿搞笑的短视频,或者去阳台站一会儿。目的是让大脑从“战斗模式”切换到“正常模式”。

记住:冷静的目的不是为了赢对方,而是为了解决问题。

第二步:好好说话,说人话

火灭了,找个双方都平静的时间(比如睡前半小时,别在吃饭或忙时),坐下来聊。聊法有讲究:

1. 说事实,不说评价:
   · 错误:“你总是那么懒!”(这是评价,让人想反驳)
   · 正确:“这周有三天袜子都扔在沙发上了。”(这是事实,无法反驳)
2. 说感受,不说攻击:
   · 错误:“你根本不在乎这个家!”(这是攻击)
   · 正确:“看到袜子扔在沙发上,我感觉自己像个保姆,有点难过。”(这是感受)
3. 说具体请求,不说模糊抱怨:
   · 错误:“你能不能有点责任心?”(太模糊)
   · 正确:“以后你能把脏袜子直接放进洗衣篮吗?这样我会轻松很多。”(非常具体)

第三步:小行动,大改变

光说不练假把式。关系需要共同维护:

1. 定个“夫妻例会”:每周花15-30分钟,聊聊这周开心的事、烦心的事,以及对彼此的“小请求”。像开会一样,有议程不跑题。
2. 主动做一件小事:不用等对方要求。比如他主动洗了碗,她主动帮你倒了杯水。这些小事是感情的润滑剂。
3. 创造“无手机”时间:每天哪怕只有20分钟,一起散个步,或者就坐着聊聊天,不看手机。高质量的陪伴比长时间待在一起更重要。
4. 重启共同爱好:找回一件你们以前都喜欢做的事,比如一起看部电影、玩个游戏、做一道新菜。共同的快乐体验是感情的粘合剂。

总结一下:

夫妻相处,道理是直的,但路可以是弯的。别争对错,争赢了道理,输掉了感情,最不划算。把对方当成你最重要的“合伙人”,遇到问题一起解决,而不是把对方当成问题本身。从今天的一个小行动开始,关系就能慢慢回暖。

    0 1
    21353583
  • 富蕴阁
    富蕴阁倾听者
    1天前
    关注

    如何用阳明心学的智慧,应对父爱缺失: 核心就一句话:你的价值,不取决于父亲如何对待你,而在于你如何“致良知”,成为自己的光明。 父爱缺失,往往会带来两种最深的痛苦: 1. 自我价值感低:“因为父亲不爱/不要我,所以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2. 内心充满怨恨:“他毁了我的童年,我无法原谅,也无法快乐。”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 “心即理”——一切的真理和力量,不在外面,就在你心里。你不需要拼命向外(比如向一个缺席的父亲)去乞求认可和爱,那个能给你终极认可的人,就是你自己。 具体怎么做?分两步: 第一,事上磨练,转念:“他不给”不等于“我没有”。 这是最关键的“破局点”。父亲没有给予爱,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你是否因此就“缺乏爱”,取决于你的内心。 阳明说“心外无物” 。你感到缺爱,是因为你的心执着于“只有他给我,我才算有”。现在,请把你的心转向那些你已经拥有的爱:也许是母亲的辛劳,也许是朋友的支持,甚至是陌生人的善意。去感受它们,放大它们。当你主动去感受和创造爱时(比如去关心别人、养个宠物、培养一个爱好),你的内心就会变得丰盈。你的心,才是爱的源头,而不是你父亲。 第二,致良知,成为自己的“父亲”。 “良知”是你内心最深处的是非、善恶和爱的本能。它知道你渴望什么,也知道什么是对的。 · 对自己:用你曾经渴望的那种父爱方式来对待自己。当你犯错时,不要像内心那个苛刻的父亲一样批评自己,而是学着对自己说:“没关系,下次做好就行。”(这是鼓励与宽容)当你取得成就时,为自己骄傲,奖励自己。(这是认可与赞赏)你完全有能力,把自己“再养一次”。 · 对父亲:这不是为他说好话,而是为了解放你自己。理解他可能也是一个不会爱的、有缺陷的普通人,他的行为更多反映了他的无能,而非你的价值。阳明心学讲“知行合一”,他做不到“爱”,是因为他的“知”和“行”在那个层面是闭塞的。原谅不是为了他,是为了让你心中的巨石落下,让你能轻装前行。 总结一下: 父爱缺失像一个黑洞,你越往里面看,就越会被它吞噬。 阳明心学给你的,是一根“向内求”的火把。你不用再苦苦追问“他为什么不爱我”,而是转身问自己:“我该如何爱自己,如何活出我的光明?”

    如何用阳明心学的智慧,应对父爱缺失:

核心就一句话:你的价值,不取决于父亲如何对待你,而在于你如何“致良知”,成为自己的光明。

父爱缺失,往往会带来两种最深的痛苦:

1. 自我价值感低:“因为父亲不爱/不要我,所以我不够好,不值得被爱。”
2. 内心充满怨恨:“他毁了我的童年,我无法原谅,也无法快乐。”

阳明心学告诉我们 “心即理”——一切的真理和力量,不在外面,就在你心里。你不需要拼命向外(比如向一个缺席的父亲)去乞求认可和爱,那个能给你终极认可的人,就是你自己。

具体怎么做?分两步:

第一,事上磨练,转念:“他不给”不等于“我没有”。
这是最关键的“破局点”。父亲没有给予爱,这是一个客观事实。但你是否因此就“缺乏爱”,取决于你的内心。
阳明说“心外无物” 。你感到缺爱,是因为你的心执着于“只有他给我,我才算有”。现在,请把你的心转向那些你已经拥有的爱:也许是母亲的辛劳,也许是朋友的支持,甚至是陌生人的善意。去感受它们,放大它们。当你主动去感受和创造爱时(比如去关心别人、养个宠物、培养一个爱好),你的内心就会变得丰盈。你的心,才是爱的源头,而不是你父亲。

