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所承受最大的恶意和误解,竟然来自于身边本该最亲近的人。
1
“小孩就是空调吹多了!”
“确定自己抑郁之后,晚上在屋门外偷偷听到爸妈说话,爸爸说,‘让你少吹空调还不听,小孩抑郁症就是空调吹多了;”
把检查报告递给我爸看的时候,他很轻蔑地切了一声,说,‘你这种就是手机玩太多了吧,别整天盯着你那个手机屏幕看就好了;”
表姐抑郁症,二十三岁跳楼自杀。我妈说,‘你可别像她一样,一天吃八根冷饮谁能不抑郁呢?身子都吃虚了”。
像这样的伪科学理论在病友社群里经常被传播,空调和“情绪闭阻”被强行连接了起来,空调吹的多=体质阴寒=易患抑郁症。再配合一幅此流派热衷的山水画,好像疗效能实现瞬间翻倍。
知乎的抑郁话题下,也有两个热度很高的问题,“爸妈不相信自己抑郁了怎么办?”“抑郁症患者自杀死亡后,身边的亲戚朋友会怎么想?”,回答中这些不被家人理解的经历,每条都像一道伤疤,触目惊心。
患者所承受最大的恶意和误解,竟然来自于身边本该最亲近的人。父母的不理解、不在意甚至羞辱,无异于在他们的伤口上撒了一把盐,堵住了他们求救的渴望。
而当生命陨落的时候,没有人记得自己最开始说过什么,也没人意识到曾忽略了什么,只是疑惑,“现在的孩子,怎么这么脆弱?”
2
个人情绪,“被”让位于集体意识
豆瓣上有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大部分父母,都不能理解抑郁症患者“?
这句话,问出了绝大部分抑郁症患者的心声。面对孩子的“颓废”和自杀念头,许多父母根本无法理解,为什么孩子会“变成这样”。
1.“小孩子懂什么,我都是为了Ta好”
前段时间的热播剧《小欢喜》里,女儿乔英子被母亲强行篡改了高考志愿,绝望之下想要跳河。看着崩溃的女儿,母亲哭着问,“你为什么非要上那个南大?”在她的认知里,给女儿设计“最合适”的志愿和人生,就是最好的爱。她不明白,为什么女儿不但不理解自己的良苦用心,还偏执地“闹情绪”。
在这个意义上,她正是现实中无数父母的缩影:我已经给了你最好的,你为什么不开心?你凭什么不开心?
对于我们这一代来说,爱是包容、理解和接纳,而在父母看来,爱是不断付出,即便那不是孩子想要的。
在他们童年所经历的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吃饱穿暖就是好的,富足就是最好的爱。两代人对爱的不同理解,造成了深深的鸿沟。
2.“我吃粗粮长大都没抑郁,你凭什么抑郁?”
不仅如此,在父辈的脑海里,压根也没有“孩子需要被理解”的概念。在他们成长的那个集体意识为上的年代,整个社会的注意力更多放在如何提高生产力、家庭成员如何分工这类问题上,个人的情绪则被视为无关紧要,甚至是多余的。
他们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生活的意义,而是如何才能生活下去。那个时候的孩子们,比较的是谁家吃的是细粮、谁家吃的是粗粮。
这种对精神健康习惯性的忽略,使父辈们在潜意识里认为,年轻人“就是抗压能力太差,想开就没事了”。
3.“年纪轻轻的,凭什么不开心?”
抑郁症的概念从上个世纪80年代引入至今,也不过几十年的时间。在此之前,精神压抑被诊断为“神经衰弱”,不需要太当回事,而精神类疾病则等同于“疯子”,是个耻辱的标记。
几年前,当我鼓起勇气向父母承认我有抑郁症,请求Ta们不要再指责我生活的时候,父亲的评论彻底浇灭了我所有的希望,他当着亲戚们的面指着我骂:“丧着这张脸死给谁看?有你这样的女儿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耻辱”。
在父母看来,子女患了抑郁症,就和这条新闻里的患儿一样,是患了“精神病”,是丢人并且棘手、可以被抛弃的。
而听闻谁家孩子因为抑郁症自杀,他们便会下意识把自己代入进去,从而感受到恐慌和丢脸,对当事人进行指责。
但他们不知道,也许坐在他们面前的子女,就正经受着抑郁症的煎熬,光是活着就拼尽了全力。至亲毫不掩饰的鄙夷和冷漠,几乎压断了他们身上的最后一根稻草。
3
81.41%的孩子不会和父母倾诉
我们在抑郁研究所的社群里征集了318份病友反馈,有超过八成的病友都不愿意和父母倾诉。大家都觉得即便和父母说出实情,也得不到理解,父母们多是“不知道”、“不理解”、“觉得我精神不好”。
为什么不愿告诉父母你有抑郁症?
