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都有分离焦虑症? 

你的宝宝会黏着你不放吗?当你去洗澡或是上个厕所,他就开始放声大哭,哭得你手忙脚乱。你知道宝宝为什么离不开你吗?五六个月大的宝宝,逐渐与母亲建立依附关系,只要妈妈一离开身边,他就会感到焦虑和恐惧,这是宝宝“分离焦虑症”的表现,能不能顺利地度过危机关键在于妈妈如何处理!

宝宝都会有分离焦虑吗?

  依据学者Bowlby依附理论的观点,一般宝宝都会有分离焦虑,只是程度轻重不一。正确的引导能帮宝宝走出这种情绪,而引导不好或宝宝的分离焦虑过分严重的话,会对宝宝的身心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

  每个宝宝的分离焦虑及因分离焦虑而产生的抗议行为,会因宝宝个人的特质或气质而有差异。如有些宝宝在面对新的人和事物时,接受度比较高;有些宝宝则比较退缩,只愿意信任特定的对象,对比较退缩的宝宝而言,他的分离焦虑就会强一些。反应强度较大的宝宝,除了哭闹的抗议行为会比较强烈,可能会在饮食、睡眠等方面出现一些异常,甚至会生病。

  为什么有分离焦虑症

  三四个月大的宝宝,已经能够区别熟人与陌生人的不同。进而对陌生人产生恐惧及逃避的反应。等到宝宝长到五六个月大的时候,会认定一个特定的对象,与他产生密切的依附关系,这个对象通常是与宝宝最亲密的妈妈。他的眼睛会一再地搜索妈妈,看到时,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但只要妈妈一离开,宝宝就会出现害怕和哭泣的行为。郭云鼎表示,这是分离焦虑症的表现,主要是与宝宝的认知能力有关。一般成人具有物体恒存的概念,但是宝宝却还没有发展出来,在他的认知里,物体离开久了就等于是完全消失,他必须感觉到物体或是人的存在,才能安心。

  根据学者研究,3个月大的婴儿,能够辨认养育者与其他人的不同,之后7个月,逐渐依恋养育者,这是婴幼儿安全感的来源。

  2岁后症状会逐渐减轻

  在这个时期,父母要尽量让宝宝感受到爸妈的爱,满足他对安全感的需求,等到大概两岁以后,宝宝的分离焦虑就会逐渐减轻,借着探索环境的方式发展自我独立的能力,直到宝宝3岁时,开始和其他人互动,分离焦虑症的情形也就逐渐地消失了。但是,孩子入学以后,环境改变,可能又引发他另一波的分离焦虑症。

  分离焦虑带来的不良后果

  分离焦虑是心理活动引起的,对宝宝心理发展的影响也非常大。美国一位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如果宝宝的分离焦虑比较严重,会影响宝宝的活动;如果宝宝无法走出这种情绪,对他适应力的发展也有负面作用;分离焦虑还对宝宝日后健全人格的发展有非常重大的影响。[NextPage]

  如何帮助宝宝度过焦虑

  不只是宝宝会因为分离而感到焦虑,妈妈也一样有这种情绪,分分秒秒为宝宝担心、无法放手让宝宝独立、担心宝宝生病而过度保护等,但如果因此造成孩子过度的依赖,反而更加重分离焦虑的症状。因此,爸爸妈妈先调试好心态,才能协助宝宝共同度过心理危机。

  1、适当的协助:对孩子害怕的某些人、事、物或情境进行知识性的教育,用渐进式的引导,协助他们认识了解陌生的事物,引起宝宝的好奇心,进而敢去接近或做尝试。

  2、给宝宝立即的回应及安全感:注意宝宝的一举一动,随时做出回应,让宝宝知道妈妈一直存在,没有消失;当你在浴室洗澡,或是上厕所时,你可以将宝宝放在门口,他会先看你是不是在那边,然后再去玩自己的游戏,这样来来回回地看你是否消失,直到他确认妈妈一直都在的事实之后,你就可以关上门,但记得要跟保持宝宝沟通哦!

  3、在必要时坚定地离开:离开时要告诉宝宝:“妈妈等一下就回来,宝宝要等等哦!”并且一面走一面跟他说话,坚定宝宝等待的决心。

  4、妈妈自己也要放松心情:婴幼儿会模仿好的行为,也会模仿不好的行为,因此如果爸爸妈妈常有焦虑的情绪,久而久之,也会影响孩子跟着仿效,例如:妈妈经常担心爸爸怎么还没回家?到底出了什么事情?这种紧张的气氛,也容易反应在宝宝的身上,大人必须先调整自己的情绪。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不可轻信“心理测试”结果

时下各种媒体上的心理测试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兴趣,人们希望从中获知自己的心理状况。不久前,我收到一封求助信:“您好!我是一名15岁的高一女生,前几天我做杂志上的心理测试时,惊讶地发现,我的抑郁指数是77!这太令人不敢相信了。我知道我的心理素质不好,可我连做梦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