第二,致良知,成为自己的“父亲”。
“良知”是你内心最深处的是非、善恶和爱的本能。它知道你渴望什么,也知道什么是对的。

· 对自己:用你曾经渴望的那种父爱方式来对待自己。当你犯错时,不要像内心那个苛刻的父亲一样批评自己,而是学着对自己说:“没关系,下次做好就行。”(这是鼓励与宽容)当你取得成就时,为自己骄傲,奖励自己。(这是认可与赞赏)你完全有能力,把自己“再养一次”。
· 对父亲:这不是为他说好话,而是为了解放你自己。理解他可能也是一个不会爱的、有缺陷的普通人,他的行为更多反映了他的无能,而非你的价值。阳明心学讲“知行合一”,他做不到“爱”,是因为他的“知”和“行”在那个层面是闭塞的。原谅不是为了他,是为了让你心中的巨石落下,让你能轻装前行。

总结一下:

父爱缺失像一个黑洞,你越往里面看,就越会被它吞噬。

阳明心学给你的,是一根“向内求”的火把。你不用再苦苦追问“他为什么不爱我”,而是转身问自己:“我该如何爱自己,如何活出我的光明?”

    0 0
  • 富蕴阁
    富蕴阁倾听者
    2天前
    关注

    寂寞这东西,现代人谁没经历过?夜深人静时,刷着热闹的朋友圈却感觉更孤独;想找人聊聊,却发现不知该找谁。阳明心学,这个听起来有点“古”的学问,其实能给出一套非常高级且实用的解决方案。 它的核心,就三点: 第一句:寂寞不在外面,在你的心里。 你可能会觉得,寂寞是因为一个人住、朋友少、没人陪。但阳明先生会说:“心外无物。”所有感觉,都是你内心投射出来的。你心里觉得空,看外面世界才是空的。就像你忙起来投入时,一个人也充实;你内心无所适从时,在人群里也孤独。所以,首先要明白,对抗寂寞的主战场,不在你的客厅或微信好友列表里,而在你方寸之间的那颗心里。 第二句:别愣着“感受”寂寞,去找件事“做”。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叫“事上练”。心里难受怎么办?阳明心学不开辩论会,而是直接让你动起来。 · 马上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哪怕是认真给自己做一顿饭,把乱了的书架整理好,或者出门跑三公里。这个过程,就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你的全部精神和注意力,都灌注在这件具体的事情上,那种胡思乱想的、弥漫性的寂寞感,自然就被挤走了。 · 行动自带答案:在做事的过程中,你的心会沉静下来,甚至会生出一点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我能掌控某事”的感觉,是对抗“我被寂寞掌控”的无力感的最好武器。 第三句:把寂寞当成认识自己的机会。 王阳明在龙场那种绝境中,面对的不仅是寂寞,更是生死绝望。但他反而在绝境中“悟道”了。我们可以学的是:当你感到寂寞,别只把它当敌人,也把它当做一个信号和机会——它在提醒你:“嘿,你最近是不是忽略自己了?是不是该找点真正让你觉得有意义的事了?” 所以,应对寂寞的完整流程可以是: 1. 觉察:哦,我又感到寂寞了。承认它,知道它是我内心的反应。 2. 行动:不沉溺,立刻起身去做一件能让我专注的小事(读书、运动、学个新技能、甚至专心打扫)。 3. 内观:在行动后的平静中,问问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更深度的关系,还是一个更充实的自我? 总结:阳明心学教你应对寂寞,就是“别瞎想,去做事。做着做着,你不仅忘了寂寞,还会遇见一个更强大、更充实的自己。” 当你自己的内心变得丰富而坚定,寂寞便再也无法占据你生活的中心。

    寂寞这东西,现代人谁没经历过?夜深人静时,刷着热闹的朋友圈却感觉更孤独;想找人聊聊,却发现不知该找谁。阳明心学,这个听起来有点“古”的学问,其实能给出一套非常高级且实用的解决方案。

它的核心,就三点:

第一句:寂寞不在外面,在你的心里。

你可能会觉得,寂寞是因为一个人住、朋友少、没人陪。但阳明先生会说:“心外无物。”所有感觉,都是你内心投射出来的。你心里觉得空,看外面世界才是空的。就像你忙起来投入时,一个人也充实;你内心无所适从时,在人群里也孤独。所以,首先要明白,对抗寂寞的主战场,不在你的客厅或微信好友列表里,而在你方寸之间的那颗心里。

第二句:别愣着“感受”寂寞,去找件事“做”。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叫“事上练”。心里难受怎么办?阳明心学不开辩论会,而是直接让你动起来。

· 马上去做一件具体的事:哪怕是认真给自己做一顿饭,把乱了的书架整理好,或者出门跑三公里。这个过程,就是王阳明说的“致良知”——你的全部精神和注意力,都灌注在这件具体的事情上,那种胡思乱想的、弥漫性的寂寞感,自然就被挤走了。
· 行动自带答案:在做事的过程中,你的心会沉静下来,甚至会生出一点小小的成就感。这种“我能掌控某事”的感觉,是对抗“我被寂寞掌控”的无力感的最好武器。

第三句:把寂寞当成认识自己的机会。

王阳明在龙场那种绝境中,面对的不仅是寂寞,更是生死绝望。但他反而在绝境中“悟道”了。我们可以学的是:当你感到寂寞,别只把它当敌人,也把它当做一个信号和机会——它在提醒你:“嘿,你最近是不是忽略自己了?是不是该找点真正让你觉得有意义的事了?”

所以,应对寂寞的完整流程可以是:

1. 觉察:哦,我又感到寂寞了。承认它,知道它是我内心的反应。
2. 行动:不沉溺,立刻起身去做一件能让我专注的小事(读书、运动、学个新技能、甚至专心打扫)。
3. 内观:在行动后的平静中,问问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是更深度的关系,还是一个更充实的自我?

