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恋心理 · 12/17/2021

你为什么会“在意别人”


 心的束缚都是自己给自己的,是最大的牢笼,心的自由是最大的自由。有束缚就会有情绪,这时我们唯一做的事情就是投射,投射到丈夫孩子身上,投射到一切名相。这时候记着“我是一切的根源”“外面没有别人,一切都是自己的映像”,你会说“我才不会象他那样,我才不会那样做,那和我没关系——”你就硬把它当作自己的投射,试试看,会发生什么?结果会让你意料不到,甚至会让你为自己刚才的想法感到惭愧。所有的一切都是心的造作。

  我们看到牡丹是红的,就会认为所有的牡丹都应该是红的,别人怎么能说牡丹是白的?要看到那是“我们自己的红牡丹”,允许别人的牡丹是白的。

  一位学员分享说:特别在意老公的一言一行,为此很纠结提心。大杨的点拔:在意别人对你怎样,它的真相是:爱的匮乏。没有爱有问题么?耽误你吃饭睡觉么?没有爱想要爱才有问题。看到自己想要也没问题,当你看到真相、内在诚实的去表演,爱不爱的无所谓,别人也就真的经历爱了。爱是可以做出来的。让有你的地方都有爱,让你的爱象阳光一样撒满你在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你还在要别人认可欣赏你,你永远也不会认可欣赏自己;如果你还在要别人爱你,你内在永远也不会有爱,永远也不会爱自己。记住外面没有人爱你,只有自己才能好好的爱自己。事实上我们内部丰盈自足什么也不缺。在你的生命中,只要经历一次自性的状态,哪怕是一瞬间,你就真正的活过一次,就会“狂心顿歇”,那种美和幸福是外界不能干扰的。

  一位学员说:担心自己老公会外遇,又觉得自己的担心很不对,因为‘担心什么就会有什么’,很痛苦。大杨就左右手交替做打自己脸状,大家大笑的同时很明白的看到了她是怎样折磨自己的了。他说静心的必要就在于此:一、念头无所谓好坏,不思善不思恶。不批判念头,让它流过就没什么。二、看住自己的心。念就是风,自性是如如不动的,看着它,它就不会兴风作浪。你知道自己有情绪,允许它而不是压抑它,可你又不会跟随情绪,你仍然能做到淡定。这个需要练习,所以要静心。

  只要有纠结,就一定有一个真相未被揭露——丑陋的真相,要在那一刻认出它。

  看到自己没有放下,就是放下;看到自己不完美就是完美了。这就是道。好玩不?孔子说“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这是在说没有心的人;孔子又说要“心不在焉”,就是当你找到心的时候就不要用心了,无心便是道,这个心指的是“心的造作”。

  又一位学友说:“我高级班毕业了特别不开心,更自卑了。别人都和你打成一片,我特别羡慕,可我从初级班到高级班就不敢向你提问,我害怕你,是敬畏。感觉自己的坑洞特别大,今天就痛哭了一场。”

  “觉得现在松动些没有?”

  “我现在敢发言,肯定是松动了,可我怕将来又会回到原来的样子……”

  “看到没有跑到了未来?”大杨笑眯眯的面向大家。

  “因为以前已经有这种经验了”

  “看到没有又跑到了过去?”(大家哈哈大笑)

  “你不是说体验完就穿越了么?”

  “有时候体验一次不行”,他仍然保持刚才的姿态和笑眯眯的神态。太精彩了!所有人都笑了,觉得这一次来得太值得了。“我就体验过N次了,大石块冲走了,还会有小点的石块,还会有泥沙”,那位学友感激的点头。

  “对你来说,生活中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反复的确认自我价值感。这种事我做不好,只是缺少经验,我依然是有价值的是美好的,依然和每个生命都是平等的。当你失败的时候你会觉得很心痛、无力、挫败。不断的扩充自我价值感,反复的练习,就会强壮起来。”——哇,所有的这些怎么都象是说给我听的?有几个月没来完形,的确该来补充能量了!

  一位学员分享:觉得老公特别不负责任,象个小孩子一样打游戏看电视,什么都不管不问,他甚至都不想做那个“好”的。我爸爸虽然脾气大,但他什么事都关心……“所有人都想做‘好的’,这是人这种动物的DNA决定的”,大杨说。“真的么?”“你在问谁呢?”大杨说,“问我,我就说是的,问你——”“觉得他就不想做个好丈夫、好父亲”“庆彬过来,躺在这里”大杨叫拿话筒的工作人员躺在她面前扮丈夫,又叫一位男学员站起来扮爸爸。对比立刻出来了:一个站着,高大威武,一个躺着,象一滩烂泥,象扶不起来的刘阿斗。“你觉得他躺在这里什么都不提劲,也不想做好的,心里好受吗?”“不好受”“那你说他为什么不去做?”“不知道”。“猜一猜,凭你的想象猜猜”。学员迟疑着猜测:“可能我和婆婆都是爱负责的人,家里没有什么事他需要负责了吧?”“嗯,还有呢?”“可能是怕我挑剔”“嗯,还有呢?”“……”学友不知道了。“你没有看到这个生命的苦。是因为你也没有看到自己的苦。等你看到了自己的苦,就看到了老公的苦、孩子的苦、父母的苦,所有人的苦。看到了苦,心就会软下来,就会有一份爱流向这个生命,就会疗愈这个生命……”“爱是唯一疗愈生命的良方”,他说起大女儿小时候受伤害特别深,所以常找事治妈妈、治妹妹,这么多年源源不断的爱流向她,她的变化让人越来越欣慰……

  又借一位学员的分享说起“A-B-C-D法则”,“从A或B都可以到达C或D,关键是内在诚实,都可以达到一个好的结果。”“我怎么知道哪一个结果是好的呢?”学员问。“真相是:结果没有好坏之分,好坏看你是否接纳,怎么看。”(哈哈,所有人都笑了,原来如此呀)“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相对的世界,怎么会有一个绝对的好坏?”我为大儿子上中专又释怀许多。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任性是宝宝的一种心理需求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