父母难以理解抑郁症,其实是代际冲突的一种体现。
代际冲突,指的就是两代人因社会变革和发展所引起的矛盾对立。在对待抑郁症的问题上,父辈仍固守着过去的思维,以自己为模板套进下一代;而子女早已接受了新的思维和文化,有了不同于上一辈的情绪体验。
这不是单凭某一方就可以彻底解决的问题,它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互相理解、彼此尊重,才能达成和解。
研究表明,青少年抑郁症的康复与亲人、学校、社会支持都有很大关系。而积极地寻求这些力量,会让我们在获得父母理解的路上走得稍微容易一些。
因此,如果现在的你正遭受抑郁症的折磨却不被理解,可以尝试以下方法:
1.你的诊断书上,也写了父母的“症状”
当父母无法理解你的感受,反复的解释或许是无力的,但医生的专业性、一张白纸黑字的诊断书却有助于他们实打实地看见事情的严重性。
如果你的家人对此事重视起来,但又缺乏更深的理解,可以借此提出共同参加亲子心理咨询,借助专业的力量,帮助父母从根本上了解你的感受,并用更合适的方法帮助你。
在这个过程中,也许你也会打开有关关系的心结,和父母共同迈向新的台阶,祝福你。
2.寻求外援:可靠的师长或学生心理健康中心
虽然现在仍有部分学校在心理健康方面发展的不够完善,但还是存在具备基本专业度和同理心的师长,可以帮助父母理解你的现状。
对父母来说,学校的重视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如果你有可以信得过的师长,不妨和他们好好谈谈。
3.患病不是一个人的原因,治疗需要一个集体的努力
除了太过固执的父母之外,还有一部分是对抑郁症缺乏基本的了解。或许他们想要理解你,也希望能做点什么,但是他们真的不知道抑郁症是什么,你到底怎么了。
对于这一部分父母,向他们科普抑郁症的基本知识是非常必要的,也是获得理解的关键。虽然这并不那么容易,但只要多一份尝试,就有成功的可能。
4
“妈,你的一个拥抱,胜过我吃的所有氟西汀”
研究发现:在青少年抑郁症的治疗领域,家庭治疗有着独到的优势。“家庭治疗对青少年抑郁症的康复具有诸多良性推动作用,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的抑郁症状,提高其家庭支持动力水平,促进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康复”。
父母缺乏情感温暖、惩罚等消极的教养方式会增加青少年心理疾病尤其是抑郁症的危险性。青少年如果长期处于低自我水平状态,则会产生自卑、焦虑、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不良情绪 。反之,良好的父母教养方式可以减少抑郁发生几率。如果青少年抑症患者的父母能够意识到家庭社会支持对患者能起到的重要作用,能够给予足够的情感关怀,尽量避免拒绝否认的产生,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的有效恢复及预后改善,都能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
一位病友分享说,确诊抑郁之后,一直担心亲人会不理解,默默扛了下来。直到有一天,母亲翻出了他的确诊单,抱着他哭了好久。
那一瞬间,他突然感觉如释重负,常年紧绷着的肩背也松弛了下来。那次之后,母亲还是像平常一样,只不过会主动帮他关上房门,接送他看医生。
“虽然也经常会有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但现在的我已经意识到,还是有人在陪我一起努力的。”
就像翻出诊断书的那个晚上,他和母亲坐在卧室,他问母亲说,“如果我就是这样的,你会不会觉得很麻烦?会不会恨不得没有我?”
母亲回答他说,“你是我的孩子,不管你什么样子,我都一样爱你。”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孕妈咪在怀孕期间生理上有会特殊的改变,变得心烦气躁,其次是怀孕本身带来的负面情绪,给孕妇带来了整夜的失眠。为此,专家支招让孕妈咪在怀孕期间也能睡得好。 妈妈的爱是无私的爱,可是哪些准妈妈们看着肚子里的宝宝整天香香的做着美梦,准妈妈们该嫉妒了吧,该抱怨了吧。准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