总结:阳明心学教你应对寂寞,就是“别瞎想,去做事。做着做着,你不仅忘了寂寞,还会遇见一个更强大、更充实的自己。”

当你自己的内心变得丰富而坚定,寂寞便再也无法占据你生活的中心。

    0 0
  • 富蕴阁
    富蕴阁倾听者
    3天前
    关注

    用阳明心学应对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 核心就一句话:把双向带来的剧烈情绪波动,看作是“心”这片天空上的“天气变化”,而你要做的,是找到那个无论晴雨都始终存在的“天空本身”。 这个“天空本身”,就是王阳明说的 “良知” 。它不是道德说教,而是你内心最深处那个清醒的、知道好坏、知道此刻状态不对劲的觉察力。 具体怎么做?分两点: 第一,在躁狂期(情绪高涨):用“事上练”来稳住。 当你感觉精力爆棚、想法一个接一个、冲动消费、易怒时,这就是“心”的狂风暴雨。这时,别试图用道理说服自己“冷静”,这很难。要做的是: · 立刻去做一件简单、具体、需要专注的事。比如,认真拖一遍地,整理一个小时的衣柜,临摹一页字帖。 · 意义在于:你的“良知”知道这种状态是过火的。通过把爆表的精力引导到一件具体的事上,你就是在“练心”。你不是在拖地,你是在用这个动作告诉内心躁动的那部分:“我知道你很兴奋,但我才是这具身体的主人。”这叫 “知行合一”——用符合内心真正需求(稳定)的行动,来引导混乱的思绪。 第二,在抑郁期(情绪低落):用“致良知”来陪伴。 当你感觉浑身无力、自我价值感为零、只想躺着时,这是“心”的阴霾严寒。这时,别强迫自己“振作”,也别认同那些负面想法。 · 启动那个“觉察者”。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现在正处在抑郁发作期,这些‘我一无是处’的想法,是抑郁这个病告诉我的,不是我本心的真实想法。” · 意义在于:你区分了“病”和“你”。那个能区分出这两者的“觉察力”,就是你的“良知”,是你不变的“天空”。你不需要打败抑郁,只需要知道它在,然后像照顾一个生病的朋友一样,给自己最基本的关怀:比如,“我知道你不想动,但我们试着把这几口饭吃完,好吗?”这就叫 “致良知”——回归并信任那个本自清净的觉察,而不被念头的内容牵着鼻子走。 总结一下: 阳明心学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和专业心理咨询,但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心态框架: · 别跟情绪讲道理,要跟它“做事”。躁时,用具体行动锚定自己;郁时,用温和觉察陪伴自己。 · 你不是你的情绪,你是情绪的观察者和管理者。找到那个如如不动的“内心导演”,而不是被台上(情绪)的悲喜演员完全控制。 记住,修炼的目标不是从此没有风雨,而是无论外界风雨多大,你都知道回家的路——那条路,通向你内心稳定而光明的良知。 认识自己成为自己,心若无处可栖,我在这里!

    用阳明心学应对双向情感障碍(躁郁症):
核心就一句话:把双向带来的剧烈情绪波动,看作是“心”这片天空上的“天气变化”,而你要做的,是找到那个无论晴雨都始终存在的“天空本身”。

这个“天空本身”,就是王阳明说的 “良知” 。它不是道德说教,而是你内心最深处那个清醒的、知道好坏、知道此刻状态不对劲的觉察力。

具体怎么做?分两点:

第一,在躁狂期(情绪高涨):用“事上练”来稳住。

当你感觉精力爆棚、想法一个接一个、冲动消费、易怒时,这就是“心”的狂风暴雨。这时,别试图用道理说服自己“冷静”,这很难。要做的是:

· 立刻去做一件简单、具体、需要专注的事。比如,认真拖一遍地,整理一个小时的衣柜,临摹一页字帖。
· 意义在于:你的“良知”知道这种状态是过火的。通过把爆表的精力引导到一件具体的事上,你就是在“练心”。你不是在拖地,你是在用这个动作告诉内心躁动的那部分:“我知道你很兴奋,但我才是这具身体的主人。”这叫 “知行合一”——用符合内心真正需求(稳定)的行动,来引导混乱的思绪。

第二,在抑郁期(情绪低落):用“致良知”来陪伴。

当你感觉浑身无力、自我价值感为零、只想躺着时,这是“心”的阴霾严寒。这时,别强迫自己“振作”,也别认同那些负面想法。

· 启动那个“觉察者”。在心里对自己说:“我现在正处在抑郁发作期,这些‘我一无是处’的想法,是抑郁这个病告诉我的,不是我本心的真实想法。”
· 意义在于:你区分了“病”和“你”。那个能区分出这两者的“觉察力”,就是你的“良知”,是你不变的“天空”。你不需要打败抑郁,只需要知道它在,然后像照顾一个生病的朋友一样,给自己最基本的关怀:比如,“我知道你不想动,但我们试着把这几口饭吃完,好吗?”这就叫 “致良知”——回归并信任那个本自清净的觉察,而不被念头的内容牵着鼻子走。

总结一下:

阳明心学不能替代药物治疗和专业心理咨询,但它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心态框架:

· 别跟情绪讲道理,要跟它“做事”。躁时,用具体行动锚定自己;郁时,用温和觉察陪伴自己。
· 你不是你的情绪,你是情绪的观察者和管理者。找到那个如如不动的“内心导演”,而不是被台上(情绪)的悲喜演员完全控制。

记住,修炼的目标不是从此没有风雨,而是无论外界风雨多大,你都知道回家的路——那条路,通向你内心稳定而光明的良知。
认识自己成为自己,心若无处可栖,我在这里!

