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迫症:竟然从发病到首次接受治疗平均需要17年?

前一段时间写了一篇关于社交焦虑症的科普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搜索“什么病竟然从发病到首次接受治疗平均需要12年?”),介绍本病平均发病12年后才进行首次治疗高达80%的患者从未接受治疗心理精神科还有一种称之为的疾病,该病从症状出现到确诊大概平均要经历17年,并且只有34%的患者寻求医学治疗。看来普通人对强迫症的识别和求治意愿比社交焦虑症更低。

强迫症有哪些常见的症状呢

1、强迫症主要包括强迫观念和强迫行为。

强迫观念指反复出现、持续存在、不恰当的闯入头脑中的一些想法、表象和冲动。患者能认识到这些想法是无意义的或攻击性的,但却无法停止或控制它们,因而引起明显的焦虑和痛苦。常见的强迫观念包括怕脏,怕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伤害,要求对称、精确、有序、对宗教或道德的关注等。

举例如下:有的患者脑中不断闪现刚刚看过的广告字牌、路标、行人、小鸟等,像放幻灯一样播放,极力控制不想,却越频繁闪现,为此非常苦恼;脑子在开始努力学习时反复浮现过去听过的歌曲声音。

有些患者反复联想一系列不好的事件会发生,虽明知不必要,却克制不住,并引发情绪紧张和恐惧。

有些患者对自己已完成的事情不确定,产生不要的疑虑,要反复核实。如离开房间前疑虑门窗是否确实关好,反复数次回去检查,否则会焦虑不安;刚刚看过的句子,明明看的清清楚楚,但是总感到没有看清、反复读。

有些患者对一些毫无意义的“问题”进行反复思考、刨根问底,明知毫无意义,却不能停止。如反复思考“为什么每天是24小时?”“为什么1加1等于2,而不等于3?”

有些患者大脑中会反复出现两种对立的词句或概念,自知毫无意义,却不能释怀,而感到苦恼和紧张。如想到“高尚”,立即想到“卑鄙”;说到“白天”时想到“黑夜”等。

2、强迫行为指患者感到不得不反复进行的行为或精神活动,这是为了阻止、抵消和控制强迫观念所带来的不适感和焦虑而出现的一种仪式性的反复的行为动作。常见的强迫行为包括清洁(如洗手或洗澡)、计数、重复、检查、祈祷、触摸、寻求保障、仪式化的回避等。

例如:为了消除对赃物、毒物或细菌污染的担心,常反复洗手、洗澡或洗衣服。有的患者不仅自己反复清洗,而且要求与他一同生活的人,如配偶、子女、父母等也必需按照的要求彻底清洗。

一些患者对明知已做好的事情不放心,反复检查。如反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反复核查账单、信件或稿件等。

一些患者会不可控制地数台阶、电线杆、门窗、地板砖数,做一定次数的特定动作,否则感到不安,若怀疑遗漏,要重新数起。

有些患者在日常活动之前,先要做一套程序化的动作,如睡前要按一定程序脱衣鞋并按固定的规律放置,否者感到焦虑不安,而重新穿戴整齐,再按程序脱下,方可安然入睡。

有患者会注视某种他们认为不该看的物体,例如与人交往时注视他人的隐私部位,越控制不住,越想看;注视余光中出现的人物或物品等。

什么原因导致强迫症者平均发病17年后才得到确诊治疗并且只有34%的患者寻求医学治疗?

个人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

1、大家对关于心理精神疾病的相关知识了解不够,随着社会的进步,大家对抑郁症、焦虑症有了较高的认知度,但是对于强迫症的知识了解还不多。

2、强迫症的症状丰富多样,每一个强迫症患者的症状可能都不完全一样,这就更增加了对该疾病的诊断和识别难度。

3、很多强迫症患者深受该病影响,包括对家人的影响也很大。但是该类患者有不少拒绝就医,他们不认为自己有问题,不接受家属建议就医的建议。

4、这里需要解释的是强迫症患者平均发病17年后才得到确诊的数据是以前的研究结果,随着大家健康素养的提高,也许这个数字会逐渐降低。就像现在大家对抑郁症的认知也是逐渐得到很大改善。

强迫症的治疗

强迫症是一种严重的心理障碍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常用的药物如舍曲林氟伏沙明氟西汀帕罗西汀是由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的治疗强迫症的一线药物也同样被中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CFDA)批准使用。上述药物耐受性较好,所以一般推荐首选上述药物治疗的有效率为65%-70%

 治疗药物起始剂量宜低,逐渐增加到中等剂量,至最大剂量。大多数患者在药物开始治疗4-6周之后才会体验到逐渐改善部分患者需要在治疗1012周后才有反应。成功的药物治疗应该持续1-2年再考虑是否该逐渐撤药(每1-2个月减少10%-25%),并观察减药过程中症状的变化。

心理治疗:证据表明,主要依靠行为技术如暴露和反应预防(ERP)的认知行为治疗(CBT)对强迫症最有效。对强迫行为和仪式动作可以应用逐级暴露和反应预防的方法。进行CBT时应该安排至少每周1次,大概进行10-30次。

在我的门诊中,由于时间关系做心理治疗时间比较少,一般我对强迫症患者应用药物治疗,配合简短心理辅导,都能取得较好效果。但很多强迫症患者的治疗依从性较差,也就是指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症状改善后,患者不再继续服药。可能过一段时间后,症状又出现后再次找医生。治疗依从性差,病情反复波动,对患者的预后影响更大,也意味着需要更长时间的药物治疗。

另外有一些患者我推荐他们购买一些关于治疗强迫症的自助书籍配合药物治疗,效果更好。

参考资料:司天梅,杨彦春主编《中国强迫症防治指南》,2016年。

作者介绍:唐建军医生,医学硕士,心理卫生科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深圳市精神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任职于罗湖区人民医院(深圳大学第三附属医院,三甲医院)心理卫生科(失眠门诊)。

2006年6月研究生毕业后,一直从事精神科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曾在香港葵涌医院、北京回龙观医院、广东省精神卫生中心等地进修学习精神病学和心理治疗。2019年1月出版发行有其主译《你担心的病都是假的-健康焦虑症的认知行为治疗手册》一书

对诊断和治疗失眠症、抑郁症、焦虑症、惊恐障碍急性焦虑症、社交焦虑症、强迫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健康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心境障碍躁狂症双相障碍、神经性贪食症、成人ADHD等常见心理精神疾病均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文章来源于相关推荐:孩童矮个子有什么心理诱因

  孩子不长个,真是急煞人!心理学家说,心理不健康导致身体生长激素分泌降低,从而影响孩子身高。  小毛5岁,身高不足1米,父母为他做检查,身体没有疾病,儿童助长食物吃了很多也不管用。父母的身材不矮,但儿子却比别的孩子矮了许多,实在让父母忧心忡忡。经心理专家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