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有人说,是“心灵的感冒”,这个比喻并不妥当,感冒是一个自限性疾病,通常你不去管它,只要多喝水适当休息,它自己也能好起来。抑郁症虽然呈周期性发作,但大脑持续的病理性改变是存在的,只是你看不见。而且,随着发作次数的增多,发作的周期会越来越缩短,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当然,大脑的器质性损伤也越来越深刻。
2.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是一种纯粹的“心理上”、“心情上”的问题,是心理纠结的结果,言外之意,是性格缺欠、意志力薄弱、内心冲突、生活压力以及人际关系不畅的产物。这个观点只说对了一小部分。上述那些因素,有时可能是抑郁症的诱发原因,但并不是真正的核心原因,很多人都存在那些不良因素,但并没有患抑郁症,而且,一般抑郁症患者在首次发作后,通常就是没有什么环境和心理的诱发刺激,也会不断的反复发作,这个机制,专业上叫做“点燃效应”,就是说,开始有些环境的诱因,一旦某个因素被“激活”后,就会不断地“点燃”之后的发作程序,而这个程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遗传上先天就“设定”好的。
3. “我什么都明白,所以我不是抑郁症”。抑郁症患者通常认知上的问题不明显,也就是说,他们始终是“清醒的”。所以,抑郁症不是思维上的病,而是情感上的病。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心情糟糕,这本身就是轻、中度抑郁症的特征。
4. “我没什么可愁的,只是睡不好觉,所以我不是抑郁症”。有一些抑郁症的患者并没有明显的情绪低落,但通常会感到失去原有的兴趣。绝大部分患者会有睡眠障碍或者各种各样的躯体不适,如头痛、背痛、胃肠不适等等。查无实证的躯体不适,很多和情绪问题(抑郁、焦虑)有关,这些人辗转各大医院综合科室,浪费了大量医疗资源,实际是抑郁和焦虑等问题所致。
5. 抑郁症有多普遍?以一年为跨度来统计(年患病率),保守的调查结果显示,100个人当中有3~4个人患抑郁症,以人的一生为跨度来统计(终生患病率),可达10~15%。你自己可以计算一下中国有多少抑郁症的患者。其中,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一倍。
6. 抑郁症患者有多少人自杀?保守的估计,大约一半的抑郁症患者有自杀的观念或自杀未遂的行为,约有5~10%的人最终自杀身亡。中国每年大约有28万人自杀,200多万人自杀未遂。其中大部分人可以诊断为抑郁症。
7. 可以肯定地说,抑郁症是大脑的疾病。有很多科学研究证实,抑郁症存在着大脑器质性的改变,只是现有的检测手段还不足以常规地发现这些改变。这些改变包括大脑的某些化学物质,甚至有很多研究发现大脑的结构也存在着病理性改变。
8. 很多人认为,抑郁症不需要吃药。尽管有证据表明心理咨询和治疗同样能够缓解和治疗抑郁,但心理治疗通常需要比较复杂持续的干预技术,在现有的条件下,要获得这种医疗服务在我国仍然比较困难,心理治疗也只是针对那些轻、中度的抑郁症。对于严重的以及伴有自杀观念和行为,还有那些反复发作、心理冲突不明显、躯体症状严重甚至带有精神病症状的抑郁症,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药物治疗。
9. 很多人认为,药物会有严重的副作用,伤害大脑。其实有很多证据证实,药物能够保护大脑细胞免受伤害。任何一种药物都会有一些副作用,但致命危险的发生率通常比空难的几率大不了多少。不管怎样权衡利弊,及时地进行药物治疗都是必要的。还有很多人只迷信中医中药治疗,就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还没有一种中药被证明能够具有明确的治疗效果。副作用或许很小(也未必),但没有效果也等于没用。
10. 最后,抑郁症是可以治疗的疾病。大约有80%的患者通过系统治疗能够明显改善症状或痊愈。
我一直以为,随着资讯的发达,大家对抑郁症的了解应该有很多,其实不然。人们对抑郁症的知识存在着很多误区,所以,我写了这篇短文。详细具体的诊断治疗的知识,相关者可以咨询当地的专科医生。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第17个世界精神卫生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访了新成立的省常中“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据中心负责人赵世俊介绍,目前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最普遍的是人际交往;其次是学习适应性;再次是情绪不稳。 该校“学生成长指导中心”设在偏离教学区的一隅,相对比较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