    0 0
  • 富蕴阁
    富蕴阁倾听者
    5天前
    关注

    你想要真正地“做自己”,这或许是这个时代最勇敢的追求。它不在于特立独行,而在于找到内在的轴心,在喧嚣世界中活出笃定与从容。以下是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路径: 一、从觉察走向清醒 做自己的第一步,是看清自己现在的模样。 每天花十分钟,诚实地记录你的情绪波动——何时感到焦虑、为何兴奋、什么让你愤怒。这些情绪是指南针,指向你内心真正的价值排序。当你因为附和他人而心生厌恶,或因坚持己见而倍感轻松时,你已经触碰到“真我”的边缘。 同时,留意那些让你能量充沛或迅速枯竭的人和事。那个在会议上不敢表达的真实想法,那个你一再放弃的个人爱好,都是你遗失的自我碎片。把它们一一辨认、拾起。 二、建立清晰的边界 做自己不是自私,而是负责——为自己的感受、时间和能量负责。 学会在消耗你的关系中说“不”。那个每次见面都让你疲惫的朋友,你可以减少接触;那些违背你原则的请求,你有权拒绝。这不是冷漠,而是自爱。 同样,对泛滥的社交和信息建立防火墙。关掉不必要的推送,退出无意义的争论,把注意力收回到能滋养你的事情上。你的时间是你生命的构成,如何花费它,就是如何塑造自己。 三、在行动中塑造自我 自我不是等待被发现的既定宝藏,而是在每个选择中被雕刻成型的作品。 从今天起,做一件完全出于本心的小事。可以是重拾搁置已久的画笔,可以是在会议上说出不同的观点,也可以是独自去看一场电影。 这些微小的“越界”会让你发现:世界不会因你坚持自我而崩塌,反而会为你的坚定让路。每一次按照内心意愿行动,都是在向宇宙宣告“我是谁”。这份宣告积累多了,就会内化为你从容的底气。 做自己不是一次性的成就,而是一场持续一生的实践。 它不在于某个完美的终点,而在于每一个“更贴近内心一点”的当下。就像一棵树,无需告诉路人它是谁,它只是扎根生长,枝叶自然舒展成它应有的模样。

    你想要真正地“做自己”,这或许是这个时代最勇敢的追求。它不在于特立独行,而在于找到内在的轴心,在喧嚣世界中活出笃定与从容。以下是一些有实际意义的路径:

一、从觉察走向清醒

做自己的第一步,是看清自己现在的模样。

每天花十分钟,诚实地记录你的情绪波动——何时感到焦虑、为何兴奋、什么让你愤怒。这些情绪是指南针,指向你内心真正的价值排序。当你因为附和他人而心生厌恶,或因坚持己见而倍感轻松时,你已经触碰到“真我”的边缘。

同时,留意那些让你能量充沛或迅速枯竭的人和事。那个在会议上不敢表达的真实想法,那个你一再放弃的个人爱好,都是你遗失的自我碎片。把它们一一辨认、拾起。

二、建立清晰的边界

做自己不是自私,而是负责——为自己的感受、时间和能量负责。

学会在消耗你的关系中说“不”。那个每次见面都让你疲惫的朋友,你可以减少接触;那些违背你原则的请求,你有权拒绝。这不是冷漠,而是自爱。

同样,对泛滥的社交和信息建立防火墙。关掉不必要的推送,退出无意义的争论,把注意力收回到能滋养你的事情上。你的时间是你生命的构成,如何花费它,就是如何塑造自己。

三、在行动中塑造自我

自我不是等待被发现的既定宝藏,而是在每个选择中被雕刻成型的作品。

从今天起,做一件完全出于本心的小事。可以是重拾搁置已久的画笔,可以是在会议上说出不同的观点,也可以是独自去看一场电影。

这些微小的“越界”会让你发现:世界不会因你坚持自我而崩塌,反而会为你的坚定让路。每一次按照内心意愿行动,都是在向宇宙宣告“我是谁”。这份宣告积累多了,就会内化为你从容的底气。

做自己不是一次性的成就,而是一场持续一生的实践。 它不在于某个完美的终点,而在于每一个“更贴近内心一点”的当下。就像一棵树,无需告诉路人它是谁,它只是扎根生长,枝叶自然舒展成它应有的模样。

    0 0
  • 富蕴阁
    富蕴阁倾听者
    6天前
    关注

    情感关系中的“去魅”,说白了,就是把你脑子里给对方加上的那层“神仙滤镜”给摘掉,把他/她看成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你为什么痛苦、卑微、患得患失?就是因为这层滤镜太厚了。你看到的不是他,而是你想象中完美无缺的“神”。去魅,就是为了让你自己好过,重新拿回关系的主动权和平等感。 具体怎么做?这里有几个“狠招”: 1. 做“记缺点”的俗人,别做“造神”的傻子。 把他让你上头的优点先放一边。专门拿个备忘录,记下那些让你下头、不爽的瞬间: · 他也会抠鼻子、放屁、打嗝。 · 他当众吹牛的样子其实有点可笑。 · 他面对他老板时也会唯唯诺诺。 · 他拒绝你时,样子也很普通甚至有点冷漠。 每次你又开始幻想他多完美时,就把这个清单拿出来看三遍。告诉自己:“看,这就是个普通人,甚至毛病比我还多。” 2. 物理上拉开距离,精神上才能看清。 别一天到晚黏着,秒回、电话不断。故意让自己“忙”起来: · 和朋友去看场电影,别回他信息。 · 去健身房流流汗,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 · 专心工作/学习,赚点钱/学点技能比琢磨他香多了。 你会发现,你没那么关注他,天塌不下来。你活得越精彩,他对你的吸引力相对就越小。 3. 拓宽你的“世界地图”。 你把他当全世界,是因为你的世界太小了。去认识新朋友,哪怕是网友。去发展新的兴趣爱好,哪怕是做手工。当你发现这个世界有趣的人、有意思的事那么多,他自然就从“唯一”变成了“之一”。 4. 终极拷问:如果他失去现在吸引你的东西(比如颜值、金钱、才华),你还爱他吗? 想象一下,他秃头了、破产了、江郎才尽了,变成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你还会像现在这样迷恋他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该明白,你迷恋的只是一个标签,而不是他这个完整的人。 总结一下: 去魅,核心就一句话:落地。把他从你幻想的神坛上拉下来,让他双脚沾地,也让你自己站直了。 这不是为了不爱了,恰恰是为了能更真实、更平等、更健康地去爱。当你不再仰视,而是平视对方时,这段关系才算真正开始。

