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APP

如何给孩子立规矩 家长应考虑这两大原则

   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大到社会,小到家庭,都需要有有规矩才能保证正常的运行。尤其是在家庭中,规矩的建立对孩子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当然前提是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家长在立规矩的时候经常会忽略这点,不考虑孩子的感受。如何给孩子订规矩呢?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

 

  生活上立规矩要听孩子意见。

 

  生活中需要孩子遵守的规则很多,小的如起床时间、锻炼习惯、玩具收纳、写作业等,大的如公共场合排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等。所有的规矩除了要给孩子讲清理由,也要和孩子一起商量探讨,尊重他的表达权和个人意愿,尤其是那些非强制性规则。在民主氛围中长大的孩子更懂得尊重他人,规则容易内化,实行效果好。比如,规定孩子的起床时间时,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列出起床后需要做的事情,然后倒推出起床时间,如果想晚起十分钟,需要压缩哪部分时间,具体怎么做,最后定出最终的起床时间来。

 

  规矩内容要明确,有可操作性。

 

  孩子对一些事情的理解方式更倾向于形象化思维,为减少沟通中的误解,规矩内容一定要清晰,有执行操作的步骤最好。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布置家务劳动,但孩子可能完成得不够顺利,反遭家长斥责,结果导致孩子的积极性受影响。举例来讲,如果想培养孩子自己收纳玩具的习惯,就要明确告诉他,什么玩具收在哪个位置,怎么收。你们可以一起画出或者写出玩具收纳的规则、步骤,贴在墙上,时刻提醒。

 

  在立完规矩之后,家长一定别忘了给孩子讲清楚,如果他不守规矩,将会有何种结果。而这些结果,最好是与孩子自身利益有一定关系的,比如:孩子犯了错,就没收他的玩具,不让他吃好吃的等等。这样孩子处于自身利益考虑,就会遵守这些规矩。

 

  立规矩是为了孩子的发展,所以家长在该孩子立规矩时一定要倾听孩子的感受,不要有强制性,否则会引起孩子的不满。其次,所谓的规矩一定要有合理的内容,要有操作性,让孩子能明白并且接受,而且家长还应当向孩子说明违反规矩的后果,让孩子遵守这些规矩。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教师妈妈:怎么偏偏教不好自己的孩子?

老师的孩子谁来教?经常听到身边的老师们感叹:教了多少个学生了,怎么偏偏教不好自己的孩子?一位老师曾经给自己的孩子指出作业中的不对之处,而孩子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我们老师教的,就是没错!”教师他的训斥令孩子撒了谎小舟老师是教小学语文的,还当班主任。在记者采访当天…

首页

心理咨询

情感倾诉

心理论坛

心理测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