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死亡和疾病的“恐惧”,使得一些老年人对疾病“闻之色变”。长期处于这种对疾病的恐慌之中,难免会患上老年疑病症。老年疑病症会对老年人的精神和心理造成极大负担,因此,老年人要学会自我调节。
老年疑病症的表现
1、患病老人负面情绪特别多
老年人在得了疑病症后,常常要为自己的“病”感到烦恼、忧郁甚至恐惧,他们往往极度夸大疾病的严重程度,进而对自己的病症极为焦虑,别人劝得越多,他的疑病症状反而越重。
2、对自己身体状况常“神经过敏”
老年疑病症患者对自身变化特别敏感和警觉,哪怕是一些微不足道的细小变化,也显得特别关注,并且会不自觉地加以夸大和曲解,形成患有严重疾病的证据。
3、疑病症老人多絮叨“病情”
老年疑病症患者因为长期相信自己得了“重病”,产生了强烈的恐惧感和焦虑感,因此往往将医生当做救命稻草,对病情的诉说不厌其详,甚至喋喋不休。
4、医院检查无法打消疑虑
老年疑病症患者总往医院跑,反复进行各项检查,可看到结果显示正常时,又完全不相信,觉得医生医术不高,仪器设备不先进,甚至会怀疑医生故意隐瞒自己的“重病”。
老年疑病症的自我疗方:
1、正确评价自我健康状况
老年人普遍自我健康评价欠佳。由于老年人对健康状况的消极评价,对疾病过分忧虑,更感衰老而无用,对老人心理健康十分不利。因此,在老人身心健康的实践指导和健康教育中,应实事求是,正确评价自身健康状况,对健康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2、正确认识离、退休问题
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加,由原来的职业功能上退下来,这是一个自然的、正常的、不可避免的过程。只有充分理解新陈代谢、新老交替的规律,才能对离、退休的生活变动泰然处之。
3、安排好家庭生活,处理好“代沟”问题
家庭是老年人晚年生活的主要场所。老年人需要家庭和睦与家庭成员的理解、支持和照料。在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下,老人在家庭中一般起着主导作用,维系亲子、婆媳、翁婿等家庭生活气氛。但老年人与子女之间在思想感情和生活习惯等方面有时因看法和处理方法不同,而有所谓“代沟”。作为子女应尽孝道,赡养与尊重老人;作为老人不可固执已见,独断专行或大摆长辈尊严,应理解子女,以理服人。遇事多和老伴、子女协商,切不可自寻烦恼和伤感。
4、疑病症的自我疗方还包括充分认识老有所学的必要性
“勤用脑可以防止脑力衰退”。因此,老人根据自身的具体条件和兴趣,学习和参加一些文化活动,如阅读、写作、绘画、书法、音乐、舞蹈、园艺、棋类等,不但可以开阔视野、陶冶情操,丰富精神生活,减少孤独、空虚和消沉之感,而且是一种健脑、健身的手段,有人称之为“文化保健”。
心理频道小编温馨提示:老年人运用好上述的自我疗方,可以使身心更轻松,从而拥有一个更安乐的晚年。
(编辑:樊雪娇)
文章来源于互联网
在一次朋友之间的闲谈中,有位从没学过心理学的女孩说了一句令我刮目相看的话:“任何心理障碍都可以从本质上归结于没有自信” 从我开始决定搞心理学的研究和应用工作到现在,已有十余年了,在此期间,我读了大量的心理学书籍,接触了许多的心理咨询案便,但真正认识到自信的重要…