    情感关系中的“去魅”,说白了,就是把你脑子里给对方加上的那层“神仙滤镜”给摘掉,把他/她看成一个真实的、有血有肉的普通人。

你为什么痛苦、卑微、患得患失?就是因为这层滤镜太厚了。你看到的不是他,而是你想象中完美无缺的“神”。去魅,就是为了让你自己好过,重新拿回关系的主动权和平等感。

具体怎么做?这里有几个“狠招”:

1. 做“记缺点”的俗人,别做“造神”的傻子。
把他让你上头的优点先放一边。专门拿个备忘录,记下那些让你下头、不爽的瞬间:

· 他也会抠鼻子、放屁、打嗝。
· 他当众吹牛的样子其实有点可笑。
· 他面对他老板时也会唯唯诺诺。
· 他拒绝你时,样子也很普通甚至有点冷漠。
  每次你又开始幻想他多完美时,就把这个清单拿出来看三遍。告诉自己:“看,这就是个普通人,甚至毛病比我还多。”

2. 物理上拉开距离,精神上才能看清。
别一天到晚黏着,秒回、电话不断。故意让自己“忙”起来:

· 和朋友去看场电影,别回他信息。
· 去健身房流流汗,感受一下自己的身体。
· 专心工作/学习,赚点钱/学点技能比琢磨他香多了。
  你会发现,你没那么关注他,天塌不下来。你活得越精彩,他对你的吸引力相对就越小。

3. 拓宽你的“世界地图”。
你把他当全世界,是因为你的世界太小了。去认识新朋友,哪怕是网友。去发展新的兴趣爱好,哪怕是做手工。当你发现这个世界有趣的人、有意思的事那么多,他自然就从“唯一”变成了“之一”。

4. 终极拷问:如果他失去现在吸引你的东西(比如颜值、金钱、才华),你还爱他吗?
想象一下,他秃头了、破产了、江郎才尽了,变成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你还会像现在这样迷恋他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你就该明白,你迷恋的只是一个标签,而不是他这个完整的人。

总结一下:
去魅,核心就一句话:落地。把他从你幻想的神坛上拉下来,让他双脚沾地,也让你自己站直了。

这不是为了不爱了,恰恰是为了能更真实、更平等、更健康地去爱。当你不再仰视,而是平视对方时,这段关系才算真正开始。

    0 0
  • 富蕴阁
    富蕴阁倾听者
    7天前
    关注

    用阳明心学应对影响生活的梦境,核心就一句话:别把梦当真,要在现实里下功夫。 梦,不管多可怕、多美好、多离奇,都像是你心里放映的一场“电影”。电影里的情节不是你真实的生活。你之所以被它影响,是因为你醒来后,还在反复回味电影里的情绪,把它当成了“真事”去对待。 这正好对应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心即理和事上练。 具体怎么操作?分三步走: 第一步:醒后立刻“叫停”——“这只是个梦” 刚醒来的几分钟,是情绪最容易被梦境牵着走的时候。这时,你要在心里非常清晰、坚定地对自己说:“我刚才在做梦,现在我已经醒了。梦里的东西都是假的,不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这一步,是在运用“心即理”。你的心是主宰,你认定它是假的,它对现实的影响力就会立刻减弱。别小看这句话,它是在给你混乱的内心下一个“判决书”。 第二步:把情绪“倒掉”——接纳但不认同 承认情绪的存在,但不要认同它。比如,你可以对自己说:“是的,我因为那个梦现在感到害怕/难过,我允许自己有这种感受。但这感觉是梦留下的‘回声’,就像看完恐怖片会害怕一样。它很快就会过去。” 不要抗拒情绪,你越抗拒,它缠你越紧。你只是看着它,知道它在那儿,但不跟它走。这就完成了初步的“事上练”——在你的情绪这件事上磨练心性。 第三步:用一件具体的小事,把心神“锚定”在现实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有效的“事上练”。立刻去做一件需要你稍微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的、真实的、有体感的小事。比如: · 认真地洗个脸,感受水的温度。 · 仔细地泡杯茶或咖啡,闻闻它的香气。 · 整理一下床铺,用手抚平褶皱。 · 出声读一段书或新闻,让声音把自己拉回现实。 做这件事的时候,全心投入,感受你的动作和身体的感觉。这是在用真实的、可控的“当下”,去覆盖掉虚幻的、混乱的“梦境”。你的心被安放在了现实里,自然就没空去搭理梦里那些事了。 总结一下: 被噩梦困扰,不是你运气不好,而是你的心在梦醒后“失守”了。阳明心学教我们的,就是夺回心的主动权。 1. 醒来就断案:判定“那是假的”。 2. 情绪当客人:看着它来,看着它走。 3. 身体忙起来:用一件小事把神儿拉回来。 记住,你的世界只存在于你清醒时面对的每一件实事里。梦,只是心湖偶尔泛起的涟漪,让它自然平静就好,不必往里面扔石头。坚持这么练,你会发现,梦对你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用阳明心学应对影响生活的梦境,核心就一句话:别把梦当真,要在现实里下功夫。

