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孩子的沟通,你了解有多少

咨询中,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家长很苦恼,不知道该如何与孩子沟通,孩子越来越不愿意和自己说话。有时候讲了两句,就继续不下去。真的是没有办法吗?

我们来看一下常见的对话场景:

孩子:妈妈,我很不喜欢班上的数学老师,他讲课很差,又自以为是。

妈妈:怎么会呢,老师肯定比你厉害,你还是虚心点吧。

孩子:妈妈,坐我前面那个张同学,老是要来拿我的文具,很讨厌。

妈妈:那你放好,不用就收起来。

孩子:妈妈,刘同学今天又打架了,还被叫到教务处去训话了。

妈妈:哦,离他远点啊,千万别和他们一起玩。

孩子:读书有什么用啊,天天读书烦死了。

爸爸:不读书你要干嘛,以后扫大街都没人要。

孩子:妈,我想染个头发。

妈妈:等你长大了再染吧,现在还小,染头发对身体不好。

以上这些家长的回答,孩子多半是以沉默应对了,或者迅速结束对话。在这样的对话中,孩子体会到了被否听,不被理解,不被倾听。自己的想法还没有说出来就被家长否定,所以他们才会“不和父母说了”。

家长渴望帮助孩子,可是这样的对话,恰恰失去了和孩子讨论重要事情的时机:如何全面看待一个人,如何看待别人的不足,如何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如何看待特殊的行为方式,关于读书该建立怎样的价值观,关于染发该如何看待,自我价值,同学关系……不想读书的背后原因是什么,想染发的背后原因是什么。

碰到挫折的时候,恰恰是孩子成长的时机;遇到非常规事件的时候,恰恰是了解孩子的机会。这些时候,也是孩子最需要和家长交流的时候。

家长很苦恼,说,那我该怎么办?我怎么和他讨论这些东西啊?我们好像很奇怪,觉得不好的事情不能讨论,会被传染似的。

不知道怎么讨论,那是因为家长还是有种指导者的角色在里面,认为孩子自己是没有判断能力的,自己要帮助孩子做出判断和决定。我们天然以为,不指出孩子的缺点和错误,孩子就不知道前进。可其实相反,孩子认为被大人接纳了,被信任,被理解,他才会去努力思考解决问题,才会成长。

在孩子遇到困难,有疑惑时,相信孩子自己有能力去解决问题,相信即使不能马上解决问题这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一部分,相信任何不切实际的想法都有孩子很具体的原因,相信孩子的想法是会变化的。这份信任,是推动孩子往前走,实现自我成长的有力支持。

这就是接纳。

接纳不是承认孩子的现状是好的,而是认可孩子的感受,理解孩子的处境,把问题交给孩子,相信他会往前走。

那么如何表达接纳呢?

在孩子来找家长的时候:

1.专注、安静地倾听:通过眼神的沟通及身体语言让孩子知道你在关注他。

2.积极倾听:首先倾听者尽可能将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理解倾诉者所传递出来的信息上,接着倾听者用自己的语言将自己对信息的理解复述出来(即反馈)。

3.不要剥夺孩子的问题所有权,不要试图指导,纠正,评价,同情,直接代替等等。

 

比如说上述例子如果用积极倾听会如何:

孩子:妈妈,我很不喜欢班上的数学老师,他讲课很差,又自以为是。

妈妈:哦,你好像很生气

孩子:是呀,今天的有道题目他用了很复杂的方法做,那到题目明明可以很简单的,根本不需要那样。

妈妈:嗯

孩子:但是同学也没有说,怎么会没有人想到呢?

妈妈:哦?

孩子:该不会我的方法有问题吧,妈妈你要不要帮我看一下?(明天我去和老师讨论下)

妈妈:好,拿来一起看下吧。(好)

运用积极倾听的时候,有时候家长不用说话,孩子就自己把问题解决了,这是因为在倾听的过程中,孩子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被尊重,情绪被接纳了之后,他就会去积极解决问题了。

在积极倾听的过程中,态度和动机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正确的态度和动机,倾听就会变得机械,不够真诚,没有效果。

在倾听过程中,要注意一下自己有没有做到这些:

1.必须是真的想要听孩子表达。这意味着要花时间来听,如果没有足够的时间,请告知孩子。

2. 必须是真诚地想要在当下,就这个问题来协助孩子,如果无法做到,请告知孩子。

3. 必须真诚地接纳孩子当下的感受,即使这个感受和你自己以及你认为孩子该有的感受不同。必须持有不去改变孩子想法的态度。

4. 必须对孩子充满信任,信任孩子具备解决问题或者应对情绪的能力。这些信任需要时间培养,在观察孩子如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慢慢培养起来。

5. 必须明了这些感受是暂时的而非永久的,所以当孩子感受表达出来的时候不要担心,这些感受不会永远存在。积极倾听将这样的过程呈现出来。

6. 必须将孩子看做是独立于你而存在的,他是独立的完整的个体,而非你的一部分。这些理解会有效地协助你来支持孩子。你需要陪伴他,但是要让他本人来经历他的问题,而不是你对他的问题负责。

7.必须带着同理心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理解他的感受。暂时将自己放在孩子的位置,尝试思考从他的角度能看到什么。

当这些条件满足后,积极倾听将会传递出理解,接纳,尊重,也会看到孩子是怎样自己解决问题的。

另外,作为一个美好的馈赠,家长在孩子碰到困扰时能好好地倾听孩子,那么孩子也会更愿意在自己的行为给家长带来困扰时来倾听家长。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同性玩伴使孩子有同性恋倾向

  孩子得了同性恋?  一位昔日的朋友来访,羞于启齿地谈起一件事:他的13岁儿子与邻居家同龄男孩自小在一块玩耍,从幼儿园到小学一起上学,情同手足,形影不离。但近来他感觉到两个孩子常背着人躲在一起,关系似乎有些反常。细心的父亲终于发现两个孩子在一起干着“下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