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每次上台说话都会觉得很紧张。”“为什么我和陌生人说话的时候总是手心冒汗,浑身发抖。”“我觉得我很害怕跟别人交往,我是不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面对这些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医师谢永标回答,并不是所有害怕与人交往都属于社交恐惧症,只有当这种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能被称为社交恐惧症。那到底是怎样的程度才算得上社交恐惧症?我们又应该如何治疗呢?
社交恐惧症核心症状是人际交往困难
“单纯的紧张、害怕只是属于社交恐惧,算不上是社交恐惧症。”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医师谢永标主任说,如在工作中,你不敢跟某个特别威严的领导打交道。但在必要的情况下,你也能硬着头皮,克制心中的焦虑,跟他进行交流,这种情况属于社交恐惧;和社交恐惧不同,社交恐惧症所带来的焦虑是无法控制的,患者明白这种焦虑是没有必要的,可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害怕,并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或工作。
除了这些情绪上的体验外,社交恐惧症最核心的症状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而人际交往的障碍分为多种类别――不敢跟陌生人交往,或是在特定的场合不敢跟别人打交道。“有的患者不敢上台演讲,只要他一站上台就无法控制心中的恐惧,手心冒汗,浑身发抖,精神上感到非常痛苦,有的甚至倒在地上。这种是属于较为轻度的社交恐惧症。”谢永标主任说,一些重度的患者甚至会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除了父母或一些亲密的家人外,断绝与外界的一切交流,造成与社会的隔离。
遗传是社交恐惧症的因素之一
社交恐惧症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社交恐惧症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家庭因素,遗传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谢永标主任说,社交恐惧症具有遗传特质,在众多案例中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父母年轻时也曾患有社交恐惧症。除此以外,遗传因素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内向、自卑的人特别容易缺乏自信,害怕出丑,同时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因此害怕与别人交往。
“遗传因素和家庭教育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谢永标主任表示,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患有社交恐惧症,除了会遗传给孩子外,还会通过日常的教育,把社交恐惧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他会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不安全的,人都是不可信的,不要与外面的人交往。潜移默化下,孩子通过学习,接受了来自父母的教育观念,同样对这个社会充满排斥,认为周围的人事物都是不可信的,从而拒绝与外界交往。父母可能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但却不知道这可能成为孩子患病的导火线。”
除了来自父母的教育,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依赖也有可能使孩子患上社交恐惧症。谢永标主任说,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使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生活重心,希望孩子一直留在他们的身边,甚至他们不去工作,不交朋友也没有关系。因为照顾孩子使他们生活有所寄托,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要。但从理性的角度考虑,这种需要反而会害了孩子,导致孩子没有与社会其他人的交往体验与技能。一旦来到社会,可能遇到交往困难。
“除了遗传和家庭因素外,生活经历也可能是社交恐惧的原因。”谢永标主任说,曾经有一个女生到了适婚年龄,可是一直不谈恋爱,父母安排的相亲都被她拒绝。而且她特别害怕与异性接触,觉得别人看不起她、笑话她。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经过心理医生的引导后发现,根本原因是发生在她十五岁时的一件事――她在院子里洗澡,刚好有两个男生从门后经过,她认为这两个男生肯定看见自己的裸体,觉得他们会将这件事情到处跟别人说。从此以后,她每次看见异性都会想起这件事,同时忍不住想象对方的裸体。因此,她拒绝与异性接触,最终发展成对异性产生社交恐惧。
治疗社交恐惧症行为治疗是关键
认识到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就应该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社交恐惧症的关键是行为治疗。行为治疗通俗的理解就是指,你哪方面不行,就越要逼自己做关于那方面的事,慢慢就能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出来。”谢永标主任解释,如一些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处于大庭广众之下,害怕与陌生人接触,医生就会带他到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在人群中穿梭行走。一开始患者可能会觉得很难受,但经过一段时候后,他会发现好像并没有想象中这么痛苦。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他可能能够独自一人在人群中穿梭。
“经过行为治疗后,它能改变患者的想法,改变他对事情的认知。”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医生会鼓励患者主动询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让他明白别人并没有看不起自己,从而改变了患者对这件事的认知,不会因为觉得被人看不起就拒绝与人交往。 “认知改变伴随行为的改变,行为改变反过来会影响认知的改变,两者相互影响。”
“除了心理治疗,还可以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主要运用SSRI、SNRI这两类抗抑郁药物。”这两种抗抑郁药在克制焦虑,因为它是抗抑郁抗焦虑药,在克服社交焦虑方面都很有帮助。但谢永标主任提醒,药物需要在心理医生指导下才能服用。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我每次上台说话都会觉得很紧张。”“为什么我和陌生人说话的时候总是手心冒汗,浑身发抖。”“我觉得我很害怕跟别人交往,我是不是患上了社交恐惧症?”面对这些问题,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医师谢永标回答,并不是所有害怕与人交往都属于社交恐惧症,只有当这种症状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能被称为社交恐惧症。那到底是怎样的程度才算得上社交恐惧症?我们又应该如何治疗呢?