梦,不管多可怕、多美好、多离奇,都像是你心里放映的一场“电影”。电影里的情节不是你真实的生活。你之所以被它影响,是因为你醒来后,还在反复回味电影里的情绪,把它当成了“真事”去对待。

这正好对应了阳明心学的精髓——心即理和事上练。

具体怎么操作?分三步走:

第一步:醒后立刻“叫停”——“这只是个梦”
刚醒来的几分钟,是情绪最容易被梦境牵着走的时候。这时,你要在心里非常清晰、坚定地对自己说:“我刚才在做梦,现在我已经醒了。梦里的东西都是假的,不是正在发生的事实。”
这一步,是在运用“心即理”。你的心是主宰,你认定它是假的,它对现实的影响力就会立刻减弱。别小看这句话,它是在给你混乱的内心下一个“判决书”。

第二步:把情绪“倒掉”——接纳但不认同
承认情绪的存在,但不要认同它。比如,你可以对自己说:“是的,我因为那个梦现在感到害怕/难过,我允许自己有这种感受。但这感觉是梦留下的‘回声’,就像看完恐怖片会害怕一样。它很快就会过去。”
不要抗拒情绪,你越抗拒,它缠你越紧。你只是看着它,知道它在那儿,但不跟它走。这就完成了初步的“事上练”——在你的情绪这件事上磨练心性。

第三步:用一件具体的小事,把心神“锚定”在现实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也是最有效的“事上练”。立刻去做一件需要你稍微集中注意力才能完成的、真实的、有体感的小事。比如:

· 认真地洗个脸,感受水的温度。
· 仔细地泡杯茶或咖啡,闻闻它的香气。
· 整理一下床铺,用手抚平褶皱。
· 出声读一段书或新闻,让声音把自己拉回现实。

做这件事的时候,全心投入,感受你的动作和身体的感觉。这是在用真实的、可控的“当下”,去覆盖掉虚幻的、混乱的“梦境”。你的心被安放在了现实里,自然就没空去搭理梦里那些事了。

总结一下:
被噩梦困扰,不是你运气不好,而是你的心在梦醒后“失守”了。阳明心学教我们的,就是夺回心的主动权。

1. 醒来就断案:判定“那是假的”。
2. 情绪当客人:看着它来,看着它走。
3. 身体忙起来:用一件小事把神儿拉回来。

记住,你的世界只存在于你清醒时面对的每一件实事里。梦,只是心湖偶尔泛起的涟漪,让它自然平静就好,不必往里面扔石头。坚持这么练,你会发现,梦对你的影响会越来越小。

    0 0
  • 富蕴阁
    富蕴阁倾听者
    8天前
    关注

    用阳明心学应对“恋母情结”,核心就是一句话:把你对母亲的依赖和纠结,转化为自己内心生长的力量,成为一个能为自己负责的、独立的成年人。 下面我们分三步来说怎么做: 第一步:看清“心魔”在哪——事上练 阳明心学讲“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不是让你空想,而是让你在具体事情上觉察自己的心。 · 场景:比如,你今天工作上有个重大决定,你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分析,而是想“打个电话问问妈”;或者你交了个女朋友,但总觉得她不如你妈体贴,为此烦恼。 · 怎么做:在这些具体事情发生时,别急着行动。先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这么做/这么想,是出于我自己的独立判断,还是出于对母亲的习惯性依赖或讨好?” 这就叫“事上练”。你不是要恨你妈,也不是要断绝关系,而是要看清那个“自动导航”模式——那个一遇事就往外求、往母亲那里求的习惯。看清它,就是战胜它的第一步。 第二步:建立你的“主心骨”——致良知 “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精神上没有“断奶”,内心没有主心骨,所以把母亲当作精神支柱和评判标准。 阳明心学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良知”,它就是你与生俱来的主心骨和是非心。它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该做的,只是被你的依赖习惯给遮蔽了。 · 怎么做: 1. 在小事上自己做主:今天午饭吃什么?周末怎么安排?从这些完全没有对错的小事开始,坚决自己决定,不征求母亲意见。这是在向你的内心宣告:“我的事,我做主。” 2. 在情感上自我负责:感到孤独、害怕、压力大时,不要本能地去找母亲倾诉。试着自己消化,或者找朋友、通过运动、写日记来排解。告诉自己:“我的情绪,我自己能处理。” 这个过程,就是在擦亮你的“良知”,让你内心的声音(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变得比母亲的声音更响亮。 第三步:用成熟的爱去替代幼稚的依恋——知行合一 当你通过上面的练习,内心力量开始增长,你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你会发现,真正的孝顺,不是像个小孩一样依附和纠缠,而是作为一个独立、强大的个体,去关心和爱护她。 · 过去的你:因为离不开她,所以可能会有抱怨、控制、甚至因为她不能满足你所有期望而痛苦。这是一种捆绑式的、充满压力的“爱”。 · 未来的你:你经济独立,精神独立,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这时你再回家看她,给她买礼物,陪她聊天,这种爱是轻松、愉悦、发自内心的。因为你不再向她“索取”安全感,而是在“给予”关怀。

    用阳明心学应对“恋母情结”,核心就是一句话:把你对母亲的依赖和纠结,转化为自己内心生长的力量,成为一个能为自己负责的、独立的成年人。

下面我们分三步来说怎么做:

第一步:看清“心魔”在哪——事上练

阳明心学讲“心即理”和“知行合一”,不是让你空想,而是让你在具体事情上觉察自己的心。

· 场景:比如,你今天工作上有个重大决定,你第一反应不是自己分析,而是想“打个电话问问妈”;或者你交了个女朋友,但总觉得她不如你妈体贴,为此烦恼。
· 怎么做:在这些具体事情发生时,别急着行动。先停下来,问自己一个问题:“我这么做/这么想,是出于我自己的独立判断,还是出于对母亲的习惯性依赖或讨好?”
  这就叫“事上练”。你不是要恨你妈,也不是要断绝关系,而是要看清那个“自动导航”模式——那个一遇事就往外求、往母亲那里求的习惯。看清它,就是战胜它的第一步。

