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 · 12/31/2021

如何克服“疫情焦虑”?

“医生,最近我心慌心悸、全身乏力、晚上睡不了觉,总担心自己会不会感染新冠病毒。”近日,海口市民周女士走进了省安宁医院心理科,受近期疫情影响,她陷入了焦虑。记者了解到,疫情防控期间,会有部分市民产生焦虑情绪。

焦虑状态、焦虑症有何区别呢?

海南省安宁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主任医师吴传东介绍,首先焦虑是最常见的一种情绪状态,比如快考试了,如果你觉得自己没复习好,就会紧张担心,这就是焦虑。这时,通常会抓紧时间复习应考,积极去做能减轻焦虑的事情。这种焦虑是一种保护性反应,也称为生理性焦虑。当焦虑的持续时间过长时,导致持久的精神痛苦,并不随客观问题的解决而消失。焦虑常常与人格特征有关,缺乏解决问题的效能,影响生活质量,就变成了病理性焦虑,称为焦虑症状。符合相关诊断标准的话,则诊断为焦虑症。

焦虑状态是介于焦虑情绪和焦虑症之间的一种状态,比焦虑情绪重而较焦虑症轻,焦虑状态有明显的焦虑情绪,烦躁,易怒,紧张,坐立不安,伴随失眠以及一些身体的不舒服,如心慌、心悸、胸闷、乏力、出冷汗,但这些症状一般时间较短,可有一定诱因,比如该患者听到新冠肺炎疫情之后开始出现上述不舒服,且是时好时坏,大部分情况可以通过自我调节缓解。

如何调节当下新冠疫情可能带来的焦虑状态呢?

1.通过正规官网(如各级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或世界卫生组织)了解新冠肺炎正确信息,避免花大量时间浏览网络信息增加焦虑;每天查看一两次最新动态即可,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2.通过降低风险缓解焦虑。降低风险的方法包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勤洗手、多通风、公筷制,正确戴口罩;避免去人多的地方,外出与人保持1米的距离等)。

3.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抵抗力,包括锻炼、合理膳食,保持足够的睡眠,避免熬夜。

4.通过网络保持联系,如家人、朋友、同事等,以增强你的整体联系感,避免孤独和寂寞加剧焦虑。

5.充实自己的生活,转移对疫情的关注,比如运动、看书、听音乐、学习一项新技能等;创建一个关于其他话题的社交媒体会话,邀请朋友讨论其他话题,或者看你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或电影。

6.正视自己的焦虑情绪,适度的负性情绪有助于我们提高对疫情的警惕,我们不必否定自己的这些情绪,但如果负性情绪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必须引起重视。我们可以尝试去表达和倾诉自己的感受,积极关注生活中的美好事情。

7.若难以摆脱的持续性或过度忧虑,使饮食习惯或睡眠模式发生重大变化、难以集中精力完成正常任务、持续性极度忧虑和绝望,或有自残或自杀的想法,建议心理科就诊。(记者马珂 实习生 李成纬)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相关推荐: 利用“微笑效应”,让人际游刃有余

人际交际,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巧课程。学会人际交际,交天下朋友,不仅可以让你的生活和工作顺顺当当,而且还可以让你拥有着更加美好的人生。 因此,在现实生的活中,无论真笑还是假笑,只要投入去笑都对身心有益。当感到失落、郁闷、难过时,对着镜子,咧嘴提起嘴角,眯起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