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26/2021

如何走出抑郁症的折磨?

“症、症、失眠症”,这三大精神顽固疾病正侵蚀着现代每一个都市人和农村人,几乎人人都难逃它的魔掌,只是每个人患以上精神疾病轻重程度不同而已,可以说世界上的每一人都患上过症、症、失眠症,这三大精神疾病,就如同三兄弟一样。

01

有抑郁症的地方就一定有焦虑症和失眠症的相伴,对于患以上精神疾病的轻度者,可能只需要自己稍微调整下,出去放松下,看下相关的心理书籍便可以轻松地走出来,然后对于那些中重度的抑郁症患者来说的话,他们已经到了病人膏肓的状态了,此时他们的头脑由于超负荷的被各种压力和事件的撞击,导致脑部神经递质失衡。

比如:脑部的多巴胺分泌的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快乐便一点点地被岁月偷走了,严重者,这个时候就患上了重度症,整个人就变成了行尸走肉躯体,没有灵魂的躯体,对生活中任何事情都提不起兴趣,他们茶不思饭不香,整个人就犹如掉入了万丈深渊,暗天无日,身体每况愈下,仿佛一阵风就能把他们刮跑。

02

症,作为现代人极其容易患上的精神疾病,就如生病感冒一样普通,也正因为如此,常常有文章说到抑郁症就好比人类的心灵感冒,它实在是太普通了,太常见了,只是很多人患上了抑郁症,对于这种心理上的疾病总是遮遮掩掩,难于启齿,生怕别人知道了自己的情况,而嘲笑自己的懦弱和脆弱,这种对心理疾病的病耻感,使得许许多多患抑郁症的人,宁愿把痛苦埋藏于心中,也不愿求助家人、求助医生、求助社会,更有甚至,认为患上抑郁症是一件很丢人的事情,这种严重错误的认识,导致了他们长期把痛苦压抑在心里,而得不到释放和救治,自暴自弃地过着痛苦的每一天,直到有一天他们被痛苦折磨得生无可恋的时候,他们也就走上了自杀的道路。

我不知道每年因为症自杀的人有多少,但是绝对不少,可以用数不胜数来形容并不夸张,这些自杀的患者,在我看来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不懂得求助,太好面子活受罪的典型堕落抑郁症患者,他们是可怜的,同时也是可悲的,可怜是因为他们确实被疾病折磨得痛不欲生;可悲的是他们不应该放弃自己活着的权利。

道理很简单,因为只要人活着,就一定有希望,毕竟症不是癌症亦不是绝症,它完完全全可以通过系统的治疗,比如:吃药、心理咨询、运动、阅读心理学书籍、多走向社会和人接触交流,通过这些一系列的方法和努力,抑郁症患者是一定可以重见曙光的。关键在于你要做到永不放弃自己,在于你还留恋这个世界,那么抑郁症这条恶狗就一定会因为你内心逐步的强大,而最终被你驱散。

03

有人会说得了抑郁症的患者真的有你说的这么轻巧就走出来吗?如果那么容易,那么这个世界就不存在抑郁症了,是的,的确如此,要想克服抑郁症这个顽疾,是需要走很长一段路,但是我可以肯定地告诉你,抑郁症只是一种心理上的问题,它既不是躯体疾病,也不是生理器官的疾病,它的存在完完全全就是你的思维出现了问题,导致脑部神经递质暂时失去了平衡,我知道此时不是通过别人简单的劝说和自我调整、鼓励就能走出来的,要想改变和逆袭,我的建议就是:吃药、锻炼运动、有条件的话可以去做心理咨询、再者多接触社会和大自然、多去感受这个世界的人和物,如果你身边有抑郁症康复者的朋友的话,不妨亲自登门拜访,去找他/她们取经,过来人的经验和智慧一定能帮助你正确地认识到抑郁症,从而改变你错误的思维和想法,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多管齐下,努力加油,循序渐进,然后给自己足够多的时间和耐心去和这条抑郁症的黑狗相处。

相信我,相信自己,相信康复者,相信医生,相信你的坚持,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日积月累,你的努力便不会辜负你的期许,更不会辜负你战胜症的毅力和决心。

最后,有一句话送个所有患症的朋友。如下:

“有生命的地方,就一定有光,因为生命代表着燃烧,而燃烧便是那生命之光,只是你连拨开乌云的勇气都没有,又怎能照进光来呢?

04

其实只要你愿意去尝试,愿意给自己机会,笼罩在你头顶的乌云,迟早都会被你拨开的,就像那句俗语所说的一样:“人不可能一辈子倒霉”,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总有一天会转到你头上,你要做仅仅就是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总有一天你会熬出头!

在你倒霉的那些日子里,这些经历,都是历练你人生当中的一笔笔巨大的财富,这笔财富,在未来一定会使得你更加的璀璨和夺目。”

因为苦尽甘来,才是人活着最真实的本质。

症就是来历练你的魔鬼,你越怕它,它越缠着你不放;你越藐视它,忽视它,它便自会觉得无趣,而远离你。

结语:正如尼采所说的那句话一样:凡是不能杀-死你的,最终都会让你更强!症亦是如此,它真的不可怕!愿此时患抑郁症的朋友,请你一定要善待自己的生命,因为这个世界还有很多很多事情等着我们去完成,我绝不屈服于命运的摆布,更不可能被抑郁症吓倒,只要你执着坚强的信念,这种信念就会推着你一往无前。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家长要正确的对待孩子的早恋

  早恋是指未成年男女过早建立恋爱关系。 生活木能自立,而又比法定结婚年龄小许多的青少年过早恋爱的行为。这是一个尚有争议的概念。中国大多数教育工作者认为,中小学生中出现恋爱是不符合其年龄特征的过早行为,应该加以制止。   早恋行为的特点可概括为:渴望性、单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