第二步:建立你的“主心骨”——致良知

“恋母情结”的本质,是精神上没有“断奶”,内心没有主心骨,所以把母亲当作精神支柱和评判标准。

阳明心学说,每个人心里都有个“良知”,它就是你与生俱来的主心骨和是非心。它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该做的,只是被你的依赖习惯给遮蔽了。

· 怎么做:
  1. 在小事上自己做主:今天午饭吃什么?周末怎么安排?从这些完全没有对错的小事开始,坚决自己决定,不征求母亲意见。这是在向你的内心宣告:“我的事,我做主。”
  2. 在情感上自我负责:感到孤独、害怕、压力大时,不要本能地去找母亲倾诉。试着自己消化,或者找朋友、通过运动、写日记来排解。告诉自己:“我的情绪,我自己能处理。”

这个过程,就是在擦亮你的“良知”,让你内心的声音(你真正想要的生活)变得比母亲的声音更响亮。

第三步:用成熟的爱去替代幼稚的依恋——知行合一

当你通过上面的练习,内心力量开始增长,你会进入一个新的境界。

你会发现,真正的孝顺,不是像个小孩一样依附和纠缠,而是作为一个独立、强大的个体,去关心和爱护她。

· 过去的你:因为离不开她,所以可能会有抱怨、控制、甚至因为她不能满足你所有期望而痛苦。这是一种捆绑式的、充满压力的“爱”。
· 未来的你:你经济独立,精神独立,能处理好自己的生活。这时你再回家看她,给她买礼物,陪她聊天,这种爱是轻松、愉悦、发自内心的。因为你不再向她“索取”安全感,而是在“给予”关怀。

    0 0
  • 富蕴阁
    富蕴阁倾听者
    9天前
    关注

    如何做减法: 累了,就是身体和心里在给你发警报:“哥们儿,装不下了,赶紧清仓!” 这时候做减法,不是让你躺平啥也不干,而是把那些“多余的包袱”扔一扔。 第一,给“事”做减法。 你是不是觉得每天有100件事等着你?工作、家务、社交、学习……停!把这些事列个清单,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 “哪件事今天不干,天会塌下来?” 答案通常是:几乎没有。那就只干那几件“天会塌下来”的事。其他的,比如地板今天没拖、某个群聊没看、朋友约的饭局不是特别想去,统统可以往后排,甚至直接取消。你不是超人,没必要对每件事都说“行”。 第二,给“信息”做减法。 手机里几十个APP天天推送,群几百条未读,短视频刷得停不下来……你的脑子就是个高速运转的CPU,信息过载,不卡死才怪。 关掉90%的APP推送。 世界没那么需要你即时响应。 退出那些互助群和吹水群。它们除了消耗你的时间和情绪,没啥用。 每天设定一段“无屏幕时间”。比如睡前半小时,不看手机,发发呆或者看几页纸质书。让你的大脑从“被动接收”切换到“主动休息”。 第三,给“关系”做减法。 有些人,你跟他相处完就觉得特别累,浑身负能量。对于这种消耗型的关系,要学会“物理隔离”。 不用刻意绝交,但可以“已读慢回”或者“找借口不见”。 把时间和好心情,留给那些让你相处舒服、能给你充电的人。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给“心里戏”做减法。 “我刚才是不是说错话了?”“老板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万一搞砸了怎么办?”……这些内心独白是最耗能的。 学会对自己说两句大白话: 1. “关我屁事。” —— 对别人的看法和与你无关的杂事。 2. “那又怎样?” —— 对已经发生的小失误和可能的坏结果。 别把太多事、太多人、太多想法都请进你的生命里当VIP。你的时间和精力是头等舱,只留给最重要的人和事。 总结一下,人变轻松的秘诀就一句话: 把手头的事减少,把手机的推送关掉,把消耗你的人看淡,把自己心里的包袱放下。 就从今天,先从“不做哪件事天也不会塌”开始试试。

    如何做减法:
累了,就是身体和心里在给你发警报:“哥们儿,装不下了,赶紧清仓!” 这时候做减法,不是让你躺平啥也不干,而是把那些“多余的包袱”扔一扔。

第一,给“事”做减法。

你是不是觉得每天有100件事等着你?工作、家务、社交、学习……停!把这些事列个清单,然后问自己一个问题:

“哪件事今天不干,天会塌下来?”

答案通常是:几乎没有。那就只干那几件“天会塌下来”的事。其他的,比如地板今天没拖、某个群聊没看、朋友约的饭局不是特别想去,统统可以往后排,甚至直接取消。你不是超人,没必要对每件事都说“行”。

第二,给“信息”做减法。

手机里几十个APP天天推送,群几百条未读,短视频刷得停不下来……你的脑子就是个高速运转的CPU,信息过载,不卡死才怪。

关掉90%的APP推送。 世界没那么需要你即时响应。
退出那些互助群和吹水群。它们除了消耗你的时间和情绪,没啥用。
每天设定一段“无屏幕时间”。比如睡前半小时,不看手机,发发呆或者看几页纸质书。让你的大脑从“被动接收”切换到“主动休息”。

第三,给“关系”做减法。

有些人,你跟他相处完就觉得特别累,浑身负能量。对于这种消耗型的关系,要学会“物理隔离”。

不用刻意绝交,但可以“已读慢回”或者“找借口不见”。 把时间和好心情,留给那些让你相处舒服、能给你充电的人。

第四,也是最重要的,给“心里戏”做减法。

“我刚才是不是说错话了?”“老板那个眼神是什么意思?”“万一搞砸了怎么办?”……这些内心独白是最耗能的。

学会对自己说两句大白话:

