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力心理
十年口碑经营
下载APP
匿名
2020-06-07 11:03:35
抱抱TA
男 1、对声音知觉过于敏感,拉拉链、脚步声都成为烦躁根源(在此过程中常伴有对噪音源的愤怒),并在此过程中长期及于 担惊受怕状态,甚至主动感知、寻找噪音 2.易激惹,常因小事而有巨大的感情变化,因小事生气、烦躁、悲伤、忧愁、亢奋等,对学习生活造成困扰 3、心理极度脆弱,当学习,人际上遭到负面反馈,或是单纯因为噪音或不良情绪的干扰,掌常产生现状无法改变,已无计可施的想法,甚至产生“活着这么难累,死了也许会轻松一些”的轻生倾向(此时也常有一些破罐子破摔的极端想法产生)——可见自我遇节能力之差。
8
1
520
曹春艳
你好,你的家长是否经常发出指责你的噪音呢。这些噪音似乎起到了破坏性的作用。
王金霞
您好,如果您年满16岁可以在平台首页进行s c l 90心理测试,再把结果发上来。
王金玲
你好,通过描述可以理解你的感受,心理极度脆弱,这种情况最初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家人了解你现在的状态吗?
毛慧颖
你好
王 宇
你好
爱和
接纳自己,放弃细节
魏巍
你好,情绪愉快时你说的那些噪音还是问题吗?
小高
你好请问你有在接受治疗吗
幸福一生
幸福一生送了一个拥抱
更多内容 APP查看
女 对声音敏感,听到别人很小声的声音会很烦躁生气,经常会被突然响起的声音吓到出冷汗。 经常会走神想到一些不好的经历,先是悲伤流泪,其次是对特定对象的怨怼,然后会感到焦虑愤怒情绪失控继而会情绪低迷持续一段时间。 在日常生活里的记忆力减差了很多,经常会忘记做了什么,但是在学习上的没有什么变化,背书什么的和原来速度差不多。 对亲情和爱情都很抵触,我相信的大概只有友情,因为父母的婚姻矛盾和对我做出的一些事,现在有弥补,但是也很固执,不插手我的一些事情但要求我必须要比别人强,我总会不由自己的怨怼他们。 状态反反复复持续了两三年开始发现的时候是已经开始通过自残来缓解中间几年逐渐减轻这段时间症状又加重了
(匿名)
听到噪音(如咳嗽声,做饭或者施工等敲敲打打的声音)容易紧张,继而生病
女 对周围的声音非常敏感。别人发出任何声音我都会非常不自在,如果声音刺耳会感觉头皮发麻,脚麻。 最早出现这种情况是在高二,当时觉得坐我后面的同学总在制造声音攻击我,当她翻书时我就会背后发麻发凉,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也因此下降,高三时不得不回家上自习。 以前这种情况只是在学习时有,现在读大学了已经拓展到生活中,无论是谁包括我父母,制造声音我都会不舒服。在宿舍也过的很不自在。 由于别人制造声音攻击我的思维已经固定,在别人在制造声音时,总想攻击别人,但一直在克制自己,因为不想其他正常人也和我一样。非常矛盾,想尽快解决
(匿名)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喜欢身边很安静,如果一有人在身边吵啊闹啊,一下子人的情绪就控制不住,特别想骂人,想吵架,这情况已经很久了,一当身边有这样吵的情况出现人就受不了
不知道为啥,最近安静环境下的尖锐声音各种敏感,鼠标声,剪指甲的声音,咳嗽声,吸鼻涕的声音。对于这些声音现在从讨厌,到恐惧以至于现在有些害怕。本人现在在准备考试,学习紧张,每天都在自习室里学习。现在一到自习室,脑子里就条件反射身边有没有这些声音,继而心里开始异常害怕这些声音。如果一出现这些声音,整个人就开始烦躁。请问医生,这是不是已经到了心理疾病的程度了?如今因为这些声音,已经没法学习了,学习效率特别低(以前我学习的时候都听不见这些声音,现在一学习就是听见各种声音)
(匿名)
男 周围有噪音时,自己心情就莫名的烦躁。尤其是鞭炮的声音。还有听到敲门声就有些心惊胆颤。怕一个人独处。这些现象属于什么心理疾病?
(匿名)
女 在学校呆不下去了啊,对声音特别敏感,影响学习和睡眠了,和别人交流起矛盾的时候如果不用极端的方式解决会很难受,有时觉得生活好没意思啊。 在家里的时候听到楼上一点动静都很难受,而家人却觉得没事。感觉要疯了,怎么办
(匿名)
女 人一旦选择了挣钱,怎么感觉走上了一条痛苦的道路?尤其是女人,为何会钻进钱眼里,出不来!❤️也越来越小!钱能给你安全感的同时也变得一毛不拔!
(匿名)
女 我经常选择很困难,经常烦躁,感觉心很累,有时感觉没精神,很迷茫
首页
心理咨询
倾诉热线
论坛
心理测试
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意见反馈
|
问题索引
|
文章索引
|
微博索引
|
资讯文章
当前所在位置:
首页
/
问题列表
/
2020
/
0607
问
男 1、对声音知觉过于敏感,拉拉链、脚步声都成为烦躁根源(在此过程中常伴有对噪音源的愤怒),并在此过程中长期及于 担惊受怕状态,甚至主动感知、寻找噪音 2.易激惹,常因小事而有巨大的感情变化,因小事生气、烦躁、悲伤、忧愁、亢奋等,对学习生活造成困扰 3、心理极度脆弱,当学习,人际上遭到负面反馈,或是单纯因为噪音或不良情绪的干扰,掌常产生现状无法改变,已无计可施的想法,甚至产生“活着这么难累,死了也许会轻松一些”的轻生倾向(此时也常有一些破罐子破摔的极端想法产生)——可见自我遇节能力之差。
给力心理APP
免费公益心理咨询平台
长沙给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ICP证:湘ICP备14006375号-3
×
举报
涉黄举报
涉政举报
涉恐举报
扫码下载APP
给力心理APP
随时随地,畅享心理服务
专业
便捷
隐私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