社交恐惧症核心症状是人际交往困难
“单纯的紧张、害怕只是属于社交恐惧,算不上是社交恐惧症。”广东省人民医院心理精神科主任医师谢永标主任说,如在工作中,你不敢跟某个特别威严的领导打交道。但在必要的情况下,你也能硬着头皮,克制心中的焦虑,跟他进行交流,这种情况属于社交恐惧;和社交恐惧不同,社交恐惧症所带来的焦虑是无法控制的,患者明白这种焦虑是没有必要的,可仍然会不由自主地害怕,并影响到正常的生活或工作。
除了这些情绪上的体验外,社交恐惧症最核心的症状表现在人际交往方面,而人际交往的障碍分为多种类别――不敢跟陌生人交往,或是在特定的场合不敢跟别人打交道。“有的患者不敢上台演讲,只要他一站上台就无法控制心中的恐惧,手心冒汗,浑身发抖,精神上感到非常痛苦,有的甚至倒在地上。这种是属于较为轻度的社交恐惧症。”谢永标主任说,一些重度的患者甚至会躲在家里不愿意出门,除了父母或一些亲密的家人外,断绝与外界的一切交流,造成与社会的隔离。
遗传是社交恐惧症的因素之一
社交恐惧症严重影响到正常生活,到底是因为什么原因造成的?“社交恐惧症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和家庭因素,遗传是其中的因素之一。”谢永标主任说,社交恐惧症具有遗传特质,在众多案例中发现,社交恐惧症患者的父母年轻时也曾患有社交恐惧症。除此以外,遗传因素也会影响一个人的性格。性格内向、自卑的人特别容易缺乏自信,害怕出丑,同时特别在意他人对自己的看法,总觉得别人看不起自己,因此害怕与别人交往。
“遗传因素和家庭教育两个因素是息息相关的。”谢永标主任表示,父母双方或其中一方患有社交恐惧症,除了会遗传给孩子外,还会通过日常的教育,把社交恐惧的观念灌输给孩子。“他会告诉孩子这个社会是不安全的,人都是不可信的,不要与外面的人交往。潜移默化下,孩子通过学习,接受了来自父母的教育观念,同样对这个社会充满排斥,认为周围的人事物都是不可信的,从而拒绝与外界交往。父母可能认为这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方式,但却不知道这可能成为孩子患病的导火线。”
除了来自父母的教育,父母对孩子的过分依赖也有可能使孩子患上社交恐惧症。谢永标主任说,由于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使很多父母都把孩子当做自己的生活重心,希望孩子一直留在他们的身边,甚至他们不去工作,不交朋友也没有关系。因为照顾孩子使他们生活有所寄托,满足他们情感上的需要。但从理性的角度考虑,这种需要反而会害了孩子,导致孩子没有与社会其他人的交往体验与技能。一旦来到社会,可能遇到交往困难。
“除了遗传和家庭因素外,生活经历也可能是社交恐惧的原因。”谢永标主任说,曾经有一个女生到了适婚年龄,可是一直不谈恋爱,父母安排的相亲都被她拒绝。而且她特别害怕与异性接触,觉得别人看不起她、笑话她。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后来,经过心理医生的引导后发现,根本原因是发生在她十五岁时的一件事――她在院子里洗澡,刚好有两个男生从门后经过,她认为这两个男生肯定看见自己的裸体,觉得他们会将这件事情到处跟别人说。从此以后,她每次看见异性都会想起这件事,同时忍不住想象对方的裸体。因此,她拒绝与异性接触,最终发展成对异性产生社交恐惧。
治疗社交恐惧症行为治疗是关键
认识到社交恐惧症是一种心理疾病,就应该积极配合治疗。“治疗社交恐惧症的关键是行为治疗。行为治疗通俗的理解就是指,你哪方面不行,就越要逼自己做关于那方面的事,慢慢就能在这个过程中锻炼出来。”谢永标主任解释,如一些社交恐惧症患者害怕处于大庭广众之下,害怕与陌生人接触,医生就会带他到一些人流密集的地方,在人群中穿梭行走。一开始患者可能会觉得很难受,但经过一段时候后,他会发现好像并没有想象中这么痛苦。经过一段时间治疗后,他可能能够独自一人在人群中穿梭。
“经过行为治疗后,它能改变患者的想法,改变他对事情的认知。”社交恐惧症患者总是认为别人瞧不起自己,医生会鼓励患者主动询问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让他明白别人并没有看不起自己,从而改变了患者对这件事的认知,不会因为觉得被人看不起就拒绝与人交往。 “认知改变伴随行为的改变,行为改变反过来会影响认知的改变,两者相互影响。”
“除了心理治疗,还可以采用适当的药物治疗。主要运用SSRI、SNRI这两类抗抑郁药物。”这两种抗抑郁药在克制焦虑,因为它是抗抑郁抗焦虑药,在克服社交焦虑方面都很有帮助。但谢永标主任提醒,药物需要在心理医生指导下才能服用。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上一篇:如何对待宝宝的恐惧心理下一篇:如何治疗网购强迫症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不能把同事当成朋友,是很多职场新人的信条,而不要把同事当作敌人的真理,却是被大多数的职场人所忽视。 小芝半年前刚进入一家文化单位工作。对于新人来说,初入职场的第一要务便是尽快熟悉业务,搞好同事关系,以便能快速站稳脚跟。而晓婷却是个例外。她一直死抱着“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