1. “关我屁事。” —— 对别人的看法和与你无关的杂事。
2. “那又怎样?” —— 对已经发生的小失误和可能的坏结果。

别把太多事、太多人、太多想法都请进你的生命里当VIP。你的时间和精力是头等舱,只留给最重要的人和事。

总结一下,人变轻松的秘诀就一句话:

把手头的事减少,把手机的推送关掉,把消耗你的人看淡,把自己心里的包袱放下。

就从今天,先从“不做哪件事天也不会塌”开始试试。

    0 1
    21328220
  • 富蕴阁
    富蕴阁倾听者
    10天前
    关注

    中年女性如何打破“家”的牢笼: 核心就一句话:把你自己的需求,理直气壮地排进家庭日程表里。 你不是谁的妻子,不是谁的母亲,首先你是你自己。打破牢笼,不是要你离家出走,而是从家里的“透明人”、“工具人”变回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生活的女主人。 具体怎么做?分四步走: 第一步:抢回“专属时间” 别等别人施舍你时间。每天或每周,固定划出几段完全属于你自己的时间,雷打不动。 · 具体做法:比如,明确告诉家人:“每周二、四晚上8点到9点,是我运动/看书的时间,这期间除非着火,别打扰我。”或者“周六上午,我要出去上插花课/和姐妹喝茶,午饭你们自己解决。”一开始他们可能会不习惯,甚至会抱怨,但你只要坚持几次,他们就会被迫适应。你的时间很贵,不能全部免费赠送。 第二步:打造“物理空间” 家里必须有一个让你喘口气的角落。 · 具体做法:哪怕只是一个阳台的角落、一张属于你的书桌、一个放满你喜欢书籍的床头柜。把这个地方布置成你喜欢的样子,放上香薰、绿植、你的照片。明确这是你的“充电桩”,心烦时就在这里待15分钟,告诉家人“我需要静一静”。 第三步:重建“社交圈” 别让你的聊天列表里只有老公孩子和买菜群。 · 具体做法:主动联系那些因为你“忙”而疏远的老朋友,约个咖啡。去参加一个你感兴趣的短期课程(烘焙、绘画、瑜伽都行),在那里认识新朋友。甚至可以在小区里找“遛狗搭子”、“散步搭子”。有自己的社交圈,你才能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得能量和反馈,而不是只围着那两个人转。 第四步:设定“微目标”并兑现 成就感是打破牢笼最好的锤子。 · 具体做法:目标别设太大,比如“我要创业”、“我要瘦20斤”,这太难了。从“微目标”开始:“我这周要独自去看一场电影。”、“我这个月要读完一本书。”、“我下个月要和闺蜜来一次短途旅行。” 然后,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当你一次次为自己完成目标时,你的自信和力量感就回来了。 最后记住: 打破牢笼,注定会有摩擦和不适。老公孩子可能会抱怨饭不好吃了,家里乱点了。别心软,别妥协。你为这个家奉献了这么多年,有权利为自己活一活。当你开始珍惜自己,家里的人才会真正开始珍惜你。 改变不是一夜之间,但从今天、从下一件小事,你就可以开始。

    中年女性如何打破“家”的牢笼:

核心就一句话:把你自己的需求,理直气壮地排进家庭日程表里。

你不是谁的妻子,不是谁的母亲,首先你是你自己。打破牢笼,不是要你离家出走,而是从家里的“透明人”、“工具人”变回一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生活的女主人。

具体怎么做?分四步走:

第一步:抢回“专属时间”
别等别人施舍你时间。每天或每周,固定划出几段完全属于你自己的时间,雷打不动。

· 具体做法:比如,明确告诉家人:“每周二、四晚上8点到9点,是我运动/看书的时间,这期间除非着火,别打扰我。”或者“周六上午,我要出去上插花课/和姐妹喝茶,午饭你们自己解决。”一开始他们可能会不习惯,甚至会抱怨,但你只要坚持几次,他们就会被迫适应。你的时间很贵,不能全部免费赠送。

第二步:打造“物理空间”
家里必须有一个让你喘口气的角落。

· 具体做法:哪怕只是一个阳台的角落、一张属于你的书桌、一个放满你喜欢书籍的床头柜。把这个地方布置成你喜欢的样子,放上香薰、绿植、你的照片。明确这是你的“充电桩”,心烦时就在这里待15分钟,告诉家人“我需要静一静”。

第三步:重建“社交圈”
别让你的聊天列表里只有老公孩子和买菜群。

· 具体做法:主动联系那些因为你“忙”而疏远的老朋友,约个咖啡。去参加一个你感兴趣的短期课程(烘焙、绘画、瑜伽都行),在那里认识新朋友。甚至可以在小区里找“遛狗搭子”、“散步搭子”。有自己的社交圈,你才能从不同的人那里获得能量和反馈,而不是只围着那两个人转。

第四步:设定“微目标”并兑现
成就感是打破牢笼最好的锤子。

· 具体做法:目标别设太大,比如“我要创业”、“我要瘦20斤”,这太难了。从“微目标”开始:“我这周要独自去看一场电影。”、“我这个月要读完一本书。”、“我下个月要和闺蜜来一次短途旅行。” 然后,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当你一次次为自己完成目标时,你的自信和力量感就回来了。

最后记住:
打破牢笼,注定会有摩擦和不适。老公孩子可能会抱怨饭不好吃了,家里乱点了。别心软,别妥协。你为这个家奉献了这么多年,有权利为自己活一活。当你开始珍惜自己,家里的人才会真正开始珍惜你。

改变不是一夜之间,但从今天、从下一件小事,你就可以开始。

    0 0

扫码下载APP
iOS版APP下载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