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4/2021

调查显示30-34岁最易出现年龄焦虑

长期以来,不少人都有很强的年龄感,觉得到了某个年龄段就该做什么事,否则就晚了。该如何看待这种年龄焦虑?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05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0.5%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会有年龄焦虑,52.2%的受访者偶尔会感觉到。30-34岁是最容易出现年龄焦虑的年龄段。66.2%的受访者建议接受现状,不断调整自己,62.5%的受访者建议通过阅读、学习等充实自己。

30-34岁最容易出现年龄焦虑

贵州某事业单位员工秦琳(化名)最近在准备婚礼,今年31岁的她想赶紧生孩子,“我打算一结婚就备孕,避免当高龄产妇。以前不着急,现在很后悔没有一毕业就早早结婚生子”。

调查中,40.5%的受访者表示经常会有年龄焦虑,52.2%的受访者偶尔会感觉到,仅7.3%的受访者完全没有。

严敏(化名)在25岁刚工作时,对于结婚这件事比较焦虑,“家里人催,自己也着急,就不停地相亲,平均一年相亲不下10次”。

北京某互联网公司员工肖娜(化名)今年32岁,单身,但并不感到焦虑。“有人可能觉得到了我这个年纪,找男朋友是正经事,甚至比工作重要。但我觉得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来,我现在正在事业上升期,非常忙,有一点空闲就想休息,没有精力找男朋友”。

调查显示,30-34岁是最容易出现年龄焦虑的年龄段,其次是25-29岁,接下来还有:35-39岁、20-24岁、40岁及以上。

“现在要是睡得晚了,第二天就没法集中注意力,熬一次夜更是几天都恢复不过来。办公室里四五十岁的姐姐们,稍微被风吹一下就要赶紧盖上毯子,特别怕冷。”秦琳说,随着年龄的增长,健康更是大家普遍在意的事情,“去年我膝盖积水、腰椎间盘突出,今年又被智齿困扰,身体哪里不舒服就会产生一连串的反应,影响工作和生活”。

深圳媒体行业从业者刘婕(化名)正在为买房焦虑,“我跟老公都已经30多岁了,在深圳打拼了多年,有两个孩子,大儿子马上都要上小学了,还没有买房,太煎熬了”。

调查中,人们的年龄焦虑主要体现在赚钱(53.3%)、升职(50.2%)和生育(38.1%)等方面。接下来还有:买房(35.8%)、结婚(35.4%)、健康(32.4%)、升学(20.0%)、外貌(19.2%)等。

“有一些大学同学过了30岁后,在工作上会有一些焦虑感,比如能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在行业里有没有优势。但我觉得人都有一个慢慢成熟的过程,会不断觉得自己变得更好、更成熟、更有经验。”秦琳在工作上越来越有自信了,但比较担心健康问题,“我们经常需要加班到晚上七八点,一整天就是坐在那里写材料,很多时候都一动不动,有一个同事前段时间因为腰椎的问题直接住院了。后来办公室集体购置了升降支架,放在桌面上可以调节高低,坐的时间长了我们就把电脑升起来,站着办公”。

66.2%受访者建议接受现状,不断调整自己

“现在大家好像做什么事都要有一个最佳时间,结婚要30岁前,升职要35岁前,生孩子也要越早越好,被这一个个的时间节点卡着,人们很难不焦虑。”严敏说。

调查中,66.5%的受访者认同什么年龄做什么事,13.5%的受访者不认同,20.0%的受访者感觉不好说。

肖娜认为,找对象结婚是顺其自然的事情,大家确实应该在相应的年龄做相应的事,但不能被这个时间段限制住,不能因此逼迫自己。

“现在回过头看,觉得完全没有必要焦虑,没有碰到合适的人,再焦虑也没用,应该好好享受一个人的生活。”严敏说。

调查中,25.1%的受访者觉得年龄焦虑没必要,47.8%的受访者觉得有必要,27.1%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

严敏认为,不应该因为年龄而感到焦虑,只要不是在虚度年华,就没什么可焦虑的。只要自己一直在提升,即便暂时没有达到理想的状态,也总会调整过来。“最近在追一个韩剧,剧中有5个小伙伴一起上学,一起工作,相互扶持着走过来,都到了40岁左右的年龄,依然有童心有梦想,有自己的爱好和坚持,按照现在的看法,他们没有在特定的年龄做该做的事,但活得很精彩”。

要避免过分焦虑,66.2%的受访者建议接受现状,不断调整自己,62.5%的受访者建议通过阅读、学习等充实自己,54.0%的受访者提出要注重健身和保养,50.8%的受访者认为要有清晰的自我认知和评价。

“我身边有一帮朋友,大家的生活并没有因为过了30岁而发生什么改变。”肖娜认为,只要每个人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不会焦虑。如果想要升职加薪,就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老板看到自己的价值。如果想要创业,就尽早积累,早做规划。如果觉得应该尽快找到另一半,那就扩展社交圈或者多相亲。总之要认清自己的想法和现实条件,为了目标而积极努力。

秦琳认为,锻炼身体真的很重要,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就有无限可能,任何焦虑都能扛过去。另外就是要想办法丰富一下生活,提升生活质量。

调查中,36.2%的受访者建议不封闭交际圈,多与不同人交流,35.9%的受访者认为要发展兴趣爱好,30.4%的受访者建议通过经济、能力等方面的提升增强安全感。

受访者中,男性占44.2%,女性占55.8%。00后占3.2%,90后占30.2%,80后占52.0%,70后占12.5%,60后占1.8%。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品芝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记者对话心理专家:校园暴力的深层原因是什么

  近段时间,“校园暴力”这个词已经几次刺痛了公众敏感的神经。先是某副县长之女率众对同校女生施暴,又来了个初二学生被十余中学生群殴当场昏迷,接着网上又开始轰轰烈烈地诉说着“布鞋门”。而“布鞋门”事件更是被拍成视频上传网络,使更多的人“欣赏”到了这场